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

馬太第廿六章 最後一夜-1



        這章主要描述,耶穌在人間的最後一晚,被叛徒出賣,被黑暗勢力圍攻,被眾人離棄,被暴徒虐待,忍受惡人不公義的審判,靠著堅持到底的禱告,獨自戰勝這一切。

一、最後提醒1- 5):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,就對門徒說:你們知道,過兩天是逾越節,人子將要被交給人,釘在十字架上。」(1, 2)耶穌很快就要獻上自己了,怕門徒受不了打擊,失去信心,因此反覆的提醒他們,讓他們預做準備,儘管如此,大部分的門徒到時依然狠狠摔了一跤;我們也一樣,往往把一些事低估了,實際上事情沒那麼簡單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,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稱為該亞法的院裡。大家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,殺他,」(3, 4)耶穌是那群壞蛋的眼中釘,他們恨死祂了,想盡辦法,不擇手段,要置耶穌於死地,儘管他們是神的僕人,卻用污穢的手段在做事,各個時代都有這種事。
        「只是說:當節的日子不可,恐怕民間生亂。」(5)逾越節在猶太人眼中是很重要的節日,許多人都會聚集到耶京,裡面必然有不少擁護耶穌的人,如果公然逮捕耶穌,必會引起動亂,因此他們覺得目前還不是動手的時機。然而人算不如天算,雖然他們不想這樣做,但耶穌是逾越節的羔羊,注定要在這天為人而死。

二、膏抹耶穌6- 13):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,」(6)這一段在(可十四1- 9, 約十二1- 8)也有記載,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,拉撒路就住在這裡,耶穌常到他家休息,這回到西門的家,他的病是耶穌醫好的。
        「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,趁耶穌坐席的時候,澆在他的頭上。」(7)這個婦女是抹大拉的馬利亞,以後我們簡稱她為抹大拉,(可十六9, 路八2)說曾有七個鬼從他身上被趕出來,這是隱喻的說法,暗示著她曾犯第七誡。她是拉撒路跟馬大的妹妹(約十一1, 2),拉撒路跟馬大比較虔誠,她則美麗、聰明、虛榮、愛撒謊,不喜歡她的兄姐,覺得他們很古板。七歲時父母就死了,抽籤分到一部分遺產,九歲就開始談戀愛,十一歲時離開兄姊,與僕人搬到繼承的地方Magdala,因此被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。那地方風景很美,有軍人駐紮,她與他們打得火熱,過著荒淫浪漫的生活,她的兄姐替她很擔心,可是拿她沒辦法。
        她的生活越來越糜爛,心情越來越憂悶,所同居的男人越來越低俗,有一次耶穌到那附近傳道,在馬大的邀請下,她勉強參加,聽後生活有改變,可是過不多久,又回到以前的樣式,而且更墮落。後來在適當機會,馬大又邀她參加耶穌的佈道聚會,在聚會時耶穌從她身上趕出許多鬼,當她恢復正常後,對過去糜爛的生活感到很可恥,也很感謝耶穌救她脫離罪的綑綁,及將來永遠的患難。當她知道耶穌即將為人類的罪而死,她覺得無法報答耶穌,只能用這種方法聊表心意,一方面也報答耶穌讓她哥哥拉撒路復活。
        「門徒看見就很不喜悅,說:何用這樣的枉費呢!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,賙濟窮人。」(8, 9)這是猶大「他說這話,並不是掛念窮人,乃因他是個賊,又帶著錢囊,常取其中所存的。」(約十二4- 6)常看到一些人,講話似乎很有道理,其實別有用心,猶大想說,這些錢沒進到我口袋,實在太浪費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,就說:為什麼難為這女人呢﹖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。」(10)雖然耶穌為人而死,但很少人感謝祂,一切都當成理所當然,抹大拉懂得感恩,因此蒙主稱讚,恩典是給那懂得感恩的人,忘恩的人會失去恩典。猶大刁難抹大拉,因為他是個忘恩的人,馬利亞這樣做,刺激到他。
        「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;只是你們不常有我。」(11)要向窮人行善,常有機會,要報答耶穌,卻不常有機會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。」(12)雖然看起來有點浪費,但耶穌很快就要死了,她預先膏抹祂。
        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普天之下,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,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,作個記念。」(13)耶穌告訴我們要把握機會,做有意義的事,不要等到機會消失了,才在嘆息。許多人年輕力壯時,忙得一蹋糊塗,沒時間來服事神,關心家人,等到年老有空時,卻已經沒機會了,對世間不要過度投入,要適可而止,要回想是否有許多該盡的義務與責任沒做到。感覺上,現代人對長輩很少關心,就把他們丟在那裡,偶而問候一下,就覺得自己已經很盡責了。

