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無理盲從(1- 9):
一般信徒因為有許多世間的事要做,無法花太多時間思考真理,而且靈性的成長,不光只是理智上的認識,那只存在腦子,而是要勝過爭戰,才真正刻在心版上,成為生命的一部分(結三十六26, 27)。一般信徒無法下那麼大的功夫,都是聽長輩的話,別人怎麼講,就怎麼信,很多地方似懂非懂。
理論上教導真理的,應該對真理有深刻認識,然而許多人把時間用在行政,及人際關係上,沒時間專心禱告,所以對真理認識有限。因此不論被帶領的,或帶領人的,由於無法戰勝考驗,真正夠水準的並不多。有時反而一些單純的小信徒,靈性比出名的大人物還好,儘管他們知道的不多,但真理刻在他們心版上,不在腦子裡。
「那時,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,說:」(1)耶路撒冷是政治與宗教的中心,大人物都聚在那裡,現在偏僻地方的一個小人物,居然教導人許多違反傳統的事,需要去把他糾正一下。
「你的門徒為什麼犯古人的遺傳呢﹖因為吃飯的時候,他們不洗手。」(2)聖經其實沒提到吃飯要洗手,但他們的前輩為了表現很虔誠,隨便增加許多規矩,讓人覺得他們好像很有教養,很守規矩,其實只是一些表面功夫,重要的不做,不重要的做一堆,把人引入歧途。
「耶穌回答說:你們為什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﹖」(3)神的誡命比人的遺傳更重要、更當遵守,他們卻顛倒過來,遵守人的遺傳,廢掉神的誡命。
「神說:當孝敬父母;又說:咒罵父母的,必治死他。」(4)做人應當懂得感恩圖報,對你有恩的人,應當尊重回報,不該忘恩負義。只是越到末世,人越無情無義,別人幫助他,都當成理所當然,吃點小虧,就大喊大叫,只享權利,不盡義務。
「你們倒說:無論何人對父母說: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,」(5)人有應享的權利,也有應盡的義務,兩者是相對的,許多人只享權利,不盡義務,那樣對別人就有虧欠,在神面前無法過關。小時無法照顧自己,受別人的關照;當對方年老,無法照顧自己,就有義務去幫助。
事情很複雜無法一概而論,理論上,天下無不是的父母,實際上未必如此,有些人自私自利,該盡的義務只盡一點點,卻要求一大堆權利,也有些人做出嚴重違反規矩的事,不自我反省,只是不斷的要求別人。一切最後都有神公義的審判,許多私事旁人不知道,只有當事人才清楚,我們不了解就不要隨便論斷,好好的要求自己比較重要。
「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。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,廢了神的誡命。」(6)供獻,是將財物作一種許願式的奉獻,又名『各耳板』,凡經擁有者指定為『各耳板』的,父母親沒有權利動用(參考可七11)。一些不肖的猶太人,假藉合法的遁辭,許願將家產獻給聖殿使用,逃避供養父母的責任,自己卻以財產監管人自居,照舊享用其錢財。「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。」(可七13)不合情理的事非常多,耶穌只是舉一個例子。
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事,一件事合乎法律規定,卻完全不合人情道義,人是很狡猾的動物,善於鑽漏洞,濫用聰明才智,把非法變合法,法律變成惡人欺負好人的工具,常看到許多是非顛倒,神人共憤的事,作惡的人卻法律上站得住腳。人可以鑽法律漏洞,卻逃不出神的審判,神會把這些聰明過頭的人,狠狠的修理一頓。
