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

馬太第廿八章 復活升天-2

四、多馬認錯:
        隔天當安息日結束後,(耶穌復活後的第七天),有大餐陳列在外廳,那是愛餐,多馬過了安息日才來,時間還早燈尚未點,幾個使徒和信徒在廳裡準備、祈禱。多馬進晚餐廳時有人攔阻他,抗議他安息日沒來,吃飯才出現,傭人用帶勾的竿,拉下天花板中央的吊燈,把它點燃,再送上去。主母和抹大拉進來,彼得和約翰前去迎接,第三個婦女留在前廳,前廳與晚餐廳和幾個旁廳相通,通往院中的外門和庭院,外面的門都關起來,許多信徒聚集在旁廳。
        他們在裡面禱告、唱詩篇,祈禱中止後,開始談如何去提比哩亞海(加利利湖傳教,忽然耶穌穿著白衣,繫著白腰帶,全身發光,出現在庭院中,走到外廳門口,門自動地在祂面前開了,祂進門後,又自動關起來。在外廳的信徒退到兩邊讓路,耶穌走過大廳進入晚餐廳,到彼得和約翰中間,他們也像其他信徒退到兩邊,大廳顯得光輝燦爛,耶穌為光芒包圍,使徒們都由會場中後退,不然便看不到祂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的第一句話是,願你們平安,繼而同彼得和約翰談話,為了幾件事而責備他們,他們有些偏離主的教導,隨從自己的意見,那是他們由敘加和示羅回來時,治療病人失敗的幾個病例,耶穌教導他們,假如再遇到這類事,該以別種方式去處理。接著耶穌走到燈下,使徒們緊圍在祂身邊,多馬一看到主就非常害怕,膽怯地退到後邊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用右手抓住多馬的右手,把食指拿起來,指尖放到祂左手的傷口,繼而用左手提起多馬的左手,把食指放在祂右手的傷口裡,最後再用祂的右手,提起多馬的右手,把它放在衣服下,使多馬的食指和中指探入祂右邊肋旁的傷口裡。耶穌這樣作時,還說了幾句話,多馬呼喊說,「我的主,我的神」,就暈倒了。耶穌仍緊抓他的手,旁邊的使徒將他扶住,耶穌把多馬再拉起來,那倒下而復起,暗示著多馬曾失敗,但耶穌幫他再站起來,(約廿26- 29)有敘述但不詳細。
        當耶穌捉住多馬的手時,祂的傷口不像一般的疤痕,而像一個小太陽,其他的門徒看到這情景都非常激動,俯身趨前,看主讓多馬摸甚麼地方。耶穌向門徒要些吃的,門徒給主端出一小盤魚,耶穌吃了一部份,然後祝福,把剩餘的分給周圍的人,由多馬開始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對門徒說,雖然他們曾捨棄祂,為何祂仍然不拋棄他們,那些始終對他忠信的人,為何祂沒同他們更親近。耶穌告訴他們,祂已委託彼得來堅固他的弟兄們,講解為何交給彼得那職份,然後轉身面向眾人,告訴他們,為何選彼得作他們的領袖,雖然彼得曾背棄祂,主說他應作群羊的牧者,並加強他的熱忱。
        接著彼得跪在耶穌前面,主讓彼得吃一口發光的東西,彼得由它領受某些特別的能力,耶穌向彼得哈氣,把能力、勇氣、活力傾注到他靈魂上,把祂的嘴放在彼得的嘴上,然後放在兩耳上,把能力灌注到這三個地方,另外按手在彼得頭上,賜他特殊的能力能管理別人。
        當彼得以新的身份向會眾講話,好像成了一個新人,一個充滿精神與活力的人,聽眾非常感動,流著眼淚聽他講道,彼得安慰他們,引證耶穌以前說給他們,而今已應驗了的許多事。彼得講話時,耶穌不見了,人們注意聽彼得的話,沒有驚恐或驚訝的呼喊聲,彼得好像擁有一種全新的活力,講道完他們唱感謝的詩篇。

五、湖邊顯現:
        這是耶穌復活後第二週的事,當耶穌在晚餐廳向多馬等顯現後,因為那裡比較小,祂還想向更多的信徒顯現,讓他們知道祂已復活,因此差使徒們分成幾隊,到各地聚集常參加活動的門徒,其中一組是彼得、約翰、大雅各、多馬拿但業、約翰馬可和西拉共七人。由於還有幾天時間,他們先去提比哩亞(加利利),打算由那裡到附近門徒較多的村莊及學校傳道,順便帶些人來參加。
        那邊的魚場,彼得曾租過它,如今被別人承租,回想這三年來日子過得很辛苦,一個禮拜前差點滅頂,好不容易死裡逃生,一時手癢,想回味一下往日的生活。因此彼得同拿但業、多馬和一位漁家的傭人坐一條船,另一艘有約翰、雅各、約翰馬可和西拉,他們帶著火把努力一整夜到處撒網,起網時總是一無所得,感嘆技術退步很多。
