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

馬太第廿一章 嚴肅警告



        耶穌在世的時間約三十三年多些,前面30年處於隱藏時期,主要是受苦受難,沒太多的表現,正式傳道約三年多,以下所記載的,是祂最後一星期所做的事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出來傳道,大都處於被打壓的狀態,政治與宗教的當權者,嚴格的監視著祂,祂沒武力做後盾,只能在較偏遠的地方傳道,傳統的宗教勢力阻止百姓接近祂,對祂造謠抹黑,理論上祂是神的兒子,是以色列的君王,現實上卻非常落魄,半點也不像。現在已到快結束的時候,總要有點君王的樣子,耶穌做這些事,象徵在屬靈方面執行祂的權柄。

一、光榮進城1-11):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,到了伯法其,在橄欖山那裡。」(1)在做這些事的前幾個星期,祂已在附近伯大尼拉撒路的家,對門徒及親屬,交代一些離開後,幾年內將發生的事,告訴他們該如何處理,包括主母馬利亞該住在哪裡,也告訴各個使徒,該往哪裡去傳教。拉撒路是貴族後裔,與耶穌有親戚關係,明白耶穌的身世,在耶穌傳道事功上,提供重要的經濟支援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,對他們說: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,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裡,還有驢駒同在一處;你們解開,牽到我這裡來。」(2)耶穌每年都來聖城過逾越節,一般都行事低調,沒過份驚動人,只有這次例外,高調進城,讓眾人知道,有事情發生了。在做這事的前一兩個星期,祂白天就常到聖殿去講道,晚上才回拉撒路家休息。
        「若有人對你們說什麼,你們就說:主要用他。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。」(3)古代猶太人似乎比較少騎馬,而是騎驢子,像所羅門被膏為王時,也是騎驢子,驢子性情比較溫和,可以載人或背負重物,能刻苦耐勞,不易生病,不論古今,都是人類常用的家畜。
        「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,說:」(4)耶穌所做的事,有些聖經上早已提起,等祂來應驗。在做這事之前,祂已預先告訴使徒,且把這三年來忠心跟隨祂的門徒及婦女們都叫來,安排他們當祂進城時,使徒走在祂前面,婦女殿後。
        「要對錫安的居民(原文是女子)說:看哪,你的王來到你這裡,是溫柔的,又騎著驢,就是騎著驢駒子。」(5)原來的經文是「錫安的民哪,應當大大喜樂;耶路撒冷的民哪,應當歡呼。看哪,你的王來到你這裡!他是公義的,並且施行拯救,謙謙和和地騎著驢,就是騎著驢的駒子。」(亞九9)談論到神賜救主給選民,要救他們脫離苦難。
        「門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」(6)耶穌怎麼吩咐,門徒就照著做,事情就像祂所說的,沒發生什麼意外。
        「牽了驢和驢駒來,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,耶穌就騎上。」(7)祂是以和平君王的身分出現在世人眼前,不是騎著高大的馬或駱駝,以威嚴顯赫的樣式來臨,他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,不像一般君王用暴力手段。
        「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;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。」(8)世上任何一個君王的裝扮都比祂華麗多了,耶穌的跟從者,只是一些平凡人及窮人,他們所能提供的,就只有這些,宇宙的主宰似乎太節省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:和散那(原有求救的意思,在此是稱頌的話)歸於大衛的子孫!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!高高在上和散那!」(9)自從亞當墮落後,數千年來人類生活在罪惡痛苦中,始終無法脫困,苦苦等候神的救恩,當救恩臨到時,真正明白的人卻沒多少,虔誠窮困的人能認識,有權勢有學問的反而視而不見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,合城都驚動了,說:這是誰﹖」(10)聖城的人對耶穌認識不多,當他們看到一個打扮平凡的人,在歡呼聲中,被一群陌生人,很恭敬的擁護入城,都覺得很驚訝,問說,這到底是甚麼人?
