人很注重外貌,長得英俊美麗的人,到處吃香,實際上人的內在比外在重要,外表容易變,內在不容易改。現代人越來越虛偽,表面上對你很親切很客氣,內心卻完全不是那回事;當局勢改變,他的容貌隨時會變,變得相當快,很難相信一個人會有那麼多張面孔,表裡如一的人很少,也許物競天擇,在這複雜的社會,這樣的人早就絕種了。對人對事我們都要看到裡面,看到事情的真相,不要被外表一時的假象所迷惑。
自古以來,人就一直在討論,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。孟子說人性本善,荀子說人性本惡,揚雄主張人性是善惡混合,公孫子主張人性無善無惡,每種答案都有人猜,至於真相就不得而知。如果根據聖經的說法,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,原是很美好,只是自從亞當、夏娃犯罪後,罪進到人裡面,人性因此受到污染。所以人性是有善有惡,只是越到末世,越受慾望誘惑,善的成分越來越少,惡的成分越來越多,因此世上是罪惡滔天。人裡面有良心,那不是人自己的,是神放在人裡面來監督人,良心不見得完全準確,受到後天的污染,有些偏差。比方說常見爭執的雙方都說他做事憑良心,卻對同一件事,有截然不同的看法,如果沒偏差,不應有這種結果。
「情慾和聖靈相爭,聖靈和情慾相爭,這兩個是彼此相敵,使你們不能做所願意做的。……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,就如姦淫、污穢、邪蕩、拜偶像、邪術、仇恨、爭競、忌恨、惱怒、結黨、紛爭、異端、嫉妒、醉酒、荒宴等類。我從前告訴你們,現在又告訴你們,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。」(加五17-21)這裡的情慾就是人裡面不良的罪性,有的人比較明顯,有的比較隱藏,受洗這些並沒洗掉,還潛伏著,所以保羅才勸信徒,不可再放縱情慾,要努力向善(弗四15-26,西三1-13),如果都已經洗掉,他就不用再提醒我們了,實際的經驗也讓我們知道,自己裡面還有許多缺欠。
一、欺壓搶奪:「我又轉念,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。看哪,受欺壓的流淚,且無人安慰;欺壓他們的有勢力,也無人安慰他們。」(1)人應該互相禮讓、安慰、幫助,這樣能帶給人溫暖,才像人活的地方。祇是世上不是這樣,而是彼此搶來搶去,搶贏的洋洋得意,人人尊敬;搶輸的痛哭流涕,人人藐視。有能力的人,常常欺壓利用別人,很少用他的才華來造福人群。這是冷酷無情,勢利現實的世界,在裡面呆久了,無形中受污染,變得冷漠虛偽。
「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,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。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,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,比這兩等人更強。」(2,3)人都希望活久一點,其實活久一點有什麼好,如果你不能出淤泥而不染,而是逐漸被同化,活越久只是越虛偽、越現實、越不像人,不如當初不要來世間還比較好。
二、忌妒陷害:「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。」(4)社會上各行各業,為了出人頭地,競爭都很激烈,難免會彼此忌妒;有時你沒跟人爭,只因比別人出色、幸福,別人就忌妒、甚至陷害你。嫉妒、爭競、忌恨這是人不良的罪性,他們造成人間的隔閡,讓人不得安寧,我們需要靠聖靈的幫助將他們除乾淨。
只要我們認真工作,規矩做人,神的恩典都夠我們用,不需去羨慕別人(詩十六5,6,詩一零三5, )。這是個大千世界,每個人都不一樣,各有優、缺點,彼此需要互補,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,也沒有一個人能獨自生存。我們需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裡,哪裡需要別人幫忙,也要認識別人的優點,請別人幫忙,而不是忌妒別人。
整個宇宙是一體的,只有人類沒其他的動物,人無法生存;只有動物沒有植物,動物無法生存;只有動植物,沒有無生命的礦物、水空氣太陽月亮,則有生命的物體也不能生存。所以對我們身邊一切有生命、沒生命的東西,我們都要愛惜,不當糟蹋,隨意糟蹋有一天必然自食其果。
我們不是只關心自己,我們的親戚朋友,其他不同的團體、種族、國家,由近而遠,作得到的地方逐步去關懷。一切都是神所造,神也希望祂所造的一切,都能活在幸福中。當你身邊的人都受傷時,你的日子必然也不好過;當你身邊的人都活在幸福中,你的幸福也會更進一步,所以我們需關心周邊的事物。
