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

馬太第廿七章 為人而死-3


九、被判死刑(24, 25):
        「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,反要生亂,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,說:流這義人的血,罪不在我,你們承當吧。」(24)他們把頭戴荊冕,兩手被拷,拿著蘆葦桿,身披絳袍的耶穌,又帶往彼拉多官邸。祂的眼睛充滿血,流到嘴和鬍鬚上,已成不可辨認的人,渾身充滿浮腫的鞭痕與創傷,好像一件浸滿血的衣服,又像帶血的幻影。
        當耶穌來到階梯時,連硬心的人都會毛髮悚然,彼拉多既同情,又不耐煩,走到陽台前,響起軍號,以喚起人們的注意,對大祭司和百姓說,「我帶他出來見你們,叫你們知道,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。」(約十九4)
        大祭司與猶太人法官看到耶穌──他們良心可怕的反光鏡,照出他們醜惡的一面,讓他們無法見人──就像失了理智似的,大聲喊叫說,除去他,釘他十字架。彼拉多大聲地感嘆說,你們還不滿意嗎?你們如此粗野地虐待祂,祂總不能再當王了。但是他們和所有的民眾,都激烈地喊說,除滅他,釘他十字架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又命人吹號,大聲喊說,你們把他帶去,釘在十字架上吧,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。(約十九6)大祭司喊說,「我們有律法,按那律法,他是該死的,因他以自己為神的兒子。」(約十九7)彼拉多答覆說,假如你們有這種律法,像這樣的人應當處死,那麼我絕不願作猶太人。
        這句他自稱為神兒子的話,重新激起彼拉多的憂慮,因此命人把耶穌帶進法庭,單獨與祂談話。他開始問,你是那裡來的,耶穌沒回答,「彼拉多說:你不對我說話嗎?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,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嗎?耶穌回答說: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,你就毫無權柄辦我。所以,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。」(約十九10, 11
        這時彼拉多妻子又打發人到他那裡,再一次把証物呈上,彼拉多給她一個含糊的答覆,要問他的神。民眾此時已被祭司和法利賽人散佈的消息所煽動,就是耶穌的門徒買通彼拉多妻子,假如祂重獲自由,要同羅馬人聯合起來,百姓要全被殺死,因此民眾更激烈地要耶穌死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又回到法庭內的耶穌面前,用誓詞嚴命耶穌說,他是不是神,是不是應許於猶太人的那個王,他的國度有多廣,他是哪種神。耶穌讓彼拉多知道,祂是那一類的王,統御怎樣的國土,什麼是真理。耶穌把他良心污濁的真相,放在他面前,預告有不幸的充軍,和可怕的結局在等候他,另外告訴他,有一天祂要乘雲而來,對他宣佈公義的審判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對耶穌的話害怕且困惑,又出到陽台,宣佈要釋放耶穌。瘋狂的叫囂從四面八方湧來,彼拉多對這劇怒的民眾毫無辦法,暴動隨時可能發生。彼拉多要了盆水,在民眾面前洗手說,流這義人的血,我是無辜的,你們自己負責吧。
        「眾人都回答說: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。」(25)群眾是盲目、衝動、瘋狂的,不考慮後果,信口開河,結果害他們子孫,這兩千年來,到處流浪,被人追殺,儘管在哭牆面前拼命哭泣,畢竟無濟於事。當眾人發出這可怕的呼喊時,彼拉多準備宣佈罪狀,穿上禮服,戴上有寶石的冠冕,手持權杖,許多兵丁圍繞著他,由吹號者前導,向廣場前行,在那兒有一審判席,是發表正式判決的地方,叫鋪華石處,希伯來話叫厄巴大 (gabatha)(約十九13)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站在審判台前,兩盜中間,彼拉多再一次大聲說,看你們的王,民眾叫喊說,釘他十字架,彼拉多說我要釘死你們的王嗎?大祭司答覆說,我們除凱撒外沒有王(約十九14, 15)。兩個盜賊已經宣判釘十字架,在大祭司的要求下延期到今天,他們想把耶穌釘在兩個盜賊中間,以增加對耶穌的侮辱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唸出提庇留(claudius tiberius)皇帝的名字,發表對耶穌的控告,說他是一個叛亂人物,作亂和違犯猶太律法的人,要人稱他為神的兒子和猶太人的王,被大祭司判處死刑,眾人都異口同聲地說,把他釘十字架。他說他覺得大祭司斷案公正,因此也聲明,拿撒勒人耶穌,猶太人君王,應被釘在十字架上。
        接著坐在審判席,寫下判決書,跟口中所宣判的完全不同,內容如下:由於大祭司和高等議會所迫,我害怕那控告拿撒勒人耶穌謀反,並要求判他死刑的人民會起騷動,就把耶穌交出,同其他兩個定死罪的囚犯釘十字架。該兩人的延後執刑,是由於大祭司的關係,因他希望耶穌同這兩人一齊受刑。我定耶穌死罪,因我不希望作亂的人在皇帝面前控告,說我是不義的法官,和暴動的煽動者,我把耶穌當作犯法的人判了死罪,是猶太人用暴力要求的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命人把這判決書抄寫許多份,分發到各個地方,但大祭司不滿意判決文件,因彼拉多寫說,他要求延後釘死兩盜的日期。當他們在小板上,用希利尼、羅馬、希伯來文,為十字架寫罪狀時,大祭司又同彼拉多爭辯,要求不要寫,猶太人的君王,該寫他稱自己是猶太人的君王,但彼拉多說,我寫了,就寫了。(約十九21, 22)不義判決的宣告,約在清晨十點左右。
        克勞狄雅 (Claudia Procla)把彼拉多的保證物送還他,並聲明要同他離婚,她當晚就離開總督府,逃到婦女們那裡,被她們隱藏在拉撒路家。亞拿和該亞法同彼拉多爭吵,並斷絕往來,帶著領到的卷軸,也就是判決書趕回聖殿,吃逾越節羔羊。而讓神的羔羊,被帶到十字架的祭台,他們小心防範律法上的不潔,卻用憤怒、妒忌、傲慢、狡猾,污染自己的靈魂。
        守逾越節有它的預表性,象徵有一天神要差祂的受膏者,成為無辜的羔羊,來救贖罪惡中的人類;當祂真的來臨時,卻被當成大罪人,狠狠的打死。當神在西乃山,以威嚴的姿態向人類顯現,人們嚇得全身發抖;當祂以卑微的身分向人顯現,卻被狠狠的修理,把在曠野時,無法向神發洩的怒氣,全傾倒出來。
        大祭司他們表面上很敬畏神,律法上神所吩咐的,都很謹慎的遵守,包括他們祖宗所添加的一些瑣碎事項,可以說做猶太人,日子實在不好過。可惜他們只明白律法的外表,不明白內在精神,結果越學越退步,驕傲自大,自認為高人一等,要別人對他們畢恭畢敬,處處要控制別人,只有外在的虔誠,沒內在的生命。別人指出他們的錯誤,就惱羞成怒,想盡辦法打擊別人,完全違反真理的原則,也就是公義、慈愛、謙卑。
        儘管耶穌行了無數的神蹟,甚至讓死了好幾天的拉撒路復活,但他們叛逆到底,硬說是靠魔鬼的能力,當人要否認一件事,永遠可以找到一堆理由,來蒙蔽自己的理智,最後是害死自己。同樣的事今天依然在發生,帶領人走天路,要讓他認真學習真理,打贏各種屬靈爭戰;不是任憑他躺在那裡睡覺,在他耳邊唱催眠曲,引經據典的告訴他會進天堂,其實是誤解聖經的涵義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你信了一輩子,只注重屬世福氣,逃避試煉,不追求長進,以為進天國很容易,那麼你的牧人,是個不及格的牧人。實際上這是場嚴格的篩選,要使盡全力才擠得進,「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。」(啟七14