「假冒為善的人哪,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。他說: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心卻遠離我;」(7, 8)許多人口口聲聲的哈利路亞,阿們,實際上是名利薰心,唯利是圖,嘴巴很甜,做出來的卻完全另一回事。不是你怎麼說,而是你怎麼做,所做的,反映你真正的內心。
「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,所以拜我也是枉然。」(9)真理重要的是內在精神,不是表面字句,然而要抓住精髓,沒那麼容易,很多人學了許久,依然所知有限。一般人過度信賴領導者所說的,把他們的話都當成真理,實際上有時裡面參雜了一些雜質,反而讓人迷了路,人應該自己讀經,好好禱告,順從聖靈帶領,才不至於偏離正路。
二、神看內心(10- 20):
「耶穌就叫了眾人來,對他們說:你們要聽,也要明白。」(10)雖然有些信徒天天看聖經、聽道理,可惜大多是一知半解,只知道皮毛,不明白真正內容。
「入口的不能污穢人,出口的乃能污穢人。」(11)舉最簡單的例子,利未記十一章規定得非常清楚,甚麼東西可以吃,甚麼不能吃,因為不潔淨,猶太人非常注意。如果你請猶太人吃鮑魚、魚刺、蝦子、豬肉,那會非常失禮,他會以為你在戲弄他,因為那些東西他們不能吃。
「當時,門徒進前來對他說:法利賽人聽見這話,不服,你知道嗎﹖」(12)不要說法利賽人不服,任何一個猶太人都會不服,認為耶穌更改聖經,就算後來教會成立後,他們依然不吃這些東西。真理原來只傳給猶太人,不傳給外邦人,是彼得在禱告中見了異象,聖靈帶領外邦人來找彼得去講道,在講道中聖靈就臨到聽眾,從此才開始為外邦人受洗。
「我在約帕城裡禱告的時候,魂遊象外,看見異象,有一物降下,好像一塊大布,繫著四角,從天縋下,直來到我跟前。我定睛觀看,見內中有地上四足的牲畜和野獸、昆蟲,並天上的飛鳥。我且聽見有聲音向我說:彼得,起來,宰了吃!我說:主啊,這是不可的!凡俗而不潔淨的物從來沒有入過我的口。第二次,有聲音從天上說:神所潔淨的,你不可當作俗物。這樣一連三次,就都收回天上去了。」(徒十一5- 11)
舊約聖經所規定的,甚麼東西不能吃、不能摸,如果吃了或摸了就會不潔淨,這些東西有它屬靈上的涵義,可惜神沒向他們解釋,他們只遵守外在的禮儀,不明白內在的涵義。舉例來說「在地上一切走獸中可吃的乃是這些:凡蹄分兩瓣、倒嚼的走獸,你們都可以吃。」(利十一2, 3)只要是不倒嚼或不分蹄,就不能吃,因為屬於不潔淨的動物。
它真正的涵義是,蹄分兩瓣意思是,事情要分清楚是非對錯,可做不可做;倒嚼意思是,所學習的道理,要反覆思考,要懂得自我反省,不要只知道指責別人,卻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比別人還嚴重。如果能把握這兩個要點,就有希望成為聖潔的人,兩者缺一,都會讓你無法成為聖潔,它表面與內在的涵義,實在相差很遠。
聖經隱藏著許多屬靈奧秘,遠超出人的理智所能理解,人靠自己想明白是不可能,需靠聖靈的啟示,將它們打開給人看,才能明白真正的涵義,人隨意解釋聖經,那是神所不允許的。利未記還有許多規矩,各有它的涵義,相當精彩,可惜要講清楚,很花時間,無法在此詳述。