        「眾人說: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。」(11)跟隨的人說,這就是在加利利海行許多奇蹟,講精彩道理,大名鼎鼎的拿撒勒先知耶穌。

二、潔淨聖殿12- 17):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進了神的殿,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,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,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;」(12)這不是耶穌第一次這樣做,之前也曾做過幾次,祂不是見面就動手,祂有先勸他們離開,不要在聖殿做買賣,把聖殿變成市場,只是他們不當一回事,管理聖殿的人也任憑他們,迫不得已祂只好動手。
        「對他們說:經上記著說: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,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。」(13)聖殿是人尋求神,找回心靈寧靜的地方,管理的人沒保持它寧靜的氣氛,任憑人在裡面做生意,讓人失去敬虔的心。「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。」(賽五十六7),理論上這是人向神呼求,自我反省的地方,實際上常變了樣,一大堆各式各樣的講道,各種活動,真正禱告的時間很少,領導的人把信徒帶到自己面前,而不是神面前,這樣教會怎麼會進步。目前最需要的是,把信徒帶到神面前,讓他們好好的反省悔改,這比其他一切的活動都重要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」,教會吵雜,沒敬虔的氣氛是很不應該,更糟的是當教會很墮落,那時會變成賊窩,一群賊在那裡,利用敬虔的外表,爭權奪利,騙吃騙喝,騙財騙色,把無知的選民引入歧途。福音工人要自我省察,過聖潔清廉的生活,不要像政客一樣,將來無法向神交帳。
        「在殿裡有瞎子、瘸子到耶穌跟前,他就治好了他們。」(14)當時有些瞎子、瘸子到耶穌面前,耶穌就醫好他們,同樣的今天我們也有許多屬靈的瞎子、瘸子,信得迷迷糊糊的是瞎子,沒奔跑曠野路,躺在地上的叫瘸子,如果能到耶穌面前,認真禱告、認罪悔改,耶穌也會讓他們看見自己的缺失,重新得力。
        「祭司長和文士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,又見小孩子在殿裡喊著說: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!就甚惱怒,」(15)宗教領袖們很少看見神蹟,當他們看到耶穌很輕易就能行神蹟,感到很驚訝,又有點自卑,可是當他們看到耶穌,坦然接受群眾歡呼,沒半點客氣,又覺得很不滿,想說「他是誰,一個無名小卒,卻這麼大牌?」耶穌,人類的救主,以色列人盼望已久的君王,來到自己的國度,受到一點歡呼,就引起當權者(篡位者)的眼紅。
        「對他說:這些人所說的,你聽見了嗎﹖耶穌說:是的。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,你們沒有念過嗎﹖」(16)他們提醒耶穌,不要忘記自己卑微的身分,不應受人這樣高舉,真正有問題的是他們,他們是屬靈的瞎子,對神蹟視而不見,不明白耶穌真正的身分,他們不清理聖殿,耶穌替他們清理,他們也不覺得有甚麼慚愧。耶穌回答他們的話,意思是有權勢的學者,不認識神、抵擋神;反而是純潔善良的人,就像天真無邪的嬰孩,替他們來榮耀讚美神。
        「於是離開他們,出城到伯大尼去,在那裡住宿。」(17)耶穌那陣子都是這樣,因為住聖城恐怕有安全上的問題。

三、施行審判18- 22):
        「早晨回城的時候,他餓了,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,就走到跟前,在樹上找不著什麼,不過有葉子,就對樹說:從今以後,你永不結果子。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。門徒看見了﹐便希奇說:無花果樹怎麼立刻枯乾了呢」(18- 20)這邊所記載的跟(可十一12- 14, 20, 21)所寫的有點不一樣,那邊是寫隔天經過時,才發現無花果樹已枯乾,據我所知,馬可福音所寫的才對,因為福音書是事後回想所記載的,有些小地方無法記得那麼清楚,因此看聖經要注重它的精神,不要咬文嚼字、拘泥小節,否則會出差錯。