十、背十字架(31, 32):
        「戲弄完了,就給他脫了袍子,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,帶他出去,要釘十字架。」(31)在宣佈判決後,他們把在該亞法前,嘲弄耶穌時剝下的衣服又拿來,把絳色戲裝由祂身上扯下來,又造成許多傷口。因為荊冠太大,無法穿上主母織的無縫短袖上衣,因此把荊冠由頭上摘下,造成血由所有傷口流出,他們把毛製短袖衣穿上,接著穿上白色長袍,然後披上外套,再在腰間綁上囚帶,這一切都在拳打腳踢中完成。
        兩個盜賊站在耶穌旁邊,雙手綁著,全身佈滿鞭痕,那以後要悔改的盜賊,現在安靜、心神內歛,另一個則咆哮傲慢,同刑役連合咒罵、戲謔耶穌。刑役很忙,把工具收在一起,彼拉多離開審判席,少數軍人留在死囚附近,二十八個武裝的法利賽人,其中有六個曾到橄欖山去,是耶穌的死對頭,他們騎馬到廣場,好陪著赴法場。刑役把耶穌領到廣場中央,幾個奴隸拖著十字架的木料進來,兩段橫材較輕具備凸榫,用繩子綁在較重較寬的豎材上。
        十字架剛放到跟前,耶穌即跪下來,用手抱著親吻它,感謝天父,因為人類救贖的工程要開始了,由於沒甚麼幫助,他很勉強才把粗重的十字架放在右肩上,要從地上站起來更是困難。兩盜尚未釘在豎材上的橫材,由他們自己背,豎材叫奴隸扛著。彼拉多的騎兵出發,一個騎馬的法利賽人走近耶穌,猛踢耶穌的腳,要祂快點站起來,那時祂還跪在重擔下,整個十字架的重量,都壓在肩上。
        萬王之王的勝利遊行開始了,在地上十分羞恥,在天上卻極榮耀,有兩條繩子在十字架未端,由兩個刑役拿在手中,以避免拖到地上。稍遠處四個刑役拿著囚帶上的繩子,控制耶穌行走的方向,耶穌背著十字架,行列由號兵前導,在每一街道的拐角處都吹號,並宣佈刑案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在十字架重壓下,彎著腰傷痕累累,東搖西晃筋疲力盡。從昨晚以後,沒吃沒渴沒睡,在致死的虐待下,流血過多,發高燒口乾舌燥,忍受恐怖的煎熬。祂行走困難,彎腰駝背,兩腳赤裸,鮮血淋漓,左手試圖拉起,不斷阻他前行的垂地衣服。四個刑役由遠處拿著綁在囚帶上的繩子,兩個在前邊拉祂前行,兩個在後邊催祂快走,祂腳步不穩,強拉的繩子一直阻止祂拉起長衣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的手由於緊綁的繩子而腫起來,面頰佈滿血漬與傷痕,頭髮與鬍鬚被血漬黏在一起,所背的重擔與腳鐐,把粗糙的毛衣壓入傷口,羊毛緊黏著傷口,只要拉扯衣服,便加重舊傷。嘲弄及惡言惡語四處傳來,耶穌雖然逆來順受,仍顯出說不出的悲慘與痛苦。兩個刑役用綁在十字架兩端的繩子,拉緊或放鬆,能把負荷由這端移到那端,增加耶穌的辛勞。
        許多民眾在宣佈死刑後立刻四散,回去準備屠殺羔羊,遊手好閒的民眾仍不少,他們穿越大街小巷,為能看到悽慘的前進行列。耶穌被引入狹窄的後街,免得堵塞赴聖殿的大路,那巷子只有兩步寬,民眾由窗口向他投下污泥與垃圾,把惡臭的污水潑在耶穌身上,甚至扔出石頭,耶穌在這裡吃了許多苦。
        在這小巷的末端有一個窪處,下雨後屢次積水,那裡放著一塊大石頭,以便行人通過,耶穌背著十架到這裡無法再走,刑役用繩子拉祂、推祂,耶穌碰到凸出的石頭,而跌倒在地,任憑役卒腳踢手拉,再也站不起來。雖然伸手求人幫助,都是枉然,法利賽人喊叫說,拉祂起來,否則會死在我們手裡。這些歹徒不但不減輕耶穌的痛苦,反而將荊冠放在祂頭上,最後用各種虐待,才再把祂拉起來,再把十字架放在右肩上。因荊冠寬闊礙事,祂把頭歪一邊,行動變得很困難,尤其在爬那陡直上升的街道時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的母親分擔祂的每樣痛苦,在一小時前聽到不公平宣判時,即同約翰和婦女們離開廣場,去耶穌曾走過的地方,回憶祂所受的苦,當響亮的號聲響起,知道十字架苦路已開始,便要求約翰領她到耶穌會經過的地方。他們到該亞法的官邸旁,離馬路有一小段距離,民眾的嘈雜聲越走越近,主母絞扭著雙手,看著耶穌,痛苦的靠著一根門柱,臉色蒼白、嘴唇發青。
        法利賽人騎馬走在前面,然後是拿罪狀牌的兒童,在他之後一兩步就是耶穌,步履蹣珊,彎著腰,戴荊冠的頭痛苦地歪到一邊,面無血色,血跡斑斑,鬍鬚纏著血漬成尖形。從深陷充血的眼睛,對主母瞥視一眼,在十字架的重壓下再次跌倒,馬利亞飛奔向前,衝到耶穌那裡,雙膝跪下摟抱著耶穌。一個刑役說,妳想做什麼?如果妳把他教好,他今天不會落到我們手中。約翰和婦女把她扶到一邊,主母像癱瘓的人,跌在大門附近一塊基石上。刑役把耶穌再拉起來,十字架的兩段橫材原來綁在豎材上,其中一段掉了下來,只好用手拖著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出來的時候,遇見一個古利奈人,名叫西門,就勉強他同去,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。」(32)走到寬街不久後,隊伍經過古老內城大門,門前有一廣場,三條街在這裡會合,有一塊踏腳石,耶穌走過時,因為無力又跌倒了,無法再站起來。路過的人喊著說,這可憐人要死了,引導行列的法利賽人向軍人喊說,找個人來幫他背十字架,才有辦法讓祂活著釘十字架。
        那時古利奈人西門剛好路過,他是外族人,是個園丁,每年節期,帶著妻子小孩來耶京修剪籬笆。軍人從他的衣著,看出他是外族工人,便捉住他,拉他來幫忙背十字架,他反抗,但他們用武力拘捕他,耶穌哭了,向西門瞄了一眼,激起他的同情。刑役把十字架的一段橫材綁在豎材末端,把十字架移到西門肩上,他緊跟在耶穌後面,把耶穌的重擔減輕很多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經過的街道漫長,忽然從一幢漂亮的房子中,出來一位婦女抱著一個小女孩,衝向前去迎接來到的行列,她是議員西拉的妻子賽拉斐亞(seraphia),由於今天的善行,人們稱她莫妮卡(veronica),意思是「真像」。她準備一杯昂貴的香料酒,希望恢復一下耶穌的體力,她戴頭巾抱著一個小女孩,那是她領養的,有一塊亞麻布搭在肩上,小女孩約五歲,外套下藏著一杯酒。