「耶穌回答說:凡栽種的物,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,必要拔出來。」(13)雖然世上有許多猶太人及基督徒,但大都不認真學習,對真理沒認識,信了老半天依然一堆毛病,污穢沒洗乾淨,注定要被擋在天門之外。
「任憑他們吧!他們是瞎眼領路的;若是瞎子領瞎子,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。」(14)努力半天白忙一場,是很悲哀的事,所以會這樣,主要是領路的人對路不熟,又要充好漢,結果把自己跟別人都害慘了。人必須自己先走過那段路,勝過考驗,才不會把別人帶錯路。「耶和華一日之間必從以色列中剪除頭與尾,棕枝與蘆葦─長老和尊貴人就是頭,以謊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。因為,引導這百姓的使他們走錯了路;被引導的都必敗亡。」(賽九14- 16)
「彼得對耶穌說: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。」(15)彼得還是不懂,他比較單純,不怕別人笑,就直接了當的問,其他使徒雖然也不明白,就擺在心裡,以後再慢慢解決。
「耶穌說: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嗎﹖」(16)耶穌說跟你們在一起這麼久了,告訴你們這麼多道理,怎麼還弄不清楚,真理重要的是內在精神,不是光看外表,如果只重外表,忽略內在,就會出差錯。當你行事為人以敬神愛人為出發點,就不容易做錯;反過來說,儘管外在很虔誠,如果內心骯髒污穢,在神面前依然不及格。
「豈不知凡入口的,是運到肚子裡,又落在茅廁裡嗎﹖」(17)雖然聖經有提到甚麼東西不能吃、不能摸,但它們真正的涵義,是告訴人哪些傷天害理,損人利己的事不能做,如果能守住這些原則,就不會做錯事。反過來說,雖然遵守許多教條、常聚會,如果現實生活中,做各種傷害、欺騙人的事,依然違背真理。
「惟獨出口的,是從心裡發出來的,這才污穢人。」(18)物質上的東西,並不污染人的心靈,不良企圖所產生的言語、行為,才會污染別人與自己。
「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,有惡念、兇殺、姦淫、苟合、偷盜、妄證、謗讟。」(19)世界之所以這麼亂,都因為人心充滿各種污穢,如邪惡狡猾、嫉妒陷害、亂搞男女關係、變態性行為、偷竊搶奪、撒謊詐騙、毀謗論斷,當它們爆發出來,就像核子彈爆炸,把所有的人跟世界都毀了。
「這都是污穢人的;至於不洗手吃飯,那卻不污穢人。」(20)只有不潔的思想與行為才會污穢人,至於物質上的東西,不會真正污穢人,頂多只是外在一時的污染,不會影響到心靈。有的人會問,那麼是否可以吃血及拜偶像的東西(徒十五29),聖經要人不可吃血,它內在的涵義是,不可干犯耶穌寶血,也就是不可任意犯罪;不可吃祭偶像的物,意思是要與無形的偶像保持距離,一般人只注意外在,內在卻沒辦到,我們兩方面都要做到。
三、懇切祈求(21- 28):
「耶穌離開那裡,退到推羅、西頓的境內去。」(21)這一段聖經沒寫清楚,有些地方需加以補充,當時耶穌在但支派的地區,那是以色列地的最北端,再往西北部就是推羅、西頓,那是非常繁華的港口,是貿易中心,就像現代的香港、新加坡。
「有一個迦南婦人,從那地方出來,喊著說:主啊,大衛的子孫,可憐我!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。」(22)這個婦人是迦南的原住民,比猶太人更早定居迦南地,靠近西頓,她是個寡婦,約五六十歲,先生是個大商人,擁有許多船隻,從事海上貿易,且擁有一些土地及紡織工廠,已去逝五年。