三、猶大陰謀14- 16):
        「當下,十二門徒裡有一個稱為加略人猶大的,去見祭司長,」(14)猶大看耶穌有點浪費,心裡很不滿,他跟隨耶穌,原本希望耶穌成為君王,他做大官,有權有勢,後來發現這個盼望不可能實現,由於掌管錢囊,幾個月前就開始挪用公款,儘管看過許多神蹟,聽過許多道理,但信心軟弱,終於出了大錯。猶大是個積極、負責的人,甚至曾行過神跡,但滿腦子貪婪、野心與妒忌,這些不良個性,沒努力去改進,最後一切歸於虛空。
        信心是很奇妙的東西,人如果規矩的遵守誡命,自然會有信心,如果明知故犯,就會消失。今天許多信徒跟猶大差不多,跟隨耶穌只為了世間的福氣,當神沒賜給他,就離神遠去;更多的人是隨意犯罪,以為認罪悔改就沒事,結果信心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        「說:我把他交給你們,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﹖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。」(15)猶大厭惡了使徒所度的奔波、流蕩、受迫害的生涯,幾個月前就開始墮落的計劃,累積錢財,他看到困難和迫害正在增長,想在事情不可收拾之前,在耶穌的仇人中,討好幾個有權勢的人。雖然這邊寫給了三十塊,其實猶大這時還沒拿到錢,他們對他信不來,認為他只是個沒信用的小人而已,萬一錢到手就跑掉,那還得了,因此要一手交錢,一手交貨。
        「從那時候,他就找機會要把耶穌交給他們。」(16)他暗中與敵人的爪牙勾結,要找適當機會將耶穌出賣,只是對方覺得目前不是時候。