        她把孩子抱在懷中,衝過民眾、兵丁和刑役,跑到耶穌面前兩膝跪下,將麻布手帕遞給耶穌說,請我主擦面。耶穌左手抓住手帕,用平展的手掌,在滿佈血跡的臉上用力按,接著把手帕由左手傳到抓緊十字架橫材的右手,用兩隻手掌緊按,滿懷謝意地把手帕交還賽拉斐亞。小女孩膽怯地獻上那杯酒,但兵丁不准她用酒給耶穌提神,賽拉斐亞的突來舉動,使法利賽人和刑役非常火大,對耶穌又打又拉,她同孩子趕緊逃回家。
        剛回到房間,把手帕放在桌上,就暈過去,小女孩跪在母親旁邊哭,剛好一位朋友來訪,發現這情形,看見打開的手帕有耶穌流血的面容,黑白分明地印著,像屍體的容貌,它比正常的畫像寬,因耶穌把整個臉按在上面,把立體的攤開成平面。她喚醒賽拉斐亞,把主的聖容指給她看,那容貌使她充滿憂苦和安慰,這手帕是一條精緻的毛巾,長比寬大三倍,可圍在脖子上,人去會晤一個愁苦、憂傷、患病的人,習慣獻上手帕去擦臉,表示哀悼與同情。在她死後,婦女們把它給了主母,透過使徒,最後傳到教會手中。
        賽拉斐亞是施洗約翰的親屬,由少女時就從西面(路二25- 34)那裡受教導,盼望救世主的來臨,這種期待長久以來就存在許多善良人士心中,其他的人對這些毫無概念。她比主母大七、八歲,右年時也曾當過聖殿童女,在殿中服侍神,對耶穌的情形很熟悉,知道祂是神所應許的救世主,曾多次供應耶穌需要的東西,她很晚才結婚,丈夫反對她跟隨耶穌,對她施加嚴酷的迫害,但她沒屈服,最後先生被約瑟亞利馬太(以下簡稱約瑟)和尼哥底母感化,讓她跟隨耶穌。在耶京教難中,拉撒路和兩位妹妹被充軍,莫妮卡為真理殉道。
        當眾人走到城門時,不平的路上有車輪軋成的巨大泥坑,刑役硬拉耶穌前行,民眾非常擁擠,古利奈人西門企圖閃避泥坑,不小心觸動十字架,耶穌又一次嚴重跌在重荷下,滾入泥坑裡,西門好不容易才把十字架托住。耶穌嘆息的說,「耶路撒冷我多少次願意聚集你的子女,有如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下(太廿三37),你卻這樣殘忍地把我趕出城外。」法利賽人譏笑的說,「你這樣還不滿意嗎?還想發表讓人聽不懂的言論。」他們又打又推又拉,拖耶穌離開污泥,西門非常氣忿的喊說,「再不中止你們的惡行,縱使殺了我,我也要把十字架扔下。」
        出了城有岔路往各各他山去,在路的拐角處,有許多婦女在嚎啕大哭,她們是從各地來耶京過節,從耶京出來,等待前進的隊伍。耶穌又眩暈跌倒,但西門把祂托住,婦女們看祂面目全非,不禁號啕痛哭。「耶穌轉身對他們說:耶路撒冷的女子,不要為我哭,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。因為日子要到,人必說:不生育的,和未曾懷胎的,未曾乳養嬰孩的,有福了!那時,人要向大山說:倒在我們身上!向小山說:遮蓋我們!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樹上,那枯乾的樹將來怎麼樣呢?」(路廿三27- 34耶穌又說,妳們的眼淚會獲得回報,妳們要走另一條路。
        「到了一個地方名叫各各他,意思就是髑髏地。」(33)隊伍繼續前進,惡人拳打、猛拉繩索,強迫耶穌爬城牆和各各他山中間,向北不平的小路,耶穌又第六次跌倒。折磨耶穌的人比以前更粗野地打祂,一路來到大山石頂端,也就是執刑的地方,耶穌同十字架第七次嚴重跌倒,西門願意幫耶穌站起來,刑役卻連打帶罵的把他趕下山。騎馬的法利賽人順著山西側平坦易走的路上去,執刑的地點在山頂呈圓形,像騎馬場,周圍有矮土牆。
        約十二點一刻,耶穌背著十字架,被牽進執刑場,周身青腫,血痕處處,刑役把耶穌打倒說,王啊,我們應為你量寶座的尺寸。他們記下耶穌手腳的長度,以便在十字架先鑿出要釘的位置,之後將耶穌拉起,綁著帶祂到幾步遠,一個石頭鑿出的山洞,像地下室一樣,門打開後將耶穌無情地推下去,那裡有許多層階梯,如果不是神保守,必然出問題。
        在刑場中央有一圓形高地,約二呎高,刑役在那裡鑿了三個洞,為豎立十字架。刑役把兩段橫材的榫頭(凸狀),接合在豎材上已做好的榫眼中(凹狀),把腳踏木釘上,為釘子並為彼拉多寫的罪狀牌鑽好釘孔,在有榫頭的橫材上槌進楔子。在豎材上處處做上凹陷,為承受荊冠和耶穌背部,使他身體能站立,而不是懸掛著,好避免兩手因重量裂開,加速死亡。在高地後面的地上,刑役栽了帶有橫木的樁,繫上繩子。以備拉起十字架。
        主母在該亞法住宅前同耶穌悽慘會面後,被約翰和一些虔誠的婦女,帶到附近一位信徒家休息,之後他們不顧暴民的嗤笑,流著淚堅決地越過廣場,沿著耶穌走過的路前進,主母認出她愛子的腳印,給婦女們指出祂所祝聖的地方,這是初期教會拜苦路或苦路善功的由來。她們穿越街道,嚴肅、有秩序的舉止給人深刻印象,這哀悼的行列,比那押解的隊伍,連暴民也算在內還大。她們由西側緩坡爬上山頂,站在刑場的圍牆外邊。
        婦女們賄賂了一個人,託他把那杯和香料的酒,(莫妮卡所準備,未能獻給耶穌的)傳給刑役,再轉交給耶穌,這些壞人拿過酒來,沒給耶穌,而是自己喝了。那兒有兩個棕色瓶放在一起,一個裝著醋與苦膽的混和劑,另一個裝著酵母醋,可能是摻苦艾(wormwood)和沒藥的酒,他們把後者倒出少許讓耶穌喝,祂嚐了一下,不願喝。
        刑役把披在兩肩的外套扒下來,除去腰間的囚帶,脫掉白色上衣,它在胸部有開口,當想除去主母編織的棕色無縫衣時,由於荊冠太大,他們把荊冠從頭摘下來,重新打開所有的舊傷痕,連譏帶笑地由頭上拉下毛質上衣。耶穌站在那裡,全身顫抖,渾身是血和鞭痕,有的已止住,有的還在滲血,簡直成了一塊處處傷痕的肉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胸部穿著短小的毛質肩衣,以及到膝的短袖衣,肩衣的羊毛乾乾地緊貼傷口,與血凝結,陷入粗重的十字架所造成新而深的傷口裡,最後的創傷,給耶穌帶來不可思議的痛苦。肩衣如今又從耶穌破爛胖腫的胸部,無情地扒去,因此肩部與背部都露出骨頭,他們剝去他遮掩下體的腰帶,耶穌彎曲身體,似乎想迴避、隱藏自己。