        這段記載有它象徵性的涵義,耶穌肚子餓想找果子吃,卻找不到果子,因此咒詛那棵樹,以後永遠不結果子。它暗示著神揀選猶太人賜他們許多恩典,希望能產生許多好信徒,可惜他們讓神很失望,越來越偏離正路,神忍耐很久,不斷提醒,但他們都不當一回事,因此神打算放棄他們,從此恩典流向有心愛真理的外邦人。
        我們要從這棵樹得到鑑戒,如果我們也像猶太人一樣,屢勸不聽,越來越退步,有一天也會被神拋棄。其實50年前神早已提醒了,只是我們沒特別注意, http://cysung123.blogspot.tw/2015/05/blog-post_13.html 50年來也的確是越來越退步,神的作為越來越不明顯,信徒越來越世俗化。雖然寫了許多文章提醒大家,大部分的人無動於衷,有些甚至認為是惡意攻擊教會,是問題人物,大概只有當神算帳時,才會醒悟,不過為時已晚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回答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你們若有信心,不疑惑,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,就是對這座山說:你挪開此地,投在海裡!也必成就。」(21)神的能力不受物質世界的限制,人的信心加上神的能力,事情就完成了,就像彼得指責亞拿尼亞夫婦(徒五1- 10),醫治瘸腿的人(徒三1- 11),當聖靈同工時,有時你無意中說出的話,事情就那樣實現,這是有點可怕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禱告,無論求什麼,只要信,就必得著。」(22)這句話一般人常會錯意,當他照著去求,常得不到,因此認為耶穌言而無信。看聖經須明白它整體精神,不要咬文嚼字,斷章取義,否則會出錯。這句話所強調的是,神的能力不受物質世界的限制,超出人理智的推測,照自然法則來說是不可能,對神卻不是問題。因此人對神要有信心,才能蒙悅納,不要誤會以為不論求甚麼,神都會給,如果你求的不合神的旨意,不合理,不公不義,會傷到你自己(太七9- 11),這種祈求常得不到。

四、屬靈瞎子23- 27):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進了殿,正教訓人的時候,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問他說:你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﹖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﹖」(23)從人的角度看,聖殿是祭司長、長老在管理,一個外來的人,莫名其妙跑到聖殿講道、教訓人,他們當然會制止。耶穌這樣做是迫不得已,因為祂所剩的時間不多,祂必須盡可能提醒百姓該注意的事,儘管祂行了許多神蹟,證明神與祂同在,儘管祂講道很精彩,這些宗教領袖一概否認,迫不得已祂只好這樣子做。
        從屬靈的角度來說,聖殿是神的家,神在掌權,神的兒子在自己家中講話,本就理所當然,哪裡需要管家的同意,只因他們對耶穌一概否認,因此樣樣跟祂作對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回答說: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,你們若告訴我,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。」(24)耶穌要他們先回答祂的問題,然後祂就會回答他們的疑問。
        「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裡來的﹖是從天上來的﹖是從人間來的呢﹖他們彼此商議說:我們若說從天上來,他必對我們說:這樣,你們為什麼不信他呢﹖」(25)他們看約翰穿著隨便,沒受甚麼教育,而他們是博學之士,有身分地位,不屑去接受約翰的洗禮。