四、逾越節筵席17- 25):
        「除酵節的第一天,門徒來問耶穌說:你吃逾越節的筵席,要我們在哪裡給你預備﹖」(17)除酵節的第一天,也是逾越節當天,耶穌所過的逾越節比傳統的提前一天,因為旅程上的關係,有些加利利人守這一天,這是可接受的習俗,並沒違法。逾越節筵席在可十四17- 21, 路二十二14- 22, 約十三21- 30)也有記載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:你們進城去,到某人那裡,對他說:夫子說:我的時候快到了,我與門徒要在你家裡守逾越節。」(18)那是個利未人認識耶穌,每年帶領自己的僕人到耶路撒冷過節,他租下一個房間,為自己及那些在城裡沒親戚的人,準備逾越節晚餐。這回他租下一處尼哥底母,和約瑟亞利馬太的寬闊房舍作餐廳,他們兩個是成功的商人,經營礦石的開採及雕刻,在社會上有身分地位,是耶穌未公開的信徒。
        「門徒遵著耶穌所吩咐的就去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。」(19)當門徒告訴那利未人,耶穌將在他那裡守逾越節,他覺得很榮幸。
        「到了晚上,耶穌和十二個門徒坐席。」(20)餐桌是狹長的,人站在旁邊只能達到膝上半尺(兩尺)那麼高,其形狀像馬蹄鐵(U),在耶穌對面,半圓的內部留有餘地,可以自由地侍奉菜肴。在耶穌的右邊有約翰、大雅各、小雅各、巴多羅買,內側彎角的地方有多馬,挨近他的便是猶大。在耶穌左邊有彼得、安得烈、太,繼而在對面有西門,在內側彎角處是馬太和腓力。
        「正吃的時候,耶穌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。」(21)他們照傳統習俗吃烤的羔羊肉、苦菜、無酵餅、喝葡萄汁、唱詩篇,主那時正在分一道菜,把菜由一邊傳下去,吩咐猶大在另一邊分發,那時猶大與主坐在斜對面,耶穌一提到有人要出賣祂,使徒們非常震驚,那時主重複說,那人的手同我一起在桌子上,或是他的手同我一起蘸在盤子裡,這話的意思是,同我一起吃喝的十二人之一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就甚憂愁,一個一個的問他說:主,是我嗎﹖」(22)使徒很擔心自己會做錯事,因此雖然沒做甚麼,也詢問耶穌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回答說: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,就是他要賣我。」(23)耶穌說這話,不是向人告發猶大,因為蘸在同一盤子,是普通的用語,表示很親切的友誼,耶穌是想藉此警告猶大。
        「人子必要去世,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;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!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。」(24)耶穌注定要在極大的痛苦中死去,就算猶大沒出賣祂,這場苦難依然逃不掉,猶大會做錯事,因為太在乎屬世福氣,不追求靈性長進。今天不少信徒跟他差不多,哪天面對外在壓力,也會做出違背真理的事,這種人不要活在世上還比較好,辛苦一輩子,犯了大錯,最後掉進痛苦的深淵。
        「賣耶穌的猶大問他說:拉比,是我嗎﹖耶穌說:你說的是。」(25)事實與馬太寫的有點出入,彼得那時坐在耶穌後邊,面向約翰,示意他問主。約翰斜倚在耶穌右邊,把頭緊靠耶穌胸膛上,問主是誰。耶穌把一塊麵包裹著萵苣,遞給猶大,約翰就懂了,賜給蘸好的麵包一般表示愛與信任。(約十三22- 26)猶大也問,主是我嗎?耶穌溫和地看著他,以空泛的言詞答覆。耶穌這樣做是出於善意,為提醒猶大,並避免人們的懷疑。

五、為人洗腳:
        吃完逾越節筵席後,宴會主人帶僕人進來,把餐桌移開,椅子排成半圓形。主自己退到前廳,把外衣脫掉,束好短上衣,腰間繫上毛巾,有一端垂下,祂吩咐約翰拿著水盆,小雅各拿盛水的皮囊,跟在後面進入大廳。照著吃飯時的秩序,門徒各自赤腳坐在椅子上,約翰把水盆放在他們下面,雅各倒水,耶穌用手舀水來洗,然後用腰間毛巾擦乾。接著同雅各到下一位,約翰在每人洗後,把水倒在大廳中的盆子裡,拿著空盆回來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為門徒洗腳,這段馬太福音沒記載,四福音書只有約翰十三章有記錄,我特別將它加進來,是讓大家對事情先後次序有所了解。在洗腳之前,耶穌講了許多話,要他們反省、認罪、悔改、追求聖潔,因為祂就要離開他們了,可是他們還有許多缺點,還在爭論誰大誰小(路廿二24)。
        洗腳的目的,是要給他們留下榜樣,要大的服事小的,而不是作威作福。另外腳也代表行為,雖然人知道許多道理,很多地方卻仍出差錯,在耶穌離開前,象徵性的幫他們洗腳,意思是在他們離世之前,會幫他們把不良行為都改掉,這樣才能進天堂。另外,洗腳也有赦免的含意,因他們中間,有人出了大問題,這是給他最後的機會,如果不悔改,會被捨棄。
        在耶穌要求大家反省時,所有的人都憂傷地承認自己的罪,只有猶大例外。當耶穌給猶大洗腳時,祂把臉緊貼猶大的腳,用低沉的聲音,吩咐他好好反省,為過去一年的不忠,而且又是出賣者。不過猶大顯得若無其事,還同約翰說了幾句話,激起彼得的憤怒,對他說,猶大,主在對你講話,猶大說了幾句浮泛迴避的話。耶穌對猶大的講話,別的門徒沒注意到,因祂說話小聲,另外他們正忙著穿鞋子。