天微亮時他們累了想拋錨休息,打魚時他們把衣物放在一邊,只穿著一條腰巾和小外套,正準備休息時,看到一個人影站在蘆葦後,喊說,孩子們你有吃的嗎,他們說,沒有。那人又喊說,在彼得船的西邊下網,他們照著做,約翰把船轉到船的另一邊。現在網子沉甸甸的,約翰想了一下,認出是耶穌,因此對彼得說,是主。彼得一聽這話,立刻把上衣束上,跳入水中,到耶穌所站的岸邊。約翰划著一個繫在船上,很輕很窄的船向前靠岸,這種船只容一人,在接近陸地淺水處,有時需用到。
        當約翰上岸時,彼得已站在耶穌旁邊,船上的人喊他們來幫忙拖魚網,門徒所捕到的魚,沒一條用到那餐飯上,彼得把魚排成行,總共153條不同的魚。耶穌對門徒說,來吃早點,領他們到小土丘後有一土坑,上面有火爐,火、魚及每件需要的東西。耶穌作東,從盤內遞給每人一小麵包、一份魚,也分蜜餅給他們,同他們靠在桌前吃飯。門徒膽小害怕,因耶穌比以前更像神,整頓飯的時間,他們不敢提問題,有一種神聖的畏懼感,耶穌穿著外套,傷口沒露出來。
        飯後耶穌和門徒順著海岸來回散步,耶穌站住對彼得鄭重地說,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?彼得膽小地回答,主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耶穌對他說,你餵養我的羊。同樣的事耶穌重複三次,暗示著牧人需帶領信徒,受洗歸入主內;幫助他們成長,勝過考驗;耶穌有怎樣的愛,牧人也該有那種愛,因此告訴他,最後他需為聖工殉道。
        彼得很好奇約翰最後會怎樣,耶穌沒回答,只責備他好奇心太重,門徒同耶穌再走一小段路,祂告訴他們未來該做的事,然後向湖的東面消失了。他們那天午後回到最近才租下魚場的漁夫那裡,同他一起吃飯,述說主的顯現,和捕到很多魚。老漁夫看到滿載的船,並由陪船的兒子証實聽到的奇跡,就決定信耶穌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天黎明他們往南走了幾小時的路程,進了一座相當大的會堂,該堂處於廣闊的田野有旅社,是三個村落的中心點,有許多信徒聚集在那裡。彼得對他們述說捕魚的奇跡,同耶穌一起吃飯,傳述耶穌的話,也在學校內傳道,醫治許多病人。自從耶穌賦予彼得特殊恩典後,他的整個態度完全改變,充滿靈感、溫柔、打動人的心,讓眾人願意跟隨他。

六、山上顯現16- 20):
        「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,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。」(16)從上述的地方,他們帶了一些信徒往西走,來到一處高地,該地在北面有非常肥沃的山谷,因有小溪流經其中。山周圍有房舍,有延展到四方的田園,有五條小路可通往山上,山頂有廣大場地,可容一百人散步遊玩,距此不遠是耶穌行變餅奇跡的山,就在那裡祂發表了登山寶訓,迦百農井泉就在這高原下邊。其餘的使徒,許多信徒與婦女都來了,有許多人由伯賽大趕到,耶穌事先有通知要在這裡會合,來人在周圍散步,彼得對眾人述說捕魚的奇跡。
        山上有一低窪的地方,中央矗立著教師柱,人可以爬到上面,像爬上講台一樣,柱子周圍有成排的階梯,聽眾可坐著聽演講。彼得在通往山上的五條小徑,派出五位使徒,讓他們幫忙教導百姓,因為人很多,有些人無法聽到他講道。他站在柱子上,許多人在他周圍,他傳講主所受的苦難、復活與顯現,及人人都須信從耶穌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,然而還有人疑惑。」(17)耶穌由彼得走過的同一條路上來,婦女們跪在主前邊,當祂走過時,同她們寒喧數語。主周身發光,從民眾中走過,許多人戰慄、害怕,這些人信心軟弱,曾放棄信仰。耶穌來到彼得所站的柱子那邊,彼得把位置讓出來,主對著眾人說話,談到拋下親人跟隨祂,和應忍受的迫害,一聽到這些,就約有二百人離開祂,耶穌說,他們都走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進前來,對他們說: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。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。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(18- 20
