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信耶穌心態不對,大都存著投機取巧的心,想說「信而受洗必然得救,不信必被定罪。」(可十六16)受洗後就告訴自己:「我已經得救了。」不努力追求長進,開花結果,最後就像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,被神拋棄(可十一13, 20, 21)。
家賊易破,心賊難防,王陽明也曾說過「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」,人有許多不良的本性,需小心提防,一不小心,就容易出問題,這章告訴我們,一些容易出差錯的地方,這些會阻礙靈性的成熟。
一、不可怠惰(1- 10):
大部分的人都是好吃懶做,享受跑第一,做工躲在最後面,神是公義的,祂不允許人這種狡猾的心態,祂要人認真工作,不可懶惰。身體的器官都是越用越發達,不使用就會萎縮,甚至生病,人對群體越有貢獻,就越蒙神祝福,越懶惰只顧自己,就不蒙悅納。
「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,」(1)大清早就像人的幼年期,我們一生中有許多接觸福音的機會,神給人選擇的權利,不強迫人,有些人因家人的因素,從小就信耶穌,生活有目標、有意義。理論上是這樣,可惜目前教會很墮落,許多信徒信得迷迷糊糊,自己都已偏離正路,小孩子更不用說,只是掛名信徒,甚至早已迷失。
「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,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。」(2)神不會讓人做白工,你服事祂,就受祂眷顧,而且祂應允,當走完今生的路,會給你應得的回報,將來讓你在樂園中,快樂度日,享受美好的生命。
「約在巳初出去,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,就對他們說:你們也進葡萄園去,所當給的,我必給你們。他們也進去了。」(3, 4)巳初是上午九點,有些人到了青年期,開始有自己的想法,不再盲從,認真思考該走的路,從而認識神,進入神的國度。
「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,也是這樣行。」(5)午正和申初,是中午十二點和下午三點,有些人是到中年四十幾歲或六十幾歲,因某些原因,才開始尋求神,神也都來者不拒,只要有心,一律歡迎。
「約在酉初出去,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,就問他們說: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﹖」(6)酉初是下午五點,傍晚快天黑了,有些人是七八十歲,退休後閒來無事,以前拼命努力養家活口,沒時間思考身後的事,現在比較有空,開始思考未來,如果人真的有靈魂,死後有審判,該如何去面對。「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」,對這一類的人,神也有疑問,看你們整天忙得團團轉,卻沒混出甚麼名堂,真正重要的不做,專做一些不值錢的瑣事。
「他們說:因為沒有人雇我們。他說:你們也進葡萄園去。」(7)他們說,因為我們不知道有永恆的世界,因此一輩子都在打混。神說,不要再糊塗了,趁著還有點時間,早點為將臨的審判做好準備,該還的債早點還清,壞毛病早點改進,多多行善,為將來存點零用錢。
「到了晚上,園主對管事的說:叫工人都來,給他們工錢,從後來的起,到先來的為止。」(8)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有屬靈世界,就算相信,也是半信半疑,不料死後才發現,真的有屬靈世界,那時大呼不妙,想悔改,不過神已不給機會,因為你已知道事情真相,無法再測出你內心真正的意圖。在世上好人奉公守法、不騙人,吃很多的虧;壞人到處詐騙,犯罪作惡、強詞奪理,法律拿他沒辦法,反成了他的保護傘,這下子可好了,善惡都原形畢露,再也無法狡辯。
「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,各人得了一錢銀子。」(9)有些人雖然比較晚來信,但如果他把握時間,把該學的功課學好,該除的污穢除乾淨,依然能得到神所應許的賞賜。但要注意,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獎賞,只有那達到標準的,才能得到。今天許多人都誤解,以為進天國很容易,那完全錯誤,為了維持天國的完美,行為有缺陷的人是進不去的。「膽怯的、不信的、可憎的、殺人的、淫亂的、行邪術的、拜偶像的,和一切說謊話的,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;這是第二次的死。」(啟廿一8)