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

馬太第廿七章 為人而死-2


六、押回督府(15- 18):
        他們讓耶穌穿著戲裝回彼拉多那裡,採取另一條路,為使耶穌所受的侮辱,展示於城內另一區,也為了有更多時間欺凌耶穌,給他們的使者更多時間,去煽動民眾攻擊他。他們現在所走的路崎嶇不平,牽耶穌的刑役,不給他絲毫安寧的時間,他的長衣服又阻礙他步行,拖曳到泥水裡,時而把他絆倒。在這種情形下,人又拳打腳踢,用繩子把他再拉起來。
        一路上耶穌由刑役和民眾,受了無法形容的輕慢與凌辱,可是耶穌禱告,使祂不要太早死,直到為我們完成祂的血祭。早晨八時一刻,虐待耶穌的行列又過了廣場,由另一邊,到彼拉多官邸。群眾非常多,各自成群結隊的站著,由同一地方或地區組成,法利賽人在他們中間到處奔走,煽動他們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穿著戲裝,通過冷嘲熱諷的人群,膽大妄為的人,都是法利賽人由各處煽動來的,他們凌辱耶穌超過一般人。耶穌又通過彼拉多官邸前的大街,被拉上階梯到陽台處,刑役慘酷無比的拉著祂,扒去祂的長衣,祂在大理石階梯上多次跌跤,階梯都染上祂頭部流出的血。耶穌的仇人坐在廣場旁的椅子上,粗魯的暴民在耶穌跌跤時,發出輕慢的譏笑,耶穌爬階梯時,刑役又用腳踢祂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斜倚在似小臥鋪的椅子上,身邊放著小桌子,像上次一樣,有職員和手持羊皮卷軸的人在旁,彼拉多到平常向民眾講話的陽台上,對耶穌的原告說,你們給我送來這人,好像一個煽惑群眾的人。我在你們面前審問了他,你們控告的罪狀,我在他身上一條也沒查出來,希律也沒查出。
        所以我懲治他以後,便要釋放他(23:14),彼拉多一說這話,法利賽人非常不滿的叫囂,他們極力煽動百姓,給他們賞錢。彼拉多很瞧不起他們,在苛刻的批評中無意間說出,假如沒流這人的血,今天殺羊所流無辜的血,你們還看不夠嗎?
        「巡撫有一個常例,每逢這節期,隨眾人所要的釋放一個囚犯給他們。」(15)在逾越節前,百姓習慣見彼拉多,照古來的慣例,要求釋放一個囚犯,現在正是時候了。當法利賽人在希律王宮時,就打發使者到聖殿西邊的城中區,賄賂群集,不要釋放耶穌,而要釘死他。彼拉多希望百姓要求釋放耶穌,因此把耶穌同一個已判死刑,窮兇極惡的人放在一起,任他們選擇。
        「當時有一個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。」(16)這惡名昭彰的歹徒,是全國上下痛恨的人,在一次動亂時犯了殺人罪,而且沉湎於巫術,剖腹殺死懷孕的婦女。
        「眾人聚集的時候,彼拉多就對他們說: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﹖是巴拉巴呢﹖是稱為基督的耶穌呢﹖」(17)在彼拉多詢問後,只有很少數的人要求巴拉巴。這時彼拉多被妻子的僕人召喚,指給他早晨所給的信物說,克勞狄雅 (claudia procla) 要你記住承諾。
        「巡撫原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他解了來。」(18)彼拉多對於耶穌完全不清楚,他稱耶穌為猶太人的王,一部份由於羅馬人傲慢的性格,看不起猶太人有這樣可憐的王,另一部分出於對真理的半信半疑,懷疑耶穌可能真的是那位彌賽亞,他覺得是妒忌在作祟,激起大祭司反對他認為無罪的耶穌。
        「祭司長和長老挑唆眾人,求釋放巴拉巴,除滅耶穌。」(20)大祭司和法利賽人非常激動,衝入民眾中恫嚇、命令,不過沒引起多大的騷動。彼拉多把早晨所給的證物,退還給妻子,當作信守承諾的記號。
        「巡撫對眾人說:這兩個人,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呢﹖他們說:巴拉巴。」(21)他又到陽台上,坐在椅子上,大祭司也坐下,彼拉多再呼喊說,你們願意我給你們釋放那一個?整個廣場異口同聲的喊叫,除掉這個人,給我們釋放巴拉巴。
        「彼拉多說:這樣,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﹖他們都說:把他釘十字架!」(22)群眾是盲目、無知的,很容易就被有心人士煽動,事情沒弄清楚,就亂吼亂叫,自認為為真理而戰,其實是為虎作倀。
        「巡撫說:為什麼呢﹖他做了什麼惡事呢﹖他們便極力的喊著說:把他釘十字架!」(23)彼拉多第三次問說,他作了什麼惡事,我在他身上查不出該死的罪,所以懲治他以後,便釋放他。但是民眾大聲喊叫,釘死他,釘死他。大祭司和法利賽人走火入魔、激列地,從群眾中喊叫,好像由地獄來的呼嘯一樣,這些宗教領袖不是甚麼虔誠人,而是群眾運動的專家。