        主對在世上跟隨祂的人,所要受的痛苦與迫害,說了些相當重要的話,許給他們永遠的獎賞。告訴他們應先留在耶路撒冷,等祂差遣聖靈來時,要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為人施洗,並建立教會,接下來應怎樣散開,建立遠處的教團。將有一次大家要再聚集在一起,然後再分散到更遠的地方,最後領受血洗(殉道),講完後耶穌忽然不見了,像一道光忽然熄滅一樣,許多人跪在地上。彼得繼續講道和祈禱,這是耶穌在加利利主要的顯現,在那兒祂講道並對眾人證明祂的復活,其他的顯現較為隱密。
        彼得、達太、安得烈、小雅各之後到一地方,把最近在敘加不能治癒的病患治好了,他們的錯誤是,想效法耶穌的威嚴,像作非凡的事,一副了不起的樣子,他們所領受的,沒謙虛的分給人,倒像是出於他們自己的能力,因此沒成功。現在他們謙卑,跪在病患旁,為了沒給他們幫上忙請他們原諒,病患就治愈了,甚至有從基達(撒瑪利亞以東之猶太境外)來的,他們同使徒到伯大尼守安息日。

七、教團雛形:
        在伯大尼有三百多個信徒跟隨使徒,其中有五十位婦女,他們把自己的財產都交給教團,主母也由耶路撒冷來到伯大尼,落腳在馬大和抹大拉家。彼得在眾人面前講道,聽眾裡有幾個密探,當彼得宣佈信徒應離開所有,加入教團,使徒會給他們所需要的。密探便冷譏熱嘲一番,他們說,他不名分文,只是一個窮漁夫到處流浪,連太太都養不了。
        彼得仍繼續施教,他著重耶穌的命令,而不注重令人興奮的情緒,因為這情緒,使徒只有在領受聖靈時才能獲得。彼得是聚會中主要的發言人,如果聚會人數多,他會吩咐其他的人,各自教導不同的題目。自從彼得由耶穌領到大祭司的外套,和特殊恩賜後,完全成了另一個人,大家承認他是教團的頭、口和手。
        彼得像領袖餵養主的羊群,約翰像泉水澆灌草地,使羊兒活潑可愛;彼得的神權著重於當時和外在環境,約翰則偏向內在和啟示,派遣受啟示的傳道者到遠方。彼得似磐石和建築物,約翰則像風雲雷雨,像雷霆之子和播送真理的聲音;彼得像豎琴的骨架、絲絃和音調,約翰則是和風拂絃所發的嘆息。
        約有五十個軍人,與橄欖山捉拿耶穌的人類似,從耶路撒冷來到伯大尼,是聖殿和祭司的侍衛,有幾個最高議會的代表,也出現在伯大尼的會議廳。召喚使徒去答話,彼得、約翰、多馬都到場,他們大膽而公開地答辯有關指控,說他們召集會議,在百姓中興風作浪。他們在拉撒路家也放上衛兵,耶京代表公開地審問使徒們,伯大尼的官長則反對說,假如代表知道這些人犯了罪,就應當把他們關在監裡,可是不能把兵丁放在這裡,擾亂地方的安寧。
        彼得為了避免觸怒他們,遣散一百二十三個聚會信徒,那些遠來的客人,則留在臨近的住宅,因為他們已將所有的東西歸公,五十個婦女也離開,一齊生活在另外的住所,彼得吩咐眾人在基督升天前回到伯大尼。使徒離開伯大尼,來到耶京附近的晚餐廳,在那兒聚會祈禱唱詩,有七個門徒同他們住在一起,他們不能再由市區直接到晚餐廳,因為有一部分的路被猶太人破壞了。
        猶太人把所有聲明擁護耶穌,同使徒有密切交往的人,都逐出社團,取消公職,耶穌赴加略山(各各他)跌倒的地方,或值得紀念的地方,他們都用溝渠加以截斷。信徒常去的地方,他們都用牆圍起來,耶京周圍所有被耶穌蒞臨,或受苦所祝聖的地方,都被猶太人惡意毀壞,耶穌施教和逗留的位置都無路可通,全用籬笆封鎖起來。有的地方他們掘了陷阱,好使熱心的朝聖者墮入,不過有些壞心的猶太人,反而自己墮入其中。
        加略山由於被設立籬笆,或放置橫樑而無法接近,山頂遭受破壞,腐臭的泥土被撒在路上。當他們除掉刑場周圍的土墩時,露出一塊白石,十字架曾豎立在這裡,工人們用鐵鍬企圖把石頭翻過來,不過越想把它翻起,石頭反而越陷愈深,最後只好把石頭埋在垃圾堆下,只有聖墓沒有受損,因為那是約瑟的地產。任何人擅自破壞有紀念價值的神聖遺跡或遺物,將來都須接受神的審判。
