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

馬太第十四章 生命的糧


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:我就是生命的糧。到我這裡來的,必定不餓;信我的,永遠不渴。」(約六35)聖經是屬靈的,這句話如果從物質的層面來說,每個人都會說耶穌胡說八道,但是從屬靈的角度來說,祂說的是真理,站得住腳。很少人有勇氣面對自己,想一想自己到底在做甚麼,以後會怎麼樣,只是用吃喝玩樂、爭名奪利來麻痺自己,讓自己不要去面對這些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會這樣,因為他沒找到神,他的生命是虛空的,沒有目標,沒有理想,沒有未來。耶穌是生命的糧,能讓人活得更充實,更有意義,更快樂,許多基督徒沒得到耶穌所應許的福氣,因為他們不聽話,自己走自己的路,沒緊跟在祂身邊。他們吃的靈糧太少,吃一堆雜糧,肚子還在餓,屬靈的眼睛沒打開,看不見美麗的未來,要怪只能怪自己。

一、典範長存1- 12):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,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,就對臣僕說: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裡復活,所以這些異能從他裡面發出來。」(1, 2)希律統治猶太地,對猶太教多少有認識,也希奇神在猶太民族中的作為,只是他跟一般的掛名信徒差不多,只是聽聽而已,雖然有些奉獻,但權力財富是他真正的偶像,為了偶像不惜做出違背良心的事。
        「起先,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,把約翰拿住,鎖在監裡。因為約翰曾對他說: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。」(3, 4)希律知道約翰生活嚴謹,很有先知的風範,受百性尊重,他曾到約翰洗禮的地方,要約翰同意,他和他弟媳的婚姻是合法的,照聖經的規定那不合法,猶太教領袖不同意他的做法,他要約翰替他背書,約翰不願意,他就把約翰關起來,直到他同意為止。
        「希律就想要殺他,只是怕百姓,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。」(5)然而約翰很有原則,寧可被關,也不願違背良心,希律拿他沒辦法,雖然很憤怒,但也在意自己的名聲,不敢引起眾怒。希律並沒想殺約翰,本質上他是尊重約翰,約翰所講的,他多少會聽。
        「到了希律的生日,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,使希律歡喜。希律就起誓,應許隨他所求的給他。」(6, 7)希律的生日在加利利海邊的城堡別墅舉行,花了兩星期宴請他的官員及轄區內所有的百夫長,飲酒作樂,看人獸大戰和各種舞蹈。希羅底的女兒,當時大約十四歲,因為表演很精彩,希律就承諾,她要求甚麼都給她,甚至要他一半的國土也可以。希律信口開河,不考慮後果,想說小孩子不會要甚麼貴重的東西。
        「女兒被母親所使,就說: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,拿來給我。」(8)沒想到希羅底因為約翰阻撓她的婚事,恨約翰恨得要死,因此不顧一切,要置約翰於死地。
        「王便憂愁,但因他所起的誓,又因同席的人,就吩咐給他;」(9)希律並不想殺約翰,但在眾人面前不好意思反悔,言而無信很沒面子,只好冒著殺害先知的罪名,把約翰殺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於是打發人去,在監裡斬了約翰,」(10)當約翰被關進監牢,多少心裡有數,知道自己只是耶穌的開路先鋒,把耶穌介紹給眾人,如今神交托給他的任務,已將近完成,因此才叫他的門徒去跟隨耶穌,只是他的門徒捨不得離開他,他很有領袖氣質,不為自己,忠心為神,刻苦耐勞,不屈不撓,擇善固執。當希律同意把約翰殺掉時,心裡也很傷感,離開席位,獨自到偏僻沒人的房間去沉思。
        「把頭放在盤子裡,拿來給了女子;女子拿去給他母親。」(11)劊子手和助手到牢房找約翰,約翰對劊子手說已等他很久了,就低下頭繼續他的禱告,劊子手用兩側有刀片,類似大型虎頭鉗的東西將頭砍下,拿給希羅底的女兒,她再交給希羅底,希羅底在廚房用一些鈎子,把他羞辱一番,然後丟進廚房的下水道。