六、立聖餐禮(26- 30):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吃的時候,耶穌拿起餅來,祝福,就擘開,遞給門徒,說:你們拿著吃,這是我的身體;」(26)這邊提到耶穌設立聖餐禮,在教會裡這是非常重要的典禮,奇怪的是,聖經似乎沒特別描述,固然(太廿六26- 30, 可十四22- 25, 路廿二19, 20, 林前十一23- 26)都有提到,可是都幾節經節就簡單帶過,跟它的重要性,完全不成比例。
        在耶穌的吩咐下,宴會主人把桌子搬進來,放在大廳中央,鋪上桌布,上面再鋪一層紅的及一層白色的布。他們把聖餐杯由箱子裡拿出來,它附帶有六個小杯子,耶穌前面有薄而白的盤子,裡面裝有無酵餅。在歡迎和送別的宴會中,擘餅、分餅和由同一杯中飲酒,是自古就有的習俗,用來表示兄弟之愛或友情,現在耶穌把這習俗,提高到聖典的地位。
        聖餐禮可說是基督徒追求真理的總結,一個人要成為聖潔的人,第一要能分辨是非對錯,就是明白真理,這裡用無酵餅來代表,耶穌說這是祂的身體。人要看聖經仔細思考,才不會是非不清,像現代人不講倫理道德,感情錯亂,為所欲為,自私自利,自我中心,以為會很幸福,結果是生不如死。
        「又拿起杯來,祝謝了,遞給他們,說:你們都喝這個;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,為多人流出來,使罪得赦。」(27, 28)光明白真理還不夠,許多人知道卻做不到,因為人帶有罪性,那些罪性讓人難以遵行真理,惟一的方法就是換上新的、純潔的生命。新生命不是平白有的,是耶穌犧牲自己,將生命分給眾人,眾人才有辦法,將知道的真理行出來。因此耶穌的死,一方面為人付出贖價,讓人脫離黑暗國度;另一方面賜人新生命,讓人過得勝的生活。
        許多人會想,如果耶穌在世間活久一點,多行一些神蹟,多講一些道理,會有更多人來信。其實耶穌所講的道理已經夠多了,如果連簡單的都做不到,那麼講再多也沒用;耶穌所行的神蹟也很多,如果連這些都不信,那行再多也沒用。就像埃及人不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,儘管神行了許多可怕的神蹟,他們依然不在乎,只有行了滅長子之災後,才願意讓以色列人離開。人只有面對死亡,才會害怕,死的威脅一過,又故態復萌了。
        會信的早就信了,不信的,看再多,聽再多也是不信,因此我對興趣不大的讀者,就沒再寄文章給他們了。如果他們想看,自己來找,都找得到,如果不想看,我的文章也不會出現在他們眼前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在逾越節晚餐後設立聖餐禮,可以說舊約信徒是守逾越節,新約信徒不再守逾越節,而是以領聖餐禮來代替,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。逾越節的根本涵義,就象徵以後救世主,會以無罪羔羊的身分來拯救世人,它要吃無酵餅、羔羊肉、苦菜,象徵靈性長進,需領受真理、聖靈,經歷試煉,新約將它簡化為,領受主的肉與血,實質上並沒改變。逾越節的許多禮儀,正是走天路該注意的地方,舊約講得比新約更詳細,只是一般人看不懂。有興趣的人可自己參考 http://cysung123c.blogspot.tw/2015/05/10-12.html
        不管守逾越節或領聖餐禮,都只是一個儀式,並非多領幾次,靈性就會迅速長進,靈性的成長是日積月累,要常看聖經遵守誡命,多禱告,忍耐經歷試煉,一分努力,一分收穫,除此以外,別無捷徑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(約十四6)人是神所造,需再回到神裡面,就像一滴水,須回到大海,自從人被趕出伊甸園後,就再也回不去了,耶穌為人打開重回樂園的路,人要順從祂的帶領,效法祂的榜樣,這樣就能明白真理,得到豐盛的生命。今天許多人包括基督徒在內,不跟隨祂的腳步,過敬虔的生活,而是貪愛世界,縱慾狂歡;不學習真理,而是學些稀奇古怪的東西,或是扭曲真理;結果是生命枯乾,心情憂鬱,沒有希望,沒有未來,活在孤獨、冰冷的世界。神造人,沒要人過這種生活,是人自己找的。
        「但我告訴你們,從今以後,我不再喝這葡萄汁,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。」(29)這是耶穌在人間的最後一餐,活再久,對人也幫助有限,惟一能做的,就是把生命獻上,讓渴慕的人得著新生命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唱了詩,就出來往橄欖山去。」(30)這邊跳得太快,猶大也有領受餅跟葡萄汁,一領完立刻離開,去進行他出賣耶穌的計畫。接著耶穌對使徒講了許多重要道理,就是約翰福音十三30- 十七26所記載的,同時教他們如何主持聖餐禮,及用油祝聖信徒或膏抹病人,晚間八點45耶穌同使徒離開晚餐廳,經一條不常走的路,穿過約沙法山谷,往橄欖山。