「及至那先雇的來了,他們以為必要多得;誰知也是各得一錢。」(10)等到先雇的來了,他們想說主人既然這麼慷慨,那我們應該多得一些才合理,沒想到居然也是一錢銀子,讓他們很意外,也很失望。
二、不可計較(11- 16):
「他們得了,就埋怨家主說:我們整天勞苦受熱,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,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﹖」(11, 12)不平則鳴,他們想說我們從小就受洗,做聖工,吃許多的苦,不像他們那麼好命,享受快樂人生,等到老了才悔改,結果所得到的,居然跟我們一樣,太不公平了。
「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:朋友,我不虧負你,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﹖」(13)能進天國就已經不錯了,雖然信耶穌的人不少,但真的能成為聖潔,夠資格進去的卻不多,就像後面所說的「被召的人多,選上的人少。」常看到許多信徒,儘管努力做聖工,可惜靈修上缺欠太多,傷了很多信徒,把整個團體弄得烏煙瘴氣,四分五裂,還自認為熱心服事神,功勞很大,其實他所犯的過錯,遠超出所立下的功勞。
「拿你的走吧!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,這是我願意的。」(14)進天國有一定的標準,只要符合標準,就讓你進去,不合標準,還是不能進去,標準不像人所想的那麼簡單,我們在十九章的第三段已說得很清楚,不再重覆。神就是愛,對人並不苛求,沒要求人要立下多大的功勞,只要你誠實做人,不傷害侵占他人,對人有愛心,謙卑不驕傲,常常幫助人走上正路,這樣祂就讓你進去了。
「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﹖因為我作好人,你就紅了眼嗎﹖」(15)神說話算話,祂所承諾的,就會實現,儘管這邊這樣寫,看來似乎神不公平,實際上是不至於。一樣是在天堂,但天堂分成許多層次,各層次再細分成許多小團體,思想性情類似的,就聚在一起,當彼此的靈性越好,越能合而為一,不分苦樂彼此共享,就像有無數的知己,快樂也越大;當彼此的靈性越不好,越不能合而為一,很多話不能說,心裡有許多的寂寞,快樂也越小。
「這樣,那在後的,將要在前;在前的,將要在後了。(有古卷在此有:因為被召的人多,選上的人少。)」(16)耶穌在這邊之所以這樣提起,因為人很軟弱,時常會爭功諉過,祂不希望在天堂還發生這種事,因此在世上,事先提醒人,不要做這種胡塗事,然而許多人聖經有看沒有懂,因此到時還是有些人會犯這個錯。我們做聖工的出發點,應該是愛神愛人,不要勢利現實,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,那樣會受虧損。
三、心裡有數(17- 19):
「耶穌上耶路撒冷去的時候,在路上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,對他們說:」(17)這是短時間內,耶穌第三次提醒門徒,他們即將面臨的考驗,第一次在16章,第二次在17章。耶穌講這些話,都是私下說的,不讓眾人知道,耶穌在世傳福音約三年多的時間,這已是第三年了。
「看哪,我們上耶路撒冷去,人子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。他們要定他死罪,」(18)門徒跟隨耶穌是期望耶穌當王,他們做大官很威風,耶穌提醒他們,事情不像他們所想的那樣,祂是來受苦受難,為人而死。今天許多人信耶穌,期望今生平安順利,將來有永生,事情未必像他們所想的,要得到這些,許多污穢需先除乾淨,而且須與耶穌同擔苦難,人只想吃甜頭,卻不知道需先吃許多苦頭。
「又交給外邦人,將他戲弄,鞭打,釘在十字架上;第三日他要復活。」(19)儘管祂是神有能力,但因處於罪人的身分,注定須忍受許多嘲笑侮辱,在痛苦中死去,然而這不是永遠的,第三天祂就要復活,永遠掌權治理一切。我們跟隨耶穌,有的路走得比較遠,有的比較短,前者受苦比較多,將來收穫比較豐盛,後者受苦比較少,將來收穫比較有限。能走多遠,就看你的信心與忍耐,神願賜人豐盛的禮物,但許多人無法消受,自動放棄,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,無法投機取巧。