        約翰的門徒來,把屍首領去埋葬了,就去告訴耶穌。」(12)這邊寫得太簡單,希律怕引起門徒及群眾抗議,將知道真相的劊子手及少數警衛,都關在地牢,以免消息走漏,因此約翰被殺的消息,一段時間都沒人知道。當希律慶祝完生日,離開城堡只留下少數軍人看守,那時約翰被殺的消息,才被一些逃兵傳開。有些約翰的門徒利用夜間時候,選擇偏僻路徑,將遺體運回他的故鄉,埋在家族的墳地。他的頭顱是後來整修下水道,將整個下水道挖開,才被發現,才將它放回屍體。

二、賞賜糧食13- 21):
        難得這一段在四福音書中都各有記載,(可六30- 44)(路九10- 17)(約六1- 15),只是當我們仔細看它們的敘述,會發現事情的地點、時間、背景及先後次序,有不少地方有出入。因此我們看聖經不可拘泥小節,要注重內在精神,不要過度強調表面的文字,否則會出差錯,畢竟這是作者們從回憶中所追述,而不是聖靈感動,逐字聽寫所完成的。
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聽見了,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。眾人聽見,就從各城裡步行跟隨他。」(13)約翰還沒被殺,耶穌就已事先知道,因此才與馬利亞及一些熱心的婦女,往南越過耶路撒冷,到約翰的家鄉去通知他家人,讓他們有心理準備,並安慰他們,並非約翰門徒告訴祂,才知道,馬利亞跟約翰的家人,有親戚關係。耶穌平常在加利利海北端,迦百農附近山谷傳道,那裡住紮著一些外來的商隊,準備繳納關稅,也有一些外地來打工的人,在那裡搭帳篷,離約翰家鄉有一段距離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出來,見有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,治好了他們的病人。」(14)當耶穌安慰完約翰家人,要回到平常講道的地方,祂的親人一直勸祂不要去,因為當地法利賽人一直對祂造謠抹黑,硬說祂是靠鬼王的能力行神蹟,要阻止祂繼續傳道,而且最近才發生約翰被殺的事,讓他們不禁為耶穌的安危擔心。耶穌知道祂離世的時候還未到,仍有許多事要做,就回到原地繼續工作,當群眾及患者聽到祂又出現了,就又聚集到祂身邊。
        「天將晚的時候,門徒進前來,說:這是野地,時候已經過了,請叫眾人散開,他們好往村子裡去,自己買吃的。」(15)因為已經一段時間沒來,耶穌持續在那裡待了兩三天,許多群眾捨不得失去聽道的機會,沒中途離去,而他們預備的糧食也沒那麼多,因此門徒提醒耶穌,是否該暫停一下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:不用他們去,你們給他們吃吧!」(16)沒想到耶穌居然給他們一道難題,考驗他們。
        「門徒說: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,兩條魚。」(17)他們的餅跟現代的不大一樣,大多了,而且比較結實,要先用刀子切出痕跡,然後才能剝開,一個可供二十幾個人吃飽,那兩尾魚約四五十公分長,已經烤熟,然而要應付這幾千名群眾,那是不可能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:拿過來給我。」(18)耶穌出題目,當然知道他們無法解決,祂自己有辦法,出乎人的預料,就看門徒是否能順從祂,與祂配合。同樣的,在我們一生中會遇到不少這種考題,以理智推想是不可能完成,但如果順從祂的帶領,祂會化不可能為可能,當你沒信心,不願順從,那就真的不可能了。以色列人出埃及、過紅海、走曠野路、攻打迦南地,以肉眼看樣樣都是不可能,想越多越害怕,就乖乖投降。然而如果對祂有信心,照著祂的吩咐去做,會看見神大能的作為。
        「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,就拿著這五個餅,兩條魚,望著天祝福,擘開餅,遞給門徒,門徒又遞給眾人。」(19)在我們看,這是違反自然的法則,是不可能,但是如果真的有神,神能創造這浩翰的宇宙,那麼這點小事算甚麼。在人是不可能,在神凡事都能,因此神告訴亞伯拉罕,祂是全能的神(創十七1)。我們是無能,很多事力不從心,自認為辦得到,最後是辦不到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都吃,並且吃飽了;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」(20)本以為根本不夠吃,沒想到都吃飽,有些人吃剩的帶回家慢慢吃,有些沒帶回去,那些沒帶回去的,收拾起來就能裝滿12個籃子。
        「吃的人,除了婦女孩子,約有五千。」(21)來聽耶穌講道,或期待祂醫治的人相當多,因此耶穌會事先把祂下回要講的內容,先讓使徒們熟悉,這樣聽眾不清楚的地方,可就近請教使徒。耶穌這樣做,一方面也是訓練使徒,讓他們對祂所要講的,瞭解得更清楚。