、鞭打耶穌(26):
        「於是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他們,把耶穌鞭打了」沒主意的彼拉多,釋放了巴拉巴,命人鞭打耶穌,鞭打犯人,意思是打完後就要釋放,如果要釘十字架,就不用再鞭打。刑役用他們的短棒打耶穌,推撞他,帶他通過氣憤的暴民到鞭刑柱,該柱就在廣場周圍一處大廳的前面,在彼拉多官邸的北方。刑役的僕人帶著鞭子、長棒、繩子來,他們把這些放在柱子附近,那是六個皮膚黝黑的人比耶穌矮,赤裸胳膊,穿著破爛的拖鞋,是埃及邊境來的劣貨,類似奴隸或罪犯,是建築工程的僱工,其中最壞、最卑劣的,常被選來懲治犯人。
        他們往往在柱子上把罪犯打死,有些獸性,甚至像惡魔,都是半醉半醒的人,儘管耶穌沒任何抵抗,他們仍用拳頭打,用繩索抽他,狂暴地拉他到柱子前,該柱子是獨立的,不太高,一個比較高的人伸手可摸到頂端。頂端裝有鐵環,在柱子的一邊有兩個鐵環或是鐵鉤,短短幾步路,這些瘋狂的人野蠻地侮辱主,由祂身上扯下戲裝,差點把耶穌摔倒在地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在柱子前顯得戰戰兢兢,以極快的速度將衣服放一邊,祈求天父加添力量,主母當時同婦女們站在廣場一角,離鞭打的地方不遠,祂曾一剎那回頭,看了她一眼,然後轉過身去,面向柱子,似乎告訴她,請轉過妳的臉,不要看我。主母領會了,轉過身去,用方巾緊緊地蒙上頭,倒在身邊婦女的懷裡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雙手摟抱著柱子,刑役口出惡言以野蠻的動作,用木栓把他的雙手繫在柱頂鐵環後面,使他整個身體伸展,腳緊綁在柱腳,僅能勉強觸及地面,耶穌衣服剝光,飽受痛苦與羞辱。兩個殘暴的歹徒,顯出嗜殺的瘋狂,用鞭子從頭到腳,鞭破耶穌的後背。他們所用的首批鞭子,像是由彎曲的白木料作成,也可能是牛筋束,或堅硬的白色皮帶。
        我們的救主,神的兒子,是神也是人,在皮鞭的鞭打下,顫抖彎曲像一隻可憐的蟲,耶穌以微弱的聲音呻吟著,在痛苦中愛心的祈禱,同施刑者嘶嘶的毆打聲交織成一片,民眾和法利賽人的叫聲,好像可怕的霹靂一樣,一致喊出,除去他,釘死他。彼拉多仍同民眾商議,呼嘯聲如此之大,以至於彼拉多要說幾句話,必需用吼的,在這樣時刻,仍能聽到鞭打聲,耶穌呻吟聲,凶役詛咒聲,和逾越節羔羊的咩咩聲。
        有幾個大祭司的刑役,到施鞭刑的人那裡,給他們錢,送一大瓶紅色的液體讓他們喝,直到喝醉瘋狂,他們施刑差不多一刻鐘,然後暫停,同其他兩人狂飲。耶穌身體呈現灰、棕、紅、藍色,遍體鱗傷,血流到地上,不住地顫抖,冷嘲熱諷不斷地由各方向祂襲來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組的兩個施刑人,用的是各種不同的棍子,粗糙、有尖刺,這裡那裡都有結節與碎片,在他們的瘋狂猛擊下,耶穌的傷痕再度破裂,血濺到四周,及施刑者的兩臂上,耶穌呻吟、祈禱著,極端痛苦地顫慄著。
        最後兩個鞭耶穌的人,用鞭子打祂,那是由小鐵鏈或皮帶做成的,繫在鐵柄上,尖端裝有鐵刺或鐵鉤,他們由耶穌的肋骨上鞭下整塊的皮,整塊的肉,誰能描述這一幕野蠻的慘劇?
        這些惡魔對他們的殘忍尚不知足,刑役把綁耶穌的繩子鬆開,給祂背靠石柱,因祂已筋疲力盡,不能站立,他們在兩臂之下和前胸綑一條繩子,膝間再綑一條,把耶穌兩手綁在柱子對面中間的環上。在神之子最聖潔、可敬的身上,鞭笞的人像瘋狂的嗜血人,狂怒地掄著鞭子,以至於血肉模糊慘不忍睹,有一個人左手拿著一條細長的枝條,抽打他的臉。耶穌體無完膚,用浴血的眼睛掃視鞭打他的人,請求手下留情,但他們的瘋狂有增無減,耶穌以微弱的聲音呻吟著,何等悽慘!
        最可怕的鞭刑足足有三刻鐘,那時有一無名的外鄉人,他的親人蒙耶穌治癒復明,憤怒地衝到柱子後面,手中拿著似鐮刀的東西,大聲喊叫,住手,不要把無辜者打死。醉醺醺的鞭刑人一時驚恐,遂停了下來,那外鄉人把綑耶穌的繩子一刀斬斷,繩子滾成一團,繫在柱子後面的鐵環上,那人繼而消失在人群中。耶穌全身覆蓋著血與傷口,倒在柱腳,不省人事地躺在血泊中,刑役留他躺在那裡,走去飲酒,並召喚那些編刺冠的同伴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稍後甦醒,遍體鱗傷的躺在柱子下,痛苦地顫抖著,幾個大膽的少女走來,以厭惡的姿態看著祂,更增加祂的痛苦,耶穌抬起浴血的頭,把憂傷的臉轉向她們,意思是請求幫忙,她們轉身而去,刑役和兵丁隨即大笑,鞭打完,大約是早晨九點鐘。
        刑役又來用腳踢耶穌,命祂站起來,當祂爬著找遮下體的麻布腰帶時,他們毆打祂,嘻笑地把腰帶踢來踢去。繼而一陣拳打腳踢,強逼祂搖擺不定的兩腳行走,不給穿外衣的時間,他們把衣服的兩袖披在祂肩膀上,催逼祂繞遠路到衛兵房。當耶穌進去時,那兒沒兵丁,只有各樣的奴隸、刑役、流浪漢和民眾的渣滓。