她有一個獨生女,當時已經24歲,長得很漂亮,家世又好,追求的人很多,然而最近幾年,莫名其妙受魔鬼騷擾,病情時好時壞,發病時會瘋狂,亂喊亂鬧,到處亂跑,需把她綑綁起來,關在家裡,沒發病時,人又好好的,是個淑女。這個病讓她和她母親,覺得很羞恥,也毀了她的一生。耶穌當時在但支派講道醫病,這婦人來了好幾次,可是耶穌都沒醫治她。
「耶穌卻一言不答。門徒進前來,求他說: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,請打發他走吧。」(23)門徒看婦人很認真,可是耶穌都沒解決她的問題,對她很同情,於是幫她求情。
「耶穌說: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。」(24)沒想到耶穌卻這樣回答,意思是祂只做神要祂做的事,其他的以後再說。
「那婦人來拜他,說:主啊,幫助我!」(25)婦人因為問題嚴重,迫在眉睫,再等下去,女兒的一生就報銷了,因此非要到不可,她看門徒幫他求情,就打鐵趁熱,再接再厲。
「他回答說: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。」(26)耶穌卻堅持只做該做的事,為了讓她死心,就說這些恩典是給兒女,不是給外人的。
「婦人說:主啊,不錯;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。」(27)雖然耶穌說話不太客氣,但婦人說,儘管我們不配得到,但他們不要的,給我們也可以。當時耶穌受猶太宗教領袖的打壓,他們也禁止百姓靠近祂,說祂是異端,是魔鬼的工具,只有那些走投無路的人,才來找祂。
「耶穌說:婦人,你的信心是大的!照你所要的,給你成全了吧。從那時候,他女兒就好了。」(28)耶穌說既然你這麼有信心,那就照你所要的給你了,這個婦人半邊有點行動不便,耶穌問她要不要順便醫治,她說她不配,只要女兒好就行了。耶穌一隻手按在她頭上,另一隻手在癱瘓那邊,對她說「站起來,照你所要的替你成全,惡魔已經離開你女兒了。」婦人站了起來,有幾秒鐘的時間沒說話,然後舉起雙手,很高興的喊著說,她看見她女兒好好的躺在床上,一切恢復正常。(耶穌讓她看見了異象)
隔天早上耶穌在市場門廊講道,該婦人又帶一位親戚,右手癱瘓又聾又啞來求醫,且請耶穌到她家,好謝謝祂。耶穌將他帶到旁邊,將他的右手拉直,他的手就好了,然後用唾液抹他的耳朵,他就聽見了,然後叫他用右手摸舌頭,看著天,禱告,他照著做,就能說話了。(耶穌做一些事,常有它象徵的涵意,耶穌的唾液象徵真理,能打開人屬靈的耳朵。)
之後耶穌帶他回到擁擠的群眾中,他先伏俯在地感謝耶穌,接著說出預言,指責猶太人的頑固,並說他們所拋棄的天上糧食,將為被趕出的異族人所得,並賴以維生,他說的話,在群眾中引起很大的震撼。(之後兩千年的歷史,證明他說的沒錯,猶太人失去神的恩典,飽受各種苦難,外邦人白白蒙恩,卻逐漸走上從前猶太人所犯的錯,隨意糟蹋神恩。)
婦人經過兩三天的跋涉回家後,發現她女兒完全康復的來迎接她,她女兒也發現,她母親的行動恢復正常,她的親戚現在聽得到,也能說話了。耶穌事後有到婦人家,受到盛大的歡迎,祂也順道探望當地迷失的猶太人,他們都生活貧困,耶穌麻煩她照顧他們。
一般人常有的疑問是,耶穌怎麼這麼不客氣,將人比喻為狗,這麼不給人面子,詳情我們不知道,只是我們常忽略耶穌的付出,認為神蹟奇事是自然發生,說有就有,不需本錢。實際上罪的赦免,病得醫治,不是平白發生,是耶穌付出慘重代價才有的。人為了得醫治,受一點氣就這麼在意,卻不想想,耶穌為了救人,付出許多,被吐唾沫、鞭打,釘死,自己卻沒得到甚麼,我們所忍受的,有耶穌的萬分之一嗎?