七、血氣之勇31- 35):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,耶穌對他們說:今夜,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。因為經上記著說:我要擊打牧人,羊就分散了。」(31)羊是膽怯的動物,當牧人受攻擊,牠們會趕緊逃開,一般信徒的信心都很有限,當遇到突襲,大都會被嚇破膽,耶穌預先告訴他們,讓他們不至於過度驚慌。
        「但我復活以後,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。」(32)雖然一時看來耶穌的工作徹底失敗,但神有復活大能,會讓他們由失敗中重新站起來,會先他們一步,到平常工作的地方,去重整旗鼓。
        「彼得說: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,我卻永不跌倒。」(33)彼得看過那麼多神蹟,曾在水面上行走,不久前才聽過精采的講道,又領受主的肉與血,內心充滿熱情,很難想像自己會撇下耶穌獨自逃跑,因此堅決的否認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:我實在告訴你,今夜雞叫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」(34)耶穌告訴他,他不像自己所想的那麼堅強,就在今晚雞叫以前,他不只要跌倒,而且要連跌三次。這地方馬太、路加、約翰都寫雞叫以先,惟獨馬可寫雞叫兩次以先(可十四30, 31)。據我所知是一次,不是兩次,馬可福音是彼得告訴他的,這事應該彼得最清楚,怎麼反而是他弄錯了,可能的解釋是,他那天壓力太大了,以至於事情有點搞錯。
        「彼得說: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,也總不能不認你。眾門徒都是這樣說。」(35)不只彼得是這樣,很多人包括我們在內,也都自認為,自己不會做出不該做的事,偏偏事情往往出人預料,人是很脆弱的,常常不堪一擊。

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

馬太第廿五章 重點提示



        馬太福音整體來說很有秩序,一開始簡單介紹神所預備的救恩,及耶穌的來臨,接著很快就進入登山寶訓,把耶穌所講的重要真理,簡單的歸納在一起,然後敘述耶穌傳道時,一些比較奇特有特殊意義的事蹟及教導。前一章已提到猶太人即將面對的大災難,這章祂簡單做個總結,把信徒容易出錯的地方,再度提醒,因祂知道有不少信徒信得很迷糊,祂苦口婆心,想幫信徒進天堂,已經講這麼清楚,還考不及格,那就只能怪自己了。