        「若說從人間來,我們又怕百姓,因為他們都以約翰為先知。」(26)百姓聽約翰的講道,覺得他講道有能力,句句命中要害,讓他們覺得扎心,不像那些文士,不痛不癢,而且受洗後,生命也有改變,因此認為他是神所差來的先知。長老們心裡否認約翰,嘴巴卻不敢講,怕被百姓指責。
        「於是回答耶穌說:我們不知道。耶穌說: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。」(27)耶穌跟約翰一樣,都是神所差來的,百姓都看得出來,宗教領袖反而看不出來,因為他們勢利眼、自大、自負,因此成為屬靈的瞎子。

五、冥頑不靈(28- 32):
        他們對耶穌開火,耶穌就舉一反三,把他們的缺點說個清楚,希望他們能頑石點頭。
        「又說:一個人有兩個兒子。他來對大兒子說:我兒,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。他回答說:我不去,以後自己懊悔,就去了。」(28, 29)要人遵守真理,一般人不太願意,覺得受約束、又吃虧、又受苦很不合算,有些人雖然開始不願意,可是後來仔細思考,知道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,於是改過向善,乖乖的去過苦日子。
        「又來對小兒子也是這樣說。他回答說:父啊,我去,他卻不去。」(30)有些人表面上似乎對真理有興趣,可是都是嘴巴說說,不願過苦日子,不會真正去做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想,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遵行父命呢﹖他們說:大兒子。耶穌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。」(31)事情不是你怎麼說,而是你怎麼做,所說的未必是你的真心話,許多人是說好聽、說假的,會去做的,才是真正有誠意的人。許多信徒對真理是光說不做,將來都會被淘汰(太七24- 27)。
        「因為約翰遵著義路到你們這裡來,你們卻不信他;稅吏和娼妓倒信他。你們看見了,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。」(32)約翰誠誠實實傳揚真理,不討人喜歡,不交際應酬,不受宗教領袖的歡迎,卻帶著神的能力,引導迷失的人歸回正路。稅吏、娼妓一般人看不起,認為他們罪惡重大,已經沒救了,在約翰的教導下,改過自新。大祭司、長老看不起約翰所傳的道,持續活在錯誤中,所以結果是在前的反而在後,在後的反而在前。
        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情形,有些人比較愛玩,壞事做了不少,當他們接觸真理後,知道如果不把握機會,趁早回頭,將來日子會很難過,因此他們痛改前非,最終得到永遠的幸福。反過來說,有些人比較守規矩,自認為沒做甚麼壞事,不需要耶穌的救恩,實際上他們有不少隱藏的缺點,自己不知道,如驕傲、貪心、嫉妒、怨恨、虛偽、撒謊、自私…,在公義的審判下,會被擋在天門之外。

六、惡貫滿盈33- 46):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再聽一個比喻:有個家主栽了一個葡萄園,周圍圈上籬笆,裡面挖了一個壓酒池,蓋了一座樓,租給園戶,就往外國去了。」(33)這一段是形容猶太民族,但它對歷世歷代,神在各地所揀選的選民也適用。家主就是神,葡萄園就是他揀選一些選民,成為屬於祂的國度,圈上籬笆就是祂細心照顧,不容黑暗在此掌權。挖了壓酒池,葡萄園總會有收穫,要把收成做成酒儲藏,讓人來享用,蓋了一座樓,主人為工人設想,讓他們不愁吃不愁住。
        租給園戶,就往外國去了,神要人學會善用理智,做些有意義的事,不希望造些機器人,一個口令,一個動作,沒自己的生命。因此當一切上軌道後,祂就離開他們,看他們能不能照祂所留下的規矩,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。我們剛信耶穌時,神常盯著我們,做錯事,就提醒,一段時間後,就不再提醒了,祂要我們自己思考,照祂所立下的原則去做(聖經)。