從另一個角度看,耶穌的任務不只是醫病,祂主要是要讓人遵守真理,這樣才能根本治療。有些人病得醫治就跟耶穌說再見,卻不學好真理,後來情況更不好,就像我們十二章所講的那個例子。耶穌做事有先後次序,先把福音傳給比較容易接受的,然後再傳給比較不易教導的,因此祂先傳給猶太人,異族人其次考慮。
而且信仰的路不是一帆風順,有許多考驗,她在以色列境外,使徒難得跑那麼遠去牧養,與其一時蒙福,最終失敗,不如當初就不要讓她蒙恩。多給誰就向誰多要(路十二48),明白真理卻又犯罪的,比不明白而犯罪的,審判時要受更嚴格的懲罰,因此耶穌沒考慮要傳給她。然而她信心很好,禁得起將來要面臨的考驗,所以就放心醫治她了。
四、無所不醫(29- 31):
「耶穌離開那地方,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,就上山坐下。」(29)耶穌從西頓那邊回來後,又到平時傳道的地方,因為當時寬闊適合講道的地方並不多。
「有許多人到他那裡,帶著瘸子、瞎子、啞巴、有殘疾的,和好些別的病人,都放在他腳前;他就治好了他們。」(30)大部分的人來,都是為了病得醫治,人間有各種病痛,不管醫學再怎麼進步,永遠有許多醫不來的病,何況是從前醫學不發達的時代。儘管這邊寫到祂醫治各種病人,事實上有些祂會醫,有些不醫,對於相信祂,有誠意改過向善的,祂會解決他們的問題;對於懷疑祂,不尊重祂,只是來試探,沒誠意改過向善,病好就趕快去賺大錢的,祂就不醫。人有各種病痛,罪是根本原因,不找出病因,徹底解決,遲早還會復發,而且更嚴重,因此這種人,祂不幫他們處理。
「甚至眾人都希奇;因為看見啞巴說話,殘疾的痊癒,瘸子行走,瞎子看見,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。」(31)有些疾病就算今天的醫學也處理不來,然而不管再怎麼困難的病,耶穌都能解決,而且很容易就處理掉,畢竟造物主就是造物主。對祂來說,解決肉體病痛只是小事,祂將來還要讓我們能長生不老,青春永駐,超乎我們的想像,讓人難以置信。
當初亞當夏娃在樂園,本就沒有死亡,而且天天快樂無憂,是人犯了罪,成為罪的奴隸,才讓這一切苦難臨到人。耶穌來不只是救人脫離病痛,更重要的是要教人真理,因為唯有當人學好真理,遵行真理,才能得到永遠的幸福,這是一段艱辛的路程,需與邪情惡慾爭戰,戰敗的就得不到。
五、主恩夠用(32- 39):
「耶穌叫門徒來,說:我憐憫這眾人,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,也沒有吃的了。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,恐怕在路上困乏。」(32)有些人認真學習,廢寢忘食,跟耶穌在曠野待了三天,雖然他們沒向耶穌埋怨甚麼,但耶穌體諒他們,要讓他們吃飽再回去。有心跟隨耶穌的人,屬靈上可得到飽足,但物質上是有點缺乏;現代人,包括教會的信徒,剛好相反,物質上吃得很飽,心靈上卻很虛空,因為他們不認真追求真理,懶得禱告,只會大喊大叫,怨天尤人,不知反省,要怪只能怪自己。
「門徒說:我們在這野地,哪裡有這麼多的餅叫這許多人吃飽呢﹖」(33)雖然門徒之前有看過耶穌所行的神蹟,但是學習速度太慢,依然用舊有的觀念在思考,不知道耶穌的能力,不受物質世界的限制。
「耶穌說:你們有多少餅﹖他們說:有七個,還有幾條小魚。他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,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,祝謝了,擘開,遞給門徒;門徒又遞給眾人。眾人都吃,並且吃飽了,收拾剩下的零碎,裝滿了七個筐子。吃的人,除了婦女孩子,共有四千。」(34- 38)耶穌只好再教一次,直到他們學會為止。許多東西我們以為很簡單,一定不會做錯,偏偏學來學去就是學不會,舉例來說,「應當一無掛慮,只要凡事藉著禱告、祈求,和感謝,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。(當然,有些該盡的本分,要先做到,不能沾染污穢。)」(腓四6)這句話我們都很熟,可是每當進入試煉中,立刻手忙腳亂,全部忘光了。