三、行走海面22- 33):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,先渡到那邊去,等他叫眾人散開。」(22)眾人看見耶穌行這麼神奇的奇蹟,就相信祂是神所差來的先知,要逼他作王(約六14, 15),可是這不是耶穌想做的事,因此祂要門徒先上船到對岸去,讓眾人知道祂要離開了,不會做他們要祂做的事。
        「散了眾人以後,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。到了晚上,只有他一人在那裡。」(23)雖然工作很忙,但耶穌總要抽出時間單獨親近神,祂為我們留下榜樣,不要只注意工作,卻忽略私下的禱告。人很軟弱,處於眾人或許多事務中,尤其是當一切都很順利,受人稱讚,那時常會迷失,忘了自己是誰,驕傲自大,最後活活摔死,這是常有的事,因此不要工作過度,要留下時間單獨見神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船在海中,因風不順,被浪搖撼」(24)人生就像坐船在海上漂浮,時順時逆,變化莫測,門徒前面看了大神蹟,信心滿滿,自認為再也不會有所動搖。沒想到莫名其妙起了大風浪,雖然拼命划,卻勝不過大自然的威力,被弄得天旋地轉,昏頭轉向,耶穌又不在身邊,呼天,天不應,呼地,地不靈,之前的信心不知飛到哪裡去,不知如何是好。
        「夜裡四更天,耶穌在海面上走,往門徒那裡去。」(25)雖然耶穌沒與他們同行,但他們發生甚麼事,祂卻知道,四更天正是最黑暗的時候,祂往他們那裡去,要去救他們。有時我們在患難中,受盡煎熬,九死一生,以為神不見了,禱告都沒用,其實我們發生甚麼,祂都知道,雖然我們覺得快撐不下去了,但祂覺得,還不是祂出手的時候。
        「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,就驚慌了,說:是個鬼怪!便害怕,喊叫起來。」(26)雖然好幾個人在一起,但受盡折磨後,已被嚇破膽,發生任何事,都往壞的地方想,把耶穌當成妖怪。我們也是一樣,神允許事情臨到,都有祂的美意,無奈我們信心太小,把祂要賞賜的恩典,看成是災難,大呼小叫,亂發怨言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連忙對他們說:你們放心!是我,不要怕!」(27)只要我們保守聖潔,不沾污穢,一切都在神的看顧中,魔鬼作怪,不能超出神所允許的範圍,只能把你嚇一嚇,不能真的動手。
        「彼得說:主,如果是你,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。」(28)彼得很好奇,要試試看到底是耶穌還是妖怪,所以問這個問題,不過這個問題,本身就很有問題。如果不是耶穌,那他到水面去,就注定沒命了;如果是耶穌,那這是在試探耶穌,看看耶穌有沒有能力,我們要守規矩,不能隨便冒險,試探神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:你來吧。彼得就從船上下去,在水面上走,要到耶穌那裡去;」(29)雖然彼得的要求不合理,但耶穌要讓他認識自己的軟弱,就答應他的要求,彼得小心翼翼的下船,走在水面上,沒想到居然真的沒沉下去,就很高興的繼續往前走,想說剛開始沒沉,後面當然不會沉。
        「只因見風甚大,就害怕,將要沉下去,便喊著說:主啊,救我!」(30)剛開始沒注意,現在走順了,就看看周遭環境,才發現怎麼風浪這麼大,許多巨浪迎面撲來,似乎要把他吞下去。不看不怕,越看越怕,想說自己怎麼可能浮在水面上,忽然發現身體往下沉了,剛才不是走得好好的嗎,怎麼有這種事。