將來每個人的才華、產業、幸福都不一樣,一切都是神所賜的,神給你的,別人搶不走,神不給你,搶也沒用。越會搶、越會計較的,得越少;越能忍讓、越不計較的,得越多(太五5,太二十16)。雖說是神賞賜,但神有祂的原則,你考試成績好,得的就多;成績差,得的就少,一切都以公平為原則。今天許多信徒不認真考試(逃避試煉),只追求一時的平安福氣,還洋洋得意,最後會後悔莫及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你越善良,對祂越有認識,對人越有貢獻,將來所得的也越多。
三、損人利己:「愚昧人抱著手,吃自己的肉。」(5)沒有人會笨到吃自己的肉,那會活活痛死,不過許多人正在做這種傷害自己的事,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。大部分的人都是你對我好,我就對你好;你對我不好,我就對你不好。許多人只顧自己,完全不考慮別人,看到喜歡的東西,就用蠻橫或詭詐的手法去奪取。別人一時不知道,或比較軟弱拿他沒辦法,但遲早有知道的時候,而且天下事變幻無常,十年河東、十年河西,哪一天他比你強,那時一定加倍的報復你。
就算人不報復,神也會主持公道,他是公義的神,是非善惡他必須公平處理,你所做傷害別人的事,最後都會再回到你身上,所以說作惡正是在吃自己的肉,只有愚昧人才做這種事,很不幸的是,世上愚昧人實在太多了。
四、沒安全感:「有人孤單無二,無子無兄,竟勞碌不息,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。他說:我勞勞碌碌,刻苦自己,不享福樂,到底是為誰呢﹖這也是虛空,是極重的勞苦。」(8)常在報上看到有些人生前非常刻苦,衣衫襤褸,撿破爛度日,住在很簡陋的地方,沒什麼親友,死後卻意外發現他留下很多的財物,其實他可以不用活得那麼辛苦。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新聞,都會覺得當事人很笨,都不懂得享受。
這是很悲哀的新聞,暗示著這是一個冷酷的社會,他會生活那麼刻苦,表示他一生吃過許多的苦,很能刻苦耐勞;他會一直積蓄不花用,表示他知道人情很淡薄,要用錢才請得動,否則一切免談,所以他必須多存一些、以備萬一。現在的社會很現實,別人來找你,大都因為可以從你這裡拿到錢,當他無法從你這裡得到什麼時,就不來找你了,就算很親的親人也一樣,常常只是蜻蜓點水。社會很現實,人缺少安全感,他必須有錢,別人才理他,人生如果是這樣,那是很悲哀。
「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孤獨廢疾者,皆有所養。」當我們年輕和年老時,我們需要別人的照顧,當我們壯年時,需要去照顧別人,許多人當他該盡義務時,一直逃避責任,當他軟弱時,卻一直要求別人照顧他,沒盡義務,怎能要求權利呢?在社會上我們有當盡的義務。
一般人為自己的將來很煩惱,如果不幸遇到一個不盡義務的人,再多的煩惱也沒用,人都缺少安全感,錢是他唯一的倚靠,這是個冰冷的世界,不是人活的地方。一個基督徒如果是為神而活,他不須煩惱,他的問題就是神的問題,神負責解決,神會差遣其他的僕人來照顧他,必要時神會提前帶他走;如果他是為自己而活,那是另當別論。
五、自私自利:人是群體的動物,必須與人共同生活,才活得下去,無奈人私心很重,逃避苦難、追求享樂,往往只考慮自己,不考慮別人,做些損人利己、忘恩負義的事,最後變成獨自一人,生命黯淡、虛空、無意義。人需學習如何面對苦難,與人有福同享、有難同當,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,才不辜負神創造的美意。
「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,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。」(9)人需要團結合作,互相彌補對方的不足,兩個人如能同心,他的果效超過四個單打獨鬥的人,無奈人很難找到靠得住的朋友。在這現實的世界,真的能重傷你的,往往是你以為靠得住的人;由於一些利益的誘惑,他隨時可以在你背後捅一刀,這是個黑暗的世界,有信用的人不多。
「二人同睡就都暖和,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﹖」(11)人往往只愛自己,很少真心的愛別人,就算愛別人也有他的目的。為了訓練人的愛心,神特地為人設立婚姻制度。婚姻是神賜給人的禮物,滿足人生理上的需要,更重要的是,它也滿足人心理上的需要,人生有許多酸甜苦辣,需要一個伴侶共同去面對挑戰,克服困難,提醒扶持,共享美好的時光。
不幸的是,現代的社會在物質上是越來越進步,心靈上卻越來越退步。婚姻制度幾乎已經完全崩潰,許多夫妻各有隱密的性伴侶,有時還好幾個,彼此互相猜疑、提防、欺騙,有肉體的結合,沒心靈的結合,一看情形不對,需為對方有所付出,立刻逃之夭夭,你有福,他與你同享,你有難,你自己擔當。