        「收果子的時候近了,就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裡去收果子。」(34)果園不是我們的,是神租給我們的,同樣的,我們所擁有的一切,也不是我們的,是神暫時借給我們,有一天都要收回。神租給我們,是要收租金的,我們必須結出好果子,換句話說必須有好品德,造福身邊的人,幫助他們明白真理、遵行真理。神差遣祂的僕人到祂的國度,督促選民需有好行為。
        「園戶拿住僕人,打了一個,殺了一個,用石頭打死一個。」(35)沒想到園戶非常霸道,占用果園不繳租金,認為那是他們的,對收租金的僕人,打的打,殺的殺。人只聽好話,不聽刺耳的話,別人指出他不對的地方,往往不能接受,而且惡言相向。選民偏離正路,迷失在世界中,繼續下去,必然不能得救,忠心的僕人,指出選民的缺失,往往為自己惹來麻煩。假先知專說些悅耳的話,亂開空頭支票,承諾人們做甚麼都沒關係,只要相信、受洗,一切的罪都會被抹消,不須付任何代價,很受人們歡迎。
        「主人又打發別的僕人去,比先前更多;園戶還是照樣待他們。」(36)神看選民沒結出好果子,只結出爛果子,越來越墮落,離神越來越遠,有許多無形的偶像,跟世人沒兩樣,甚至更差,外表很虔誠,口口聲聲哈利路亞,內在卻很墮落,整天想著賺大錢,追求享樂,在家幾乎都不禱告。因此差遣更多的僕人來提醒人,只是園戶壞事做多了,膽子越來越大,對這些烏鴉嘴,一律殺無赦。
        「後來打發他的兒子到他們那裡去,意思說: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。」(37)耶穌跟一般的先知很不一樣,祂有赦罪權柄,自從亞當犯罪後,人都帶有原罪,沒有哪個先知敢說他能赦人的罪。祂行的神蹟非常多,各式各樣都有,讓死人復活,連沒生命的大自然也聽祂的,魔鬼看到祂,就稱祂為神的兒子,乖乖的落荒而逃。
        「不料,園戶看見他兒子,就彼此說:這是承受產業的。來吧,我們殺他,佔他的產業!」(38)雖然耶穌各方面顯出與一般的先知大不相同,虔誠善良的百姓相信祂,宗教領袖卻滿心嫉妒,阻止百姓靠近祂,說祂安息日治病,不守真理,靠鬼王的能力趕鬼。當祂讓死掉好幾天的拉撒路復活後,他們更加煩惱,一方面許多人因此相信祂,一方面萬一太多人跟隨祂,會引起外來政權的干預,引起政治動盪,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除掉祂,這樣一勞永逸,天下太平。(約十一1- 53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就拿住他,推出葡萄園外,殺了。」(39)他們後來就這樣對待耶穌,把祂殺了,以為從此一切恢復平靜。
        「園主來的時候要怎樣處治這些園戶呢﹖」(40)事情卻不像他們所想的,耶穌來顯出那麼多奇蹟,是神給他們最後一次的機會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說:要下毒手除滅那些惡人,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。」(41)他們既然放棄機會,硬心到底,有恃無恐,以為明天太陽依然會出來,一切照舊。事情卻不像他們所想的,耶穌死後以色列地進入動亂,死的死,逃的逃,西元七十年聖城被毀,猶太人流浪異鄉,沒有人權,苟且偷生。神的救恩從此臨到懂得珍惜,能結出好果子的其他民族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:經上寫著: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。這是主所做的,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。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﹖」(42)匠人指的是有決定權的人,房角的頭塊石頭,要建築高大建築物,地基必須很穩,否則蓋得越高,越容易塌陷,當地重要的建築物都用石頭做的,因此房角石必須非常巨大,才能承擔重量。整句話來說,就是宗教領袖所看輕、藐視的人,卻成為神聖工的關鍵人物,這是神所決定的,出乎人的預料。