八、主戴荊冠(27- 30):
        「巡撫的兵就把耶穌帶進衙門,叫全營的兵都聚集在他那裡。」(27)當耶穌被鞭打時,彼拉多曾幾次對民眾講話,要釋放耶穌,但群眾呼喊著,他當受死刑,即便我們為此而死,也要處死他。當耶穌被解去戴荊冠時,他們又喊說,除滅他,除滅他。新的民眾不斷地來,他們一到,大祭司就叫人唆使他們高聲喊叫。現在有短暫的休息時間,大祭司和議員們坐在露台前兩邊的高椅上,彼拉多困惑猶疑,獨自到偶像前燒香,並忙著各樣的占卜。
        給耶穌戴荊冠是在衛兵房的院中,它處於廣場的監獄上方,四周有柱子圍繞,可自由出入。那兒約有五十個卑劣的壞軍人、獄卒的僕人、刑役奴隸和負責鞭打的奴隸,他們在虐待耶穌上,扮演積極的角色。暴民首先激動地湧進來,不久就被圍繞建築物的羅馬軍人所取代,他們列隊,有秩序地站著,揶揄耶穌,給折磨耶穌的人一種成就感,有如掌聲鼓勵演員一樣。
        在院子中間有一個洞,他們把一個舊柱子的底座滾到上邊,在底座上再放一個矮圓凳,後邊有一直立的東西,可把它舉起來,他們惡意地把尖銳的石頭和陶罐碎片鋪在上面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給他脫了衣服,穿上一件朱紅色袍子,」(28)他們又把耶穌的衣服扒下來,給他披上一件老舊破爛的紅軍裝,衣服短不到膝蓋,它保存在刑役房間的角落,用來披在鞭打後的犯人身上,或為吸乾血液,或為嘲弄他們。
        「用荊棘編做冠冕,戴在他頭上,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裡,跪在他面前,戲弄他,說:恭喜,猶太人的王啊!」(29)他們把耶穌拉到鋪尖石和陶片的凳子上,毫不留情地逼他赤裸、受傷的身體坐在上面,把荊冠放在祂頭上,它有兩手高,頗厚、精巧編製,頂端有凸出的邊,他們把它像箍一樣放在前額,從後邊緊緊地結起來,使它形成一個王冠。
        那是由一種三指粗的荊棘樹枝,用戴鐵手套編織的,使尖刺向外伸展,編荊冠時,盡可能地往裡編。帶刺的植物有三種,鼠李(buckthorn)黑刺李(blackthorn)和山楂(hawthorn),王冠頂端的凸出緣是用黑莓(blackberry)做的,藉著這邊緣,施虐者把它戴在頭上,加以轉動,好造成新的痛苦。他們把一隻頂端有纓球的粗蘆葦放在耶穌手中,這一切裝扮,為了增加譏諷的效果,好像他們真正給耶穌加冕為王。
        「又吐唾沫在他臉上,拿葦子打他的頭。」(30)他們又由他手中將蘆葦奪回來,用以猛烈擊打王冠,直到耶穌的眼睛充滿鮮血,他們在耶穌面前屈膝,向他伸舌頭,打他的臉喊說,猶太人的王萬歲。他們叫罵、譏笑、凌辱,把祂連同坐椅一起翻倒,再用暴力迫祂坐在上面,他們惡劣的行徑無法描述。
        口渴也很可怕,由於傷口和殘忍的鞭打所形成的裂口,耶穌發高熱、顫抖,肋間的肉有許多地方,破爛而露出助骨,舌頭痙攣地收縮起來,血從頭上慢慢地流下來,似乎來滋潤焦乾而張開的嘴唇。這些可厭的惡魔,把耶穌的口當成容器,塞入使人噁心的穢物,耶穌忍受這些虐待約半小時,旁邊羅馬軍兵不停地嘲弄、嬉笑。

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

馬太第廿七章 為人而死-1



一、清晨審訊1, 2):
        「到了早晨,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大家商議要治死耶穌,」(1)等到天亮亞拿、該亞法、長老和文士都聚集在法庭,舉行合法的審訊,夜間審理是不合法的,之所以那樣做,是由於過節,時間太緊迫,為得到一些證據而舉辦,大部份議員都在該亞法的廂房,或法庭為他們準備的臥鋪過夜。
        那是個大型的會議,採取速戰速決,他們攻擊耶穌,要定耶穌死罪,尼哥底母和約瑟亞利馬太,及少數反對該亞法的人,都要求案件應延後,直到節日過去,以免在民間引起騷亂。大祭司把所有以任何方式袒護耶穌的人,都趕出議會,這些在會議中有異議的會員,都離開法庭到聖殿裡,從此以後,未曾再參加會議。
        「就把他捆綁,解去,交給巡撫彼拉多。」(2)他們命令刑役重新把耶穌綁上,在脖頸放上鐵鏈,像死囚般的解往彼拉多那裡。報信人被派去通知彼拉多,叫他作準備,在大清早審理一位惡人,因節日將到,時間有限。他們在非宗教,非聖殿律法的案件上,無權判人死罪,他們想讓耶穌以反對皇帝的罪名判刑。
        該亞法和亞拿帶著許多最高議會人員,穿著禮服,高視闊步地走在行伍前面,許多文士、假證人和氣憤的法利賽人跟隨著,他們對耶穌的控告特別積極。接著是一群兵丁和參加逮捕行動的六個爪牙,他們圍著耶穌,祂被繩子綁著,由刑役牽著,暴民由四面八方湧來,喊著、叫著,許多百姓在路旁看熱鬧,他們向北走下錫安進入市區,向彼拉多的宮殿前進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穿著那件編織的衣服,上面滿是污穢的泥漿,脖頸掛著粗重的鏈子,前行時敲打他的兩膝,雙手戴著銬,四個刑役用束在耶穌腰間的繩子牽著他。由於前夜的可怕虐待,耶穌完全變形,走路搖搖晃晃,鬍鬚散亂,臉色因毆打而瘀青腫脹。在耶穌光榮進京時歡呼的民眾,如今變成暴民,在解送路上嘲弄他,用各種皇帝的稱號譏笑,在路上、在主的腳下,拋石頭、木塊和污穢的爛布,又用各種譏諷的歌曲,挖苦祂那次隆重的進京。刑役在道路的障礙物上,拉扯耶穌,一路上是無休止的虐待。
        在我們急需幫助時,朋友常離棄我們,耶穌也有同樣經驗,俄斐勒的居民,當他們看到耶穌這樣受輕視,在刑役中被解押前行,信心動搖了,他們不能想像,國王、先知、彌賽亞、神之子,會落到這種地步。當隊伍路過時,他們對耶穌的信仰,受法利賽人嘲笑,看,這就是你們漂亮的王,向他問安呀,他的神跡已成過去,大祭司把他的妖術結束了。這些可憐的百姓,從耶穌得到那麼多的醫治和恩典,但是被世上最可敬的人物,最高議會的大祭司與議員,把可怕的慘狀展示在眼前,他們的信心動搖了。善良的人開始猶疑後退,偏邪的人則盡己所能,以嘲笑揶揄的方式,加入行列。
        猶太地原屬大希律(路一5)領土的一部分,大希律死後其國土由三個兒子分領,猶太地、撒瑪利亞和以東地歸亞基老統管,但由於亞基老暴虐無道,於主後六年遭羅馬皇帝廢除,其原管地改設直轄行省,由猶太巡撫治理。本丟彼拉多於主後廿六年上任,是猶太地的第五任巡撫,任期至主後卅六年。『希律』指希律安提帕(Herod Antipas),他是大希律的兒子,於他父親死後,和兄弟亞基老、腓力分領父親的國土,統管加利利和比利亞,從主前四年至主後卅九年,長達四十三年,殺害施洗約翰的就是他。