一、充分預備1- 13):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,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。」(1)我們原本是罪人,思想行為很多地方都不乾淨,耶穌揀選我們,努力教導訓練,要把我們各方面都清乾淨,將來才能帶我們到天堂,與祂同住,永遠活在幸福中。祂是新郎,信徒是童女,意思是純潔沒被玷污,如果沾染污穢,那就不再是童女,全體信徒的集合體就是教會,是耶穌預備迎娶的新娘。
        「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,五個是聰明的。」(2)信徒有的聰明,有的愚昧,這裡指的是屬靈方面,不是屬世的,有的有屬靈眼光,知道世間是短暫的,天堂才是永遠的家鄉,他一切的努力,都是為天堂在做準備。有的比較愚昧,過度注重世間得失,時常拿世上成就,與別人做比較,不專心追求永生。
        「愚拙的拿著燈,卻不預備油;」(3)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不錯,沒明顯過失,常參與教會的活動,也有些好行為,就像一盞燈,能照亮週圍的人,但他們的油不太夠,意思是靈性比較軟弱,對真理認識有限,禱告上下的功夫不夠,當經歷比較重、比較久的試煉,就撐不下去,就像燈油耗盡,自動熄滅。
        「聰明的拿著燈,又預備油在器皿裡。」(4)聰明的信徒不貪愛世界,常在屬靈上下功夫,對天國路可能遇到的各種狀況,充分做好準備,時常禱告,忍耐經歷各種操練,在信心與忍耐上,累積不少經驗。
        「新郎遲延的時候,他們都打盹,睡著了。」(5)每個人信耶穌,剛開始有體驗,比較有信心,比較認真學習,期望早日去天堂享福;信久以後,因為對真理認識不夠,求的大都不合神的旨意,以至於得不到,結果信心越來越軟弱,信得迷迷糊糊,若有若無,最後就睡著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半夜有人喊著說:新郎來了,你們出來迎接他!」(6)半夜是最黑暗的時候,娶新娘都在白天,哪有人半夜才來,偏偏耶穌是半夜才來。半夜暗無天日,暗示著道德淪喪,是非顛倒,信仰迫害嚴重,正是耶穌來迎娶新婦的時候,平安順利時,分不出信心的真假,許多假信徒混在真信徒中,信仰迫害時,假信徒注重眼前的安危,會放棄信仰,那時才有辦法將真假分開。
        雖然神希望每個人都能進天堂,為了維持天堂的品質,讓每個在那裡的人都能很快樂,一些虛情假意、詭詐狡猾、勢利現實、骯髒污穢的人,神都會把他們淘汰掉,只讓那些謙卑善良、誠實守信、公義正直的人進入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。」(7)耶穌並非忽然向人顯現,而是當人長期禱告得不到後,忽然顯出祂的能力,讓人知道祂是活的,不是死的,祂沒垂聽,不表示離開我們,只是在考驗我們的真假。
        「愚拙的對聰明的說:請分點油給我們,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。」(8)軟弱信徒平時不努力,雖然別人一直勸他們要認真禱告,大都不當一回事,覺得別人大驚小怪,杞人憂天,自己信了那麼久,不是一向都好好的嗎?真的在患難的考驗下,很快就油枯燈滅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聰明的回答說:恐怕不夠你我用的;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吧。」(9)信心或是屬靈實力是無法轉讓的,而是你有多少,就是多少,就看平時下多少功夫,別人不知道,神卻完全清楚。有時看別人在試煉中,因為信心不足,非常煩惱,雖然拼命勉勵,但沒用,就是沒用,自己不努力,別人也幫不上忙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去買的時候,新郎到了。那預備好了的,同他進去坐席,門就關了。」(10)一棵樹要長大需好幾年的時間,靈性要到一定水準,也需有相當的時間,平時不努力,事到臨頭才拼命禱告,想立刻達到水準,那是不可能的,這就是不聽勸告,粗心懶惰的人應付的代價。
        「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,說:主啊,主啊,給我們開門!」(11)人本質上都有缺點,需花時間努力改進,神給人數十年的時間,好好為將來做準備,只是一般人都浪費時間,只顧吃喝玩樂,等到考試不及格,顯明他的真相,證明他是壞蛋,那時才苦苦哀求神,給他補考的機會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卻回答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我不認識你們。」(12)一個人信了數十年,靈性都沒進步,在考場中污穢的面目無法再隱藏,神也替他覺得可恥,不承認有這種信徒,今天許多信徒自認為必能進天堂,跟事實有明顯差距。就算神勉強給你補考的機會,那也不是件好事,畢竟你的成績,跟別人有一段距離。
        「所以,你們要警醒;因為那日子,那時辰,你們不知道。」(13)因此要趁早醒悟,努力打拼,不要心存僥倖,以為及格就好,以為可算準神甚麼時候來到,神不是那麼容易應付的,祂做事常出乎人的預料,自以為聰明的,常會吃大虧,老實的,比較佔便宜。