        他努力想讓身體浮起來,偏偏就是浮不起來,繼續下沉,水快淹到脖子了,只好呼救。我們跟他差不多,剛信耶穌時,多少有些體驗,信心比較單純,信久以後,因為不明白真理,所求的大都不合神的旨意,以至於得不到,久而久之,信心消失,身體下沉,天國路再也走不下去。彼得還懂得呼救,許多信徒連呼救的信心也沒有,就直接沉入水底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,說:你這小信的人哪,為什麼疑惑呢﹖」(31)幸好離耶穌剩沒幾步,耶穌趕緊上前拉住他,責備他為什麼信心不足。走天國路就像在航海,雖然看起來風浪很大很危險,有時好像神不見了,實際上神都看顧著我們,並沒離開,不要懷疑,不要煩惱。神做事有始有終,不會半途而廢,那樣表示祂沒能力,有損祂的榮耀,祂帶我們上路,就會把我們帶到終點,除非是我們自己離開。
        彼得的失敗,敗在不專心看耶穌,卻觀看週圍的環境,許多信徒跟他一樣,不專心遵行神的旨意,整天盯著花花世界,追求許多不該追求的東西,沉入水底是難逃的結局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上了船,風就住了。」(32)剛剛還狂風巨浪,等耶穌上了船,那些風浪就乖乖的,不再作怪了。當我們在試煉中,驚濤駭浪把我們嚇得要死,等到神的恩典臨到,那些恐怖幻象,消失得無影無蹤。許多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,並非偶然,當你所欠的債已經還清,或該學的已經學會,那場考驗就結束。
 
        有個信徒為了一時方便,自作聰明,撒了小謊言,不是佔人便宜,而是逃避一些沒意義課業上的要求,結果使自己掉進試探裡。學校苦苦追逼,要調查清楚,萬一被抓到,恐怕要重修,不能畢業,讓他非常煩惱。他用盡辦法去處理,問題卻越弄越大,心神混亂,難以入眠,持續好幾個星期,都快崩潰了。最後只好禱告完全交托給神,才能入眠,後來校方給他另一個機會,整個問題才解決。

        許多人跟他一樣,遇到問題雖然有禱告,但主要是靠自己用各種辦法去解決,卻不知要反省悔改,結果問題越弄越大,最後是神憐憫他的無知,看他已筋疲力盡,才放他一馬。他後來那門課修得很累,吃了不少苦頭,所謂的死罪能免,活罪難逃。遇到事情要自我反省,有錯要改,不是靠自己亂衝,隨便交托,另外做事要規矩一點,不要太聰明。
        「在船上的人都拜他,說:你真是神的兒子了。」(33)人平安無事時總是不知足,一大堆慾望,勸他不要太貪心,儘管他嘴巴沒說甚麼,心裡卻對你很反感。只有經過一番風浪後,才知道人生只是一場夢,轉眼成空,才願意乖乖的到神面前,不再到處亂跑。