        信徒的數目不斷增加,用驢子馱著行李,一般來說,他們都停在伯大尼村外的信徒旅社中,信徒在那兒輪流招待外賓,給他們勸勉與指導,新來客被送到拉撒路家,那兒有許多住處。許多人住在耶京錫安山,有少數猶太人散居在該山周圍,那兒有許多非常厚的老牆和空地,來過節的客人在這一帶搭起帳棚。晚餐廳的房舍外,有一座很大荒廢的古建築(大衛敵樓),許多信徒在附近找到棲身處,他們住在茅屋裡,或住在城牆下,頂端搭著粗毯製的帳棚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由西克道(sickdor)來的迦勒底人,(在幼發拉底河下游),耶穌曾指示他們到迦百農的百夫長那裡,再由那兒返家,現在他們帶著大批的人,和馱行李的牲口回來,他們的牲口和包裹放在那荒廢的大建築內,猶太人也不找他們的麻煩。在伯賽大水池(畢士大池)附近,錫安山旁有信徒居住的地方,猶太人把通往聖殿山及屬於聖殿區的道路堵塞,教團被完全排斥,與猶太人隔離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新來客為了教團的利益,把大量精緻或粗糙,白和黃色的羊毛料、毛毯,搭棚的帆布捐出來,尼哥底母和約瑟總理一切事務,有的做成宗教儀式和受洗的衣服,有的分給有需要的人,凡有急需的人都受到照顧。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在伯賽大(在聖殿北方)水池旁,有一所老會堂,以前只有來過節的人在用,它處於水池上邊的高地,使徒們拿來使用,新來客在那裡集合,由幾個使徒來教導,所有的外來客並不立刻收錄到教團,更不容許到晚餐廳的房舍。使徒、信徒和新來客不常去聖殿,使徒們在五旬節領受聖靈後才到那裡,為了給聚集的民眾講道,信徒的聖殿是晚餐廳,主母是眾人之母,使徒們常同她磋商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彼得的妻女,馬可的妻子及其他的婦女,從伯賽大來到了伯大尼,住在帳棚內,同男人們沒什麼往來,去見使徒只為了聽道。她們忙於編織帳棚用的毛質長帶,和粗糙的套子,許多人同時在同一塊布料上工作,主母同馬大和抹大拉忙著刺繡。使徒們在準備新來者的住處,也助一臂之力,他們給新來者運來木料、蓆子、柳隔屏風,給窮人準備衣物、食物,拉撒路大力捐輸,建起公用基金。婦女們忙著幫助新來的婦女,沒有人擁有私自的東西,帶來什麼,就捐出什麼,赤貧如洗的,也可領些東西。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痲瘋病人西門的家人滿為患,西門已不再住那兒,因他把家交給教團,現在同弟兄們一起生活。在平房頂上,用可移動的柳條隔屏做個大廳,放上椅子,就可聚會交談,人們可由外邊牆上的階梯爬上去。他們處處在建屋,搭帳棚和儲藏室,利用每一牆角或建築物角落,另外在當地和耶京也有許多空房子,因為很多猶太人在耶穌被釘後都遷居了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新入教和受洗的人,在五旬節後快速增多,門徒必須同猶太人的官長商議,為新來者找適當的居所,他們差尼哥底母、約瑟、拿但業,及其他知名度較高的人,總數有二十人,到官長那裡。結果在城外離道路很遠的地方,給新皈依的人劃定三個地方,一個在伯大尼西邊,另兩個在伯大尼之南,為交換這些地方,他們騰出伯大尼外臨路的旅社,耶路撒冷附近和伯利恆路上的旅社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有部份信徒到那裡去,各種供應都用驢馱去,水用大型皮囊運到伯大尼西邊,因那兒沒有水,可是當信徒開始掘井時,水就源源而來。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伯大尼的西門對處理財務內行,他記錄人民的財產和動產,是他們隨身帶來的,有綿羊、山羊、鴿子和紅嘴紅腿的大鳥,這些一部份分給需要的人。棉被、被單和做衣服的羊毛、布料也予以分配,女人由女人,男人由男人手中領取。他們彼此言語不通,但都以最大的愛心,把財產拿出來共用,只有使徒了解一切事務。

        抹大拉和馬大把伯大尼的住所交給新入教的人,拉撒路也把所有交給教團,尼哥底母和約瑟也同樣作了,他們都負起供應教團和分配捐獻的責任。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