        許多神所重用的工人,沒甚麼佳形美容,豐富學識,卻能完成神所托付的重任,像十二使徒、施洗約翰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        「所以我告訴你們,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,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。」(43)人有許多缺點,不知改進,屢勸不聽,還殺害神的僕人,這種選民遲早會被神拋棄,神會將恩典賜給其他渴慕的人。
        「誰掉在這石頭上,必要跌碎;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,就要把誰砸得稀爛。」(44)耶穌是盤石,會護庇倚靠祂的人;是根基,我們應在上面生根建造。有些人不接受祂,因為光看外表,不注重內在,他們的愚昧,讓自己失去神的恩典,這就是掉在石頭上的人,他們因祂卑微的身分而跌倒。耶穌所講的道,對聽見的人施行審判,人知道卻不遵行,將來審判時無法推卸責任。「棄絕我、不領受我話的人,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。」(約十二48)這就是被石頭砸到的人。
        「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他的比喻,就看出他是指著他們說的。」(45)法利賽人都是聰明人士,當然知道耶穌是在說他們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想要捉拿他,只是怕眾人,因為眾人以他為先知。」(46)他們想動手除掉眼中釘,無奈百姓都站在耶穌這邊,他們不敢來明的,只能暗中行事。

七、結論:
        這章記載耶穌被釘之前一星期,象徵性的以君王姿態進城,以及所做的幾件事,這些事也是祂傳道三年的總結,嚴肅的警告猶太人,再不悔改已經沒機會,就要大禍臨頭了。祂第一次來到世間,是以奴僕卑微的身份,受苦受難,儘管如此依然執行祂的任務,對人事先提醒。第二次是恢復高貴的身分,對事情施行審判,不再留情。
        第一段記載,儘管進城時受到不少人的歡呼,但數天後當祂被釘時,大部分的人都離祂而去;同樣的,表面上現今有許多基督徒熱心敬拜神,但大部分的人信仰沒根基,當遇到外來壓力,就離祂而去。信仰需有根基,不要盲從,對知道的真理要認真遵行,時常禱告,不貪愛世界,才不至於白忙一場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段提到,祂來是要潔淨祂的殿,潔淨祂的選民,不讓祂的家成為賊窩,信徒須明白祂的心,努力追求聖潔,才不至於被驅逐出境,受洗、得聖靈不表示你已成為聖潔,那些是要幫助你成為聖潔。福音工人更需小心,要盡忠職守,不要爭權奪利,免得變成賊。
        第三段描述,祂第一次來只是象徵性的對無花果樹施行審判,沒人對此在意,然而四十年後,審判臨到整個猶太民族,直到今日。多給誰,就向誰多要(路十二48),不要在那裡吹噓,只有自己才蒙神揀選,要看自己是否真的有好果子。審判的臨到,不像人所想的那樣,有時完全出乎人的預料,說到就到,要警醒,不要沉睡。
        第四段說明,平凡選民尚且能分辨,誰是神所差來的僕人,宗教領袖反而分不出來,常因過度注重外表,小看卑微的人,儘管耶穌講道精彩,但他們自認為對真理很懂,無法接受沒受過教育人的看法,對祂吹毛求疵,結果失去神的恩典。
        第五段告訴我們,一般人看不起的淫婦和稅吏,在耶穌的勸導下能改過向善,自認為高人一等的文士、法利賽人,拒絕耶穌的教導,最後他們的成績,反而比不上,原本他們所看不起的人。人帶有罪性,許多東西知道卻做不到,人的本性就是為自己,要他把眾人的利益放在個人之上,要他不自私,那幾乎是不可能,人越是為自己,越容易出差錯。
        人靠自己想把私心除掉,那是不可能,就像寶石無法雕塑自己,需靠巧匠來加工;同樣的,人需靠神的幫助,才能將私心除掉。事情不是說變就變,那麼簡單,神需為人安排試煉,在試煉中逐漸將人老的、不良的生命去掉,換上新的、純潔的生命,這樣才能達成目的。寶石如果亂動會影響雕塑,它必須安靜不動,作品才會完美;同樣的,人如果不順從神的帶領,一直跟神討價還價,強求,那就是在亂動。
        第六段指出,儘管神用盡各種辦法,想讓猶太民族改邪歸正,但對一個自負、自大、自我中心、自以為是的團體,這些都無法改變他們,徹底毀滅是惟一的結局,我們要引為鑑戒,不要步上後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