當第一次耶穌向他們提起,彼得勸耶穌這種事千萬不要臨到,受耶穌責備;第二次時他們不敢再阻擋,但都心情沉重;第三次再向他們提起,他們已經比較有心理準備了,沒那麼煩惱。今天大部分信耶穌的人,對天國路沒認識,以為輕輕鬆鬆就能進天國,實際上完全不是那樣,天國路是門小、路窄、許多陷阱(太七13, 14)。寫這些文章,許多人看了很不滿意,覺得我誇大其辭,跟別人說的都不一樣,多看幾次以後,很無奈,但逐漸能接受,這樣對你比較有利。
四、為人服務(20- 28):
「那時,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,求他一件事。」(20)這個婦人就是雅各、約翰的母親,她兩個兒子都已列名12使徒,且是耶穌很重用的人,只是她還不滿足,因為天國的鑰匙,耶穌交給了彼得,她帶著兩個兒子來見耶穌,要求一件事。
「耶穌說:你要什麼呢﹖他說: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,一個坐在你右邊,一個坐在你左邊。」(21)她很有眼光,在耶穌尚未掌權之前,就先預約最大的獎品,這是人之常情,無可厚非,只要有機會,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最好的東西。
「耶穌回答說: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;我將要喝的杯,你們能喝嗎﹖他們說:我們能。」(22)人常錯估事情,只看見好的一面,卻不知道為了得到那些,背後需付出多少代價,常常是把一生的時間、精神、力氣全賠進去,也未必能得到,能得到的只是極少數的人,就算得到了,也背著極大的壓力,根本無法放鬆心情、好好享受。
神是公義的,屬靈的事更是如此,沒有不勞而獲的事,能進天國的都「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」(啟七14),要得到更好獎賞的,必須老我除得越乾淨,換句話說,就是經歷越重的試煉,大部分的信徒在試煉中,都是求神趕快住手,不要再煉下去,再煉下去會屍骨無存。看到別人得到特別的屬靈恩賜,不用太羨慕,他們背後必有極大的付出,只是你不知道而已。
他們當時跟主沒多久,經歷的試煉有限,不知道試煉的可怕,隨口就說禁得住考驗。耶穌所經歷的試煉非常重,有個見證發生在五十多年前,那時台灣還很貧困,醫學非常落伍,有個信徒口腔發炎腫脹,發燒到攝氏四十度,打針吃藥都沒效,看過許多牙醫及外科醫生都說是牙疳,(大概是牙齦膿瘍合併骨髓炎),有很高的死亡率,許多醫生都不願收,最後一位醫生說須拔掉三顆臼齒,之前他曾治療過兩個類似病例,最後都是死。
他因為走投無路,只好死馬當活馬醫,回家後傷口更痛,數度休克,有三個信徒與他作伴,幫他禱告,禱告後就昏迷了。半夜似夢非夢中,看見一隻手伸向他,撫摸他的臉,手上有釘痕,還有鮮血流出,血滴在他臉上,聽見有聲音說:「你口腔的痛,不及我釘十字架的千分之一,你當紀念我。」
他醒來,看見屋裡很亮,口腔不腫不痛,燒也退了,後來亮光消失,他打開電燈,叫醒信徒,告訴他們發生的事。第二天到醫院換藥,醫生告訴他,傷口已經癒合,他做醫生三十年,沒遇過這種事。(聖靈報1961年5月,或蒙恩見證集(一),119頁)常聽到信徒發怨言,說他忍受多少苦難,神都沒看顧他,如果他紀念耶穌為我們所受的苦,就不會說這種話。
「耶穌說:我所喝的杯,你們必要喝;只是坐在我的左右,不是我可以賜的,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,就賜給誰。」(23)神創造幾十億、幾百億的人,每個人都想名列前茅,哪有可能。神是公平的,祂不偏心,誰考試成績好,就排在前面,越有信心、越順服的,成績就越好,考試沒那麼容易,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,再也順服不下去了,事情不像人所想的那麼簡單。
「那十個門徒聽見,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。」(24)每個人都想得到比較好的獎賞,聽到別人眼明手快,先下手為強,當然都會不高興。
「耶穌叫了他們來,說: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,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。」(25)人是群體動物,無法離群獨居,既然聚在一起,難免就有尊卑大小,有一定的秩序,這樣才像一棟堅固的建築物,如果沒秩序,亂成一團,最後必然倒塌。理論上在上位的,應該照顧下面的人,然而人因為私心太重,只顧自己,不考慮別人,只要有權有勢,就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,處處要人對他奉承拍馬屁,別人不討好他,就用各種方法打擊別人。