六、結論:
這章告訴我們,學習真理要走在正確的路上,如果走錯路,就無法抵達終點,白白浪費許多時間精神,很不幸的,許多人在這方面出了差錯。
第一段提醒我們不要盲從,自己要思考一下,到底合不合理,一般人會出錯,因為靈性還沒成熟,無法做正確的判斷,他如果好好的禱告,確實遵守真理,聖靈會保守他,不至於錯得太離譜。許多時候,人的話把神的話趕出去了,人過度相信長輩所教的,沒對照聖經仔細思考。
理論上教會的領導者應有較好的靈性,實際上未必如此,靈性要長進一方面要勝過試煉,一方面要多禱告。目前的傳道人,雖然薪水有限,但大都衣食無憂,在教會受人尊重,所受的試煉有限,沒甚麼試煉,靈性怎麼可能進步。當兵要升官,必須立下戰功,靈性要長進,必須打贏屬靈爭戰,試煉越重,時間拖越久,表示那場爭戰越難打,如果能打贏,收獲越豐盛。目前許多信徒,禱告幾個月沒得到,就發怨言,信心全失,棄甲脫逃,放眼望去,大都是老弱殘兵。
每個人都知道要多禱告,但認真禱告的人沒多少,因為都被雜務綑死了,要參加各種開會,各種活動,四處講道,剩下的時間沒多少,有時間幫人按手禱告,自己到神面前禱告的時間卻很有限,這種按手能有甚麼果效。
民主時代樣樣靠投票表決,為了受人認同,儘量不去得罪人,努力做好人際關係,結果大部分的時間,都用在交際應酬,哪裡還有時間禱告。許多該說的話不敢說,該做的事不敢做,說不該說,做不該做的事,變成一個圓滑,沒原則的人,卻處處受歡迎,被認為和藹可親,很客氣。「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,你們就有禍了!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。」(路六26)
難怪彼得會說「我們要專心以祈禱、傳道為事。」而把許多雜務交給熱心的信徒去處理(徒六1- 4),禱告比傳道更重要,真正有果效的禱告,都是背著沉重的十字架,不背十架,再多的禱告也沒用。現今的傳道者及信徒,明白甚麼叫十字架,認真背十字架的很少,因此聖工停頓,儘管講許多道理,大多是紙上談兵,對靈性長進幫助有限。
做聖工的人要多禱告,忍耐經歷屬靈爭戰,這樣靈性才會進步,才能明白神的旨意,把信徒帶在正確路上,才有辦法向神交帳,領導者走錯路,被帶領的都會偏離正路。
第二段告訴我們,真理重要的是它內在的精神,不是表面的字句,耶穌所講的,如果根據舊約聖經,祂講的不合理,但對明白聖經精神的人來說,祂講的正是聖經的內涵,只是一般人靈性幼稚,聽不下祂所說的。同樣的,在第三章我們有提到水靈二洗的內在與外在涵義,相信有不少人半信半疑,以為我在胡說,其實我正是強調內在精神。不管舊約的割禮或新約的洗禮,它真正的涵義都是要把邪情惡慾除掉,能達到這標準,才是真正選民,否則只在半路,尚未成熟。
第三段勉勵我們,禱告要像迦南婦人一樣,有信心、懇切向神求,雖然一時沒得到,只要不灰心一直求,祂多少會應允。有一點要注意的,就是不要強求,一個合情合理的禱告,神都會應允,祂不應允,大都有特別的原因。人的眼光淺短,只在乎眼前的事,神在乎的是永遠的成敗,照你所要的給了你,一時你很高興,但最後常對你沒好處。要相信神,順從神的安排,雖然一時讓你很難受,但最後會發現,神的選擇是對的,對你最有利。至於這婦人,她是慕道者,情況特殊,有迫切需要,跟一般信徒不一樣,不能相提並論。
第四段告訴我們,耶穌能醫治各種疾病,沒有祂醫不來的,就看當事人有沒有心。同樣的,雖然我們有許多缺點,根深蒂固、本性難改,在人眼中絕對改不過來,對祂來說依然不成問題,就看我們有沒有誠意。
第五段讓我們知道,雖然天國路很難走,但神會體諒我們,祂的恩典夠我們用,不用過度擔心。當然我們要盡到當盡的義務,平常就好好努力,平時不準備,事到臨頭才在喊救命,就注定要多多受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