人所以是人,只因他有情有義,明知很吃虧、要付出,但為了自己所認定的原則,義無反顧,雖死也不退縮,這樣的人,才受人尊重。如果勢利現實,投機取巧,專做損人利己的事,那樣的人誰會尊重。婚姻生活是訓練人能否信守承諾,尊重別人,約束自己,為自己所愛的人,做出相當程度的付出;還是永遠只考慮自己,言而無信,唯利是圖,沒有人格。婚姻生活需要雙方的配合,如果兩個人都能一心向善,婚姻生活能讓他們的人格更成熟。只是在現代淫亂風氣的衝擊下,美滿的婚姻少之又少,這絕不是神所願意的。
六、固執任性:固執任性:「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」(13)固執任性是人常犯的錯,對個人的事是可以自己決定,但能參考一下別人的意見,適當修正,多少對你有幫助。在處理眾人的事,就不能只照自己的意思,也須考慮他人的看法,然而一個有權有勢又有年紀的人,容易高估自己的聰明一意妄行,最後弄得眾叛親離。
別人說的不一定對,必要時我們也需要擇善固執,當是非對錯很難判斷時,那就須多發點時間,到神面前禱告求問,如果我們真的謙卑有誠意,神不會不讓我們知道。「有人對你們說:當求問那些交鬼的和行巫術的,就是聲音綿蠻,言語微細的。你們便回答說:百姓不當求問自己的神嗎﹖豈可為活人求問死人呢﹖」(賽八19)「因為牧人都成為畜類,沒有求問耶和華,所以不得順利;他們的羊群也都分散。」(耶十21)
要求問神須注意心中不能有偶像,什麼叫偶像,我們在出埃及記二十章,談到十誡時,已講得很清楚,這裡不再重複,一般人只注意有形的偶像,其實無形的更可怕,不管有形或無形,它最後的結果都是讓人離開神。「人子啊,這些人已將他們的假神接到心裡,把陷於罪的絆腳石放在面前,我豈能絲毫被他們求問嗎﹖」(結十四3, 結二十1-3)
七、不知感恩:「他所治理的眾人就是他的百姓,多得無數;在他後來的人尚且不喜悅他。這真是虛空,也是捕風。」(16)人容易忘恩,別人對他好,他都當成理所當然,期望別人感謝你,別想了,沒咒罵你就不錯了。我們每天該回想一下,哪些地方蒙神眷顧,哪些地方受人幫忙,忘恩的人下次要再得恩典就不容易了。
別人給我們的我們不當遺忘,我們給別人的卻不該放在心上,也不要期望別人怎樣回報你,我們是白白付出不求回報,不讓人知道(太六1-4),神知道就好,我們只從神那裡得獎賞,對世間沒什麼期望。
八、結論:知人知面不知心,如果你只看外表輕易相信人,會被一些壞人剝皮吃肉、弄得屍骨無存(結三十四2-6)。仔細回想一些政治人物,一表人才,能言善道,一付真理鬥士的樣子,被當成救世主,數年後假面具被揭穿,裡面醜陋不堪,只是已浪費掉多少的社會成本,讓多少人走迷了路。
不管人或事都需看到他的裡面,這裡不是美麗的世界,有許多缺憾,期望太高總會很失望。人性要改沒那麼簡單,看慕道者一時很熱心,或教會聖工一時很興旺,沒什麼好高興,江山易改本性難移,人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。
本章提到許多人常見的毛病,首先是互相欺壓忌妒。有權有勢的人,往往利用職權欺壓人,不懂得照顧弱者;沒權沒勢,比不上別人的就忌妒陷害人。不管得意或不得意,人常做些傷害人的事,最後都是傷到自己。人應該互相幫助,互相照顧,這樣大家都有好處;無奈人私心太重,只考慮自己,不考慮別人,最後弄得兩敗俱傷。人不該任性,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處處要人讓他,喜歡奴役控制人;應該懂得尊重別人,不過度干涉別人,必要時對別人適度的禮讓。可以給別人,幫助人,但對別人不能期望太多,人很容易忘恩。
人性是有善有惡,這章所提到的許多缺點,只是人類不良罪性的一部份,實際上還有許多就像(加五17-21)所提到的,我們常認為自己很好,事實上我們裡面隱藏著許多污穢,只是外界環境不許可,所以沒表現出來而已,我們需靠聖靈的幫助與帶領,經歷與主同死、同埋、同復活將他們除乾淨。
「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,使罪身滅絕,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;」(羅六6)「就我而論,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;就世界而論,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。」(加六14)(對我來說世界已經死了,我對它已經不存什麼希望;對世界來說我也已經死了,因為我已經與它完全無關,已經不屬於他,就像世上沒我這個人。【我活著是為真理而活,做一些有意義,對人有幫助的事。】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