四、醫治病患34- 36):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過了海,來到革尼撒勒地方。」(34)雖然被稱作加利利海,實際上不是海、是湖,革尼撒勒是個城鎮,就在它的左岸,因此它又叫革尼撒勒湖,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裡的人一認出是耶穌,就打發人到周圍地方去,把所有的病人帶到他那裡,」(35)船上那番驚心動魄,差點喪命的經歷,只有使徒們體驗到,一般人只在乎眼前的問題,能病得醫治、衣食無憂最重要,耶穌最近行了不少奇特的神蹟,讓他們很有信心,一看耶穌來到,立刻把久病不癒的人,通通叫來。
        「只求耶穌准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;摸著的人就都好了。」(36)由於有之前的例子,知道不用耶穌按手禱告,只要自己有信心,摸耶穌的衣服也會好,因此他們都學會了,等耶穌來太慢,自己動手比較快,事情也確實如此。

五、結論:
        生命的糧要讓人活得更充實、更有意義、更快樂,大部分的人有物質的生命,卻沒屬靈的生命,因此活得很無奈,很不快樂。固然耶穌是生命的糧,要將生命帶給全部的人,但不光這樣,祂也是我們的典範,希望我們能效法祂,將生命帶給別人,這樣我們的生命能更豐盛。
        雖然許多信徒熱心做聖工,卻常發現,付出很多,收穫卻很有限,真正的原因就像耶穌說的:「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」(約十二24)大部分的人希望平安順利,不願為真理受苦受難,不願忍受死的滋味,因此結不出果子。
        第一段告訴我們,怎樣才能結果子,從肉眼看約翰的犧牲很大,絕大部分的人無法做這種付出,從永恆的角度看,短暫三十年的辛苦,換來永遠極大的幸福,與那短暫的快樂,換來永遠的痛苦比起來,那是絕對值得。隨便找一個成功的政治家或企業家,只要真正明白他們的經歷,在表面的掌聲與羨慕下,伴隨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與無奈,標準的勞苦擔重擔。而且常因爭名奪利,犯了許多罪,可怕的刑罰在前面等著,聰明的人該知道如何選擇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段提到,耶穌用少數的餅餵飽數千人,一般人看這神蹟,只覺得新鮮、有趣、難以置信。耶穌行這神蹟有它象徵性的涵義,信徒就像這些餅,沒經過耶穌的祝福,到頭來只是平凡的餅,無法將福氣帶給別人。如果他獻上自己,經過耶穌的祝福,就能將恩典帶給無數的人,超出人的想像。耶穌不需要一大堆工人,只要少數有心的就可以了,今天許多人作聖工,只願有限度的奉獻,因此無法將生命帶給別人,他只是一粒沒死掉的麥子,結不出果子。
        第三段告訴我們,如果你將自己奉獻出來,勢必面對黑暗勢力的猛攻,牠會用盡一切辦法讓你投降,有時就像深夜裡坐在船上,遇上狂風巨浪,儘管盡全力搖櫓,拼命禱告,依然被弄得昏頭轉向,耶穌始終不見蹤影。不用懷疑,不用灰心,要堅持信心繼續禱告,相信神的看顧,只要不沾染污穢,沒神的允許,船再怎麼轉,就是不會翻過去。

        如果不看著耶穌,而是周圍環境一直看,注意各種事情的變化,不利的消息,可怕的未來,一直看一直想,就會像彼得一樣,莫名其妙的沉下去。信心是很奇妙的,當你對神信得來,照祂的吩咐去做,一切都很平順;當你懷疑,對祂信不來,儘管在做同樣的事,但神的能力卻消失了。就像血漏婦人得醫治,當時許多人觸碰耶穌,並沒發生甚麼,惟獨出於信心的接觸,聖靈才運作(太九20- 22),神是照人的信心,為人成全(太九29, 太十五28)。
        門徒乘船過海,只是短暫的一個夜晚,如果期望成為生命的糧,讓肌餓的人得滿足,往往需花數十年的時間,經歷艱苦的奮戰,當你勝過考驗,接下來就像第四段一樣,能將神的恩典帶給許多絕望的人,神的大能與你同在,彰顯神的榮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