沒學過真理,沒受教導的人,很自然就會走上這條路,勾結朋黨,打擊異己,表現他很威風,很了不起,結局是上面的作威作福、胡作非為,下面的恨得咬牙切齒,只要一有機會,就用盡全力推翻暴政。只是換了一批人上來後,他們又重蹈覆轍,彼此鬥來鬥去、永無寧日,最後是同歸於盡;要不然就是鶴蚌相爭,漁翁得利,被第三者把他們通吃了。
「只是在你們中間,不可這樣;你們中間誰願為大,就必作你們的用人;誰願為首,就必作你們的僕人。」(26, 27)在沒有愛的世界,在只顧自己的世界,最後的結局就像上面所說的。神的國度是愛的世界,跟人的本性完全相反,是付出,不是獲取,是服事人,不是奴役人,剛開始是吃虧,最後是豐收,先苦後甜,世人所走的路是先甜後苦,最後輸光光。
「正如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,作多人的贖價。」(28)耶穌來世間,不是做君王,被人高高捧在頭上,而是做奴僕,為人受苦、受難、受死,難怪猶太人否認祂,哪有這種君王?然而正因為這付出,祂讓人類脫離罪的統治。
信耶穌的人是先受洗歸入祂名下,成為祂的選民,其次要經歷許多試煉,把污穢除乾淨,才正式成為祂的一份子,夠資格進天堂。有些人追求長進,成為福音工人,跟祂一齊做救贖的工作,沒做甚麼壞事,卻莫名其妙遇到許多苦難,外行信徒以為他們暗中做了甚麼壞事,受神懲罰,其實他們是為真理的緣故受苦,所受的苦對聖工的拓展,及軟弱信徒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。這就是與耶穌同背十架,逃避十架是彼得受耶穌責備的原因,也是教會聖工停頓的主因。
五、醫治瞎子(29- 34):
「他們出耶利哥的時候,有極多的人跟隨他。」(29)耶利哥在約旦河邊,是以色列人進迦南地後,所攻下的第一個大城,以前施洗約翰在這附近為人施洗。
「有兩個瞎子坐在路旁,聽說是耶穌經過,就喊著說:主啊,大衛的子孫,可憐我們吧!」(30)瞎子聽得到,卻看不到,生活上處處仰賴別人,非常不方便,沒生活品質可言,被人丟石頭、設陷阱,都還不知道到底是誰在害他,非常可憐。耶穌很少來這裡,他們聽到耶穌經過,立刻把握機會大聲呼救。
「眾人責備他們,不許他們作聲;他們卻越發喊著說:主啊,大衛的子孫,可憐我們吧!」(31)許多人不能體諒他們的痛苦,想說耶穌有許多重要的事要做,哪能為你們而耽誤祂的時間,因此叫他們不要亂喊。可是這是他們脫離苦難的唯一機會,非常難得,他們不願放棄這機會,因此喊得更大聲。
「耶穌就站住,叫他們來,說:要我為你們做什麼﹖」(32)耶穌不認為他們的事是小事,因此就站住,叫他們過來,問他們希望祂為他們做甚麼?
「他們說:主啊,要我們的眼睛能看見!」(33)一般人都有許多願望,要賺大錢,做大事業,有理想的對象,對瞎子來說,這些都是奢望,眼睛看不到,甚麼都談不上,跟他們比起來,我們已經太幸福了,卻人在福中不知福。世上有無數的人活在戰亂貧困中,我們完全不知道,因此人的慾望應少一點,有健康的身體,日子過得去,就該知足了。
「耶穌就動了慈心,把他們的眼睛一摸,他們立刻看見,就跟從了耶穌。」(34)數十年活在黑暗中,忽然重見光明,當然高興得要死,立刻就跟隨耶穌,相信祂會帶他們走上正確的路。人應該像這兩個瞎子,他們是眼盲心不盲,懂得把握時機,抓住得救機會,儘管旁人阻擋,叫他們不要相信,但這是他們脫離苦海的唯一機會,怎能放棄,只要持續呼求,祂必救你。今天許多人是眼不盲心盲,外表看來很聰明,對人生根本問題,永遠的救恩卻一無所知,如果他們真的成了瞎子,說不定還有得救的機會。
六、結論:
這章告訴我們幾個常出差錯的地方,第一是糊塗度日,過一天算一天,無數的人不知道人生是場考試,一切所作所為,將決定永遠的禍福。以至於散漫度日,許多該學的東西沒學,專學些旁門左道,該行的善不行,不該做的惡,卻做了許多,將來無法交差,害死自己。要趁早醒悟,不要在考場打瞌睡,要認真作答,考出好成績。
不要以為晚一點醒悟沒關係,反正最後都一樣,那就錯了。當人上了年紀,學習能力會退步很多,許多東西學不來;而且壞事做多了,會讓人麻木不仁,失去回頭的機會;人一生要學的東西很多,學習的時間太短,到時會無法畢業。
其次容易出錯的地方是斤斤計較,有些人是很認真,可惜過度在乎得失,樣樣都算得很清楚,其實神的恩典很豐盛,也不會算錯,只要規矩做事,保證一切有餘,沒甚麼缺欠。無奈有些人比較軟弱,總喜歡跟別人比來比去,比不上就非常在意,樣樣都要勝過別人才行。如果是這樣,那他永遠沒有快樂的時候,他是名利、地位、自我的奴隸,還沒得到真正的自由,不應出現在天堂。人應以神所賜的為滿足,快樂的享受所擁有的一切,不要盯著別人的東西一直看。