二、猶大自殺3- 10
        「這時候,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,就後悔,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,說:」(3)猶大潛伏在解壓隊伍旁,知道耶穌已被判死罪,聽到許多人談論到,祂是被判徒為了錢把祂出賣,出賣祂的歹徒該受絞刑。痛苦、失望、內疚,在他內心爭戰,他像失去理智的人,衝進聖殿,那裡有幾位祭司、長老,他們用傲慢、輕視的眼神看著猶大。
        「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。他們說: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﹖你自己承當吧!」(4)猶大站在他們面前,滿臉愁容掏出錢袋,沉痛的說,把你們的錢拿回去,釋放耶穌,我要撤銷合約,我出賣了義人的血,犯了滔天大罪。他們說,那是你自己做的,跟我們無關,你認為祂無罪,我們卻認為祂該死,自己做的自己承擔,不要推給我們,事情已經決定,無法反悔。
        「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,出去吊死了。」(5)猶大非常生氣,用手把串錢的繩子拉斷,銀幣散落在聖殿裡,逃出京城,又來到充滿垃圾、廢物荒涼的欣嫩子谷,位於耶路撒冷東南潮濕有水的地帶。猶大灰心絕望,把腰帶拿起來,吊死在樹上,當他上吊後,身體崩裂,內臟都流出來。
        「祭司長拾起銀錢來,說:這是血價,不可放在庫裡。」(6)祭司認為這個錢不乾淨,是出賣別人換來的,不能奉獻給神。神是聖潔的,不是來者不拒,任何用不法手段得到的錢,如偷竊、搶奪、敲詐、貪污…,想獻給神,神都不接受。(申廿三18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商議,就用那銀錢買了窯戶的一塊田,為要埋葬外鄉人。」(7)不能獻給神,至少總能拿來做些對人有幫助的事,最後就想到,拿來買塊便宜的地,用來埋葬沒錢,沒地方安葬的異鄉人。
        「所以那塊田直到今日還叫做血田。」(8)因為那塊地的來源,是一個無辜的人被犧牲,所換來的,就像用他的血所買的,因此叫做血田。
        「這就應驗了先知耶利米的話,說:他們用那三十塊錢,就是被估定之人的價錢,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,」(9)這句話原來的出處是「我對他們說:「你們若以為美,就給我工價。不然,就罷了!」於是他們給了三十塊錢作為我的工價。」(亞十一12),舊約預言本來就很難懂,這段是描述一個牧人,受神委託牧養一群羊,可是那群羊很叛逆,怎麼教都教不來,最後他只好獻上自己的生命,來換取那群羊變成聽話的羊。古代不像現代人這麼好命,要查考聖經不太方便,把撒迦利亞弄成耶利米,一點小誤差在所難免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來世間傳福音,雖然講了許多精彩道理,行了許多神蹟,可是人的罪性,根深蒂固難以改變,祂只好獻上自己的生命,讓願意接受的人換上新生命,這樣才能根本治療。
        「買了窯戶的一塊田;這是照著主所吩咐我的。」(10)原文是「耶和華吩咐我說:「要把眾人所估定美好的價值丟給窯戶。」我便將這三十塊錢,在耶和華的殿中丟給窯戶了。」(亞十一13)事情固然照著神所預言的實現了,但是當初神講這句話另有它的涵意,人就像泥土,乾燥時很僵硬不易變形,一泡水就完全走樣,人貧困時就奉公守法,乖乖聽神的話;一順利發達就把神丟一邊,自己走自己的路,最後醜態畢露,因此人注定無法長治久安。
        這裡提到窯戶,暗示著人就像瓷土,如果經過燒烤,從此就不再變形;同樣的,人需經過生命的轉換,才能享受永遠的福氣。耶穌為我們所付出的代價,就是當我們在試煉中撐不下去時,祂為我們承擔一部分的苦難,因此能加添我們力量,讓我們在考試中能低空掠過。
        「所以那塊田直到今日還叫做血田。」真正神的工人,就像窯戶一樣,為完成神所託付的工作,常需獻上他的生命,所耕種的田地,是用生命所澆灌的,因此叫做血田。這也是耶穌所說的「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」(約十二24),「你若願意作完全人,可去變賣你所有的,分給窮人,就必有財寶在天上;你還要來跟從我。」(太十九21)。

三、總督審問11- 14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站在巡撫面前;巡撫問他說:你是猶太人的王嗎﹖耶穌說:你說的是。」(11)大約清晨六點,解送行列到達彼拉多的總督府,彼拉多斜倚在陽台上的安樂椅,大祭司和猶太人遠離衙門,怕被玷污,不能吃逾越節筵席。當彼拉多看到叫囂、蜂擁而來的暴民,和受虐待的耶穌,他用輕蔑的態度同他們講話,像高傲的領袖,同窮鄉僻壤的官員對話,你們這樣早來做什麼?你們待這個可憐人,為何這麼殘暴?這麼早就開始剝他的皮,屠殺他。他們向刑役喊著,把耶穌牽進法庭,然後轉身向彼拉多說,請聽我們對這惡人的控告,我們因怕受玷污,不能進法庭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被刑役拉上大理石階梯的最高層,把他放在陽台後邊,彼拉多由這裡可同下邊的原告談話,他看見面前的耶穌,雖受虐待與摧殘,仍有某種威儀,對原告產生憎惡與輕慢。議員們一大早就給他送信,要把犯死罪的耶穌交到他手中,他能對耶穌下判決,彼拉多讓他們知道,如果罪行沒確實證據,他不判耶穌死刑。因此他以傲慢的態度對大祭司說,你們對這人提出什麼控告,他們氣憤地說,如果我們不知道他是大罪人,便不會把他交給你。
        總督要他們列出罪名並提出證據,他們共提出三項指控,並針對每一指控,推舉十個證人,他們吩咐證人,務必把耶穌說成反對皇帝,讓彼拉多不得不定耶穌死罪。他們所提的第一項指控是,耶穌欺騙民眾、擾亂治安,到處召集大會,破壞安息日,在安息日治病。彼拉多以輕視的態度,打斷他們的控告說,你們中沒有人生病,否則對安息日治病不會起反感。他們又繼續說,他用可怕的道理欺騙百姓說,為得永生,人應當吃他的肉和血。彼拉多說,似乎你們也被他洗腦了,因為你們正想吃他的肉,喝他的血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項指控是,耶穌煽動百姓不向皇帝納稅,彼拉多憤怒地打斷他們的話說,那是謊言,這事我知道的很清楚。猶太人提出他們的第三項指控說,這出身低微的人竟教導人,他是基督、彌賽亞、是神向猶太人所應許的王。對這句話,彼拉多似乎有些注意,他由露天的高台走到毗連的屋子裡,路過時對耶穌仔細打量,並命令衛兵把耶穌帶進內室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是個善變,意志薄弱又迷信的外邦人,曉得猶太人的先知,自古以來就預言一位神的受膏者,人類的救贖者和君王,他還曉得三王由東方來探訪希律,詢問一位新生的王,好去敬拜,因為這事,許多嬰兒在希律的命令下被殺。彼拉多認為這位受膏者,應是一個勝利的統治者,而他們所指控的,那站在他面前,可憐醜陋的耶穌,卻自稱是那位受膏者,實在可笑。不過因為他們提出這項,有損皇帝權力的指控,彼拉多讓人把耶穌領到面前,予以審問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很驚奇地看著耶穌,對他說,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?耶穌回答說,這是你自己說的,或是別人論我而對你說的。彼拉多有些不高興,因為耶穌以為他這麼糊塗,竟問這麼落魄的人是不是君王。彼拉多回答說,我不是猶太人,無法知道這種無意義的事,你的國人和祭司長把你交給我,當作一個該死的人判刑,告訴我,你作了甚麼事?
        耶穌鄭重地說,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,假如我的國屬於這世界,我的臣民早就起來反抗,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;但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。(約十八33)彼拉多顫抖地聽了這些話,小心地對祂說,那麼你是君王了。耶穌回答說,你說的是,我是君王,我為此而生,也為此來到世界,為給真理作證,凡屬真理的,必聽從我的聲音。(約十八37)彼拉多向耶穌瞟了一眼說,真理,什麼是真理?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再到陽台處,他不了解耶穌,但他對這事一清二楚,就是耶穌對皇帝沒有害處,他不要求任何世上的王國,至於另一世界的王國,就是皇帝自己也不在意。因此彼拉多由陽台上,向在下的大祭司說,我在這人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被祭司長和長老控告的時候,什麼都不回答。」(12)耶穌的敵人又起了新的狂怒,把對耶穌的控告,滔滔不絕地說出來,但耶穌卻不聲不響地站在那裡,為這些可憐人祈禱。
        「彼拉多就對他說: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,你沒有聽見嗎﹖耶穌仍不回答,連一句話也不說,以致巡撫甚覺希奇。」(13, 14)耶穌不吭聲,彼拉多驚奇的看著耶穌心想,我明明知道,他們無理取鬧地反對你,為什麼不為自己答辯,這樣我怎麼幫助你?另一方面,控告者氣燄囂張地喊叫說,怎麼你在這人身上竟查不出罪來?煽動百姓不是罪嗎?他在全國境內,由加利利直到這裡,播散自己的道理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聽到加利利一詞便說,這個加利利人屬於希律嗎?控告者說,是的,他父母曾一度住在拿撒勒,現在他的住處靠近迦百農。彼拉多說,因為他是加利利人,屬希律管轄,你們帶他到希律面前,他正在這兒過節,能夠立刻審判他。彼拉多命人把耶穌送到希律那裡,同時打發職員去報告希律,有他的臣民拿撒勒人耶穌,要交到他那裡受審。彼拉多很高興,這樣可把燙手山芋丟給希律,另外在希律和彼拉多間,原有些磨擦,藉此對希律示好,因他知道,希律非常希望看到耶穌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的敵人,看到他們在民眾面前被這樣打發掉,覺得很沒面子,把怒氣都發洩在耶穌身上,用翻新的方式虐待祂,拳打掌擊,迫不及待地趕著耶穌,來到不遠的希律行宮,它在彼拉多官衙東邊,有幾個羅馬兵陪著他們。

四、夫人異夢(19):
        「正坐堂的時候,他的夫人打發人來說:這義人的事,你一點不可管,因為我今天在夢中為他受了許多的苦。」(19)當彼拉多同猶太人討論案件時,他妻子克勞狄雅 (claudia procla)打發一個僕人告訴他,有急事要與他商量,當耶穌被解往希律處,她隱匿在陽台上,以關注與不安的心,看著耶穌走過廣場,當耶穌被解往希律面前,彼拉多到他妻子那裡。
        她述說昨夜在夢中所看到的一些事,她看到主母被天使告知,她將生下彌賽亞,耶穌的誕生,牧童和三王的朝拜,西面和亞拿的預言,耶穌逃亡埃及,許多嬰孩被屠殺,耶穌在曠野中受試探,及其他耶穌生活的片段。她看到耶穌常被光芒圍繞著,但仇人可怕的惡行持續存在,在不變的愛和忍耐下,耶穌經歷無限的痛苦,她也為此忍受無法形容的傷痛,因為這些異夢,有不可抗拒的說服力,其中有的就發生在她房子的附近,像屠殺嬰兒與聖殿中西面的預言。
        今早因民眾的叫囂而驚醒,她觀看廣場,認出昨夜異夢所顯給她看的人,正是各種凌辱與虐待的對象,她很震驚,因此把她先生找來,把事情告訴他。彼拉多也很驚奇,對她所說的感到不安,他把這事與所聽到有關耶穌的一切,像猶太人的暴怒,耶穌的平靜,對問題了不起的回答等,詳細思考,他的心動搖了。於是採納妻子的建議說,我已宣佈在耶穌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,不會定他死罪,因為他曉得猶太人是徹底的邪惡,他給她一樣信物,作許諾的標誌。
        彼拉多是個草率、貪婪、驕傲、懦弱的人,他的性格潛藏著卑鄙,他不會因為神的崇高而害怕,以至於不去實現他的目標,他能做出卑劣的勾當;同時如果遇到困難,也會去拈鬮問卜。因此他現在匆忙地找自己的神明,在他住的一個隱閉房間內燒香頂禮,向他們尋求各種徵兆。

五、希律面前:
        這段馬太福音沒提起,但(路廿三7- 11)有簡單的記載,在解送過程中,各方人潮一直聚攏過來,大多是來過節的民眾,最有敵意的法利賽人同他們的民眾,佔據重要位置,好煽動百姓來攻擊耶穌。希律得意的坐在寶座上,周圍有朝臣和士兵,因為耶穌常以親身來見他為恥,當他看見耶穌如此受虐,衣服濺滿污泥,頭髮凌亂不堪,臉上佈滿血跡與穢物,把頭轉到一邊,對祭司們說,把他清洗一下,怎麼將這樣骯髒受折磨的人帶到我面前。他們粗魯的清理耶穌,希律斥責他們說,很明顯地,祂已落入屠夫手中。
        希律對耶穌很和善,甚至諂媚,訴說他所知道關於耶穌的一切事,想問幾個問題,同時看耶穌顯一下奇跡,但耶穌一言不發,安靜地低著頭,希律在眾人面前很感困惑,並覺得顏面無光。他講一大堆與耶穌有關的事,但是沒得到任何答覆,因為他殺害施洗約翰,等於公然侮辱神,因此耶穌不願同他說話。希律對耶穌的閉口不言,非常氣憤,但仍不願定耶穌死罪,一方面因為他暗暗地怕耶穌,一方面因為與大祭司有過節,另外彼拉多曾聲明耶穌無罪,他要向彼拉多表示尊重。因此他說,把這愚人帶走,向這可笑的王,表示應有的尊敬,他比犯罪作惡的人還糊塗。
        當耶穌的仇人看到,希律不願滿足他們的要求時,便派遣幾個人,帶著錢到城內,賄賂民眾到彼拉多官邸,用瘋狂的吶喊,來要求耶穌被判死刑,其他的人則被派去散佈謠言,如果他們不要求褻瀆神的耶穌被處死,神會懲罰他們。同時他們命人把錢分給希律的士兵,要他們粗野地對付耶穌,使祂早點死去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由這些暴民受到最野蠻的虐待,他們拿出一個白色大麻袋,在袋底開了一個洞,套在耶穌頭上,另一兵丁把一塊舊紅布,像領帶一般放在脖子上,他們在耶穌面前鞠躬,把祂推來推去,像逼祂跳舞一樣,又掌摑祂的臉,投髒物,給祂穿上寬大的戲袍,讓他跌倒在地。
        牽著耶穌走過環院水溝,使祂的頭碰撞角落的石柱與石塊,猛扯耶穌的雙腳,每個歹徒都想對耶穌施展一種特別的酷刑,好增加自己的光彩。有的乘機用棍子打耶穌的頭,耶穌用同情的眼光注視他們,由於痛苦而發出嘆息和呻吟,他們則嘲笑祂,無人可憐祂,血從耶穌的頭上滴下來,在棍棒的攻擊下耶穌跌了三次,如果沒神的幫助,這些擊打足以致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