第三點,當你還活在世上,應該有正確的認識,這裡是努力學習,認真工作,拼命奮戰的地方,不是享福之處,不用羨慕別人日子好過,真的那樣的話,要懷疑自己是否走錯路了(太七13, 14)。對即將臨到的各種考驗,充分做好準備,它們不像你所想的那麼好應付,千萬不要低估,看看約伯、保羅、使徒們所走的路,應心裡有數。
第四點,另一個常犯的錯就是野心太大,人總是崇拜英雄,英雄有許多好處,處處受人歡呼、尊重,一切最好的都是他先選,剩下的才輪到別人,因此人用盡全力,甚至不擇手段,都要拼第一名。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性情,由此產生人間一切的紛爭、混亂、嫉妒、怨恨、仇殺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是一種自我中心,一切為自己,儘管他也許用溫和的手段,似乎在為眾人服務,但追根究柢還是為自己。整天在那裡比來比去的,遲早會出問題。
人應該有正確的目標,把愛真理、愛人、幫助人得到幸福,當作努力的方向,如果你一生就是努力做這些事,那麼幾乎沒甚麼事,會讓你在真理上跌倒。就算一時不小心跌倒,神也會將你扶起,因為你實際上對人群有貢獻。人會出差錯,大都因為方向錯誤,以追求享樂,追求個人榮耀為目標,為了達成目的,逐漸做出不該做的事,最終越錯越離譜,無法挽回。
許多政治家口口聲聲為人民服務,實際上卻作威作福,高高在上,他們其實是在為自己服務。耶穌所要求的服務,不是有名無實,而是說到做到,「正如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,作多人的贖價。」不只耶穌是這樣,祂也以此要求所有的福音工人。
「我想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,好像定死罪的囚犯;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,給世人和天使觀看。我們為基督的緣故算是愚拙的,你們在基督裡倒是聰明的;我們軟弱,你們倒強壯;你們有榮耀,我們倒被藐視。」(林前四9, 10)保羅講這些話,因為他有很深的感觸,真的做聖工的都受苦受難,一般信徒相對之下,日子比較好過。那些高高在上,日子輕鬆好過的,常不是神真正的工人。
在登山寶訓中我們有提到,基督徒靈性長進時,對周邊人的影響,先是像鹽,別人能感受到他的愛心;其次像光,有道德勇氣、堅持原則,不向黑暗投降,照亮許多迷路的人;最後像造在山上的城,把許多軟弱信徒保護住,擋下許多黑暗勢力的攻擊,不是他們的幫忙,那些信心軟弱的信徒,早就棄甲投降了。(太五13- 16) http://cysung123e.blogspot.tw/2015/05/blog-post.html
行善每個人都知道應該做,但大都不願做,辛苦賺來的錢,平白送給別人,誰願做這種傻事。而且行善未必有好報,有時還有惡報,再加上世風日下,有許多壞蛋,好吃懶做,善於撒謊,利用別人的愛心,把別人耍好玩的。行善要小心,有些人裝作對真理有興趣,說有甚麼屬靈體驗,等你慢慢相信他後,就說他現在經濟上有困難,需要幫助,常常在伸手要錢的,要提高警覺。
人的行為有回饋性,你對別人好,別人就對你好;你對別人不好,別人就對你不好;你尊重別人,別人就尊重你;你不尊重別人,別人就不尊重你。當然有少數人例外,專作欺騙善良、恩將仇報的事,他們的結局就在地獄。一般人只愛屬於自己的人,範圍狹小,快樂有限,我們應擴大範圍,對需要幫助的,適度幫助,從容易的地方做起,量力而為。剛開始是很吃虧,不用灰心,慢慢的做,不用期望從人那裡得到甚麼,久了以後自然會有神給你的回報。
最後常犯的錯是屬靈的瞎子,一般人對肉眼看不見非常在意,對靈眼看不見卻不當一回事,世上屬靈的瞎子一大堆,醉生夢死很可憐。許多基督徒也是屬靈的瞎子,另外有些人不是全盲,而是選擇性的盲目,尤其是一些做聖工的人,只看得見別人的缺點,卻看不見自己的缺點,結果是整天在那裡吵來吵去,不斷的指責別人,卻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更大(太七1-5)。
人如果不照鏡子的話,就只能看見別人,卻看不見自己,就算照鏡子,也只能看見正面,看不見側面及背面,就算用好幾面鏡子反射,所見依然有限。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別人很小的缺點,卻看不見自己的大毛病,別人有缺點不改進,到頭來只是害他不能進天堂而已,所以不用一直指責別人,倒要煩惱自己的毛病。
我們應效法那兩個瞎子,不顧別人的反對大聲呼喊:「主啊,大衛的子孫,可憐我們吧!」當耶穌問我們:「要我為你們做什麼﹖」就說:「要能看見自己的缺點。」這樣將來進天國比較有把握,也不至於整天吵鬧,讓別人看笑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