二、認真工作14- 30):
        「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,就叫了僕人來,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,」(14)神造活人,不是機器人,他要人自己思考,做有意義的事,因此在告訴人基本的原則後,就離開人,讓他獨立自主,善用理智。
        「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:一個給了五千,一個給了二千,一個給了一千,就往外國去了。」(15)神創造的是大千世界,各個生物都不一樣,免得太單調,他給每個人不同的才華,要他們妥善使用,造福人群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,另外賺了五千。」(16)有的人才能比較大,善加利用,做了不少造福人群的事,不過這是特例,大部分的人只造福自己,不會造福眾人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。」(17)有的才能比較小,但也認真工作,也有收穫,雖然少了些。
        「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,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。」(18)有些人覺得自己沒甚麼才能,就不努力,消極的態度,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,心想,反正到時我銀子能還你,沒遺失就好。同樣的,不少信徒不認真工作,自以為雖然沒立甚麼功勞,只要沒犯大毛病,神也不會對他怎樣。
        「過了許久,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,和他們算帳。」(19)神給人充分的時間,一轉眼幾十年就過去了,人都忘了要跟神交帳,神卻沒忘記。今天大部分的信徒,都迷失在世界中,都忘了要跟神交帳,得了絕症,都拼命求神讓他再活久一點,他還有某些事,還沒做完。神會懷疑,那麼長的時間,該做的事都沒做,只做些無關緊要的事,就算再給你時間,你真的會去做嗎?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,說:主啊,你交給我五千銀子。請看,我又賺了五千。」(20)賺五千的,很高興帶著辛勞的成果來交帳。
        「主人說:好,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;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。」(21)人生只有幾十年,這裡不是享福,而是考驗的地方,神要考驗一個人老實不老實,靠得住靠不住,才能決定是否能將重要的任務交給他。神創造幾十億的人,還有無數的動植物,這些並不是要毀滅,將來進入屬靈世界後,都需有人管理,神必須揀選適當的人,來做這些事。
        看世上的官員,認真的不多,摸魚的倒是不少,當官當個三五年,就學會貪污舞弊,至於在政界或商場打滾二三十年的,幾乎都弄得全身漆黑,少有例外。神不希望在天堂還發生這種事,因此把世間當考場,來篩選祂要的人,祂所要的就是善良不做壞事,能忠心執行任務,不瞞上欺下,欺世盜名。人生只是走馬看花,就算當了總統,也只是三五年就得下台,還要處處受批評。在天上神將幾十萬、幾百萬的人交你處理,你有極大的權力,沒人可隨意批評,否則會受嚴厲懲罰;不是數千年、數萬年,而是永永遠遠,除非犯了嚴重的錯;也不用選舉、拜託、欠人人情,那樣才像當官,有點尊嚴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二千的也來,說:主啊,你交給我二千銀子。請看,我又賺了二千。主人說:好,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;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。」(22, 23)賺兩千的,雖然比較少,但已盡了本分,也有應得的賞賜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一千的也來,說:主啊,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,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,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,」(24)有些人是社會的寄生蟲,只知道吃喝玩樂,其他甚麼事都不做,只會批評別人,卻不知道自己一無是處。
        「我就害怕,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。請看,你的原銀子在這裡。」(25)自己懶惰不說,花言巧語,找堆理由,說得頭頭是道,都是別人的錯,自己理由正當。
        「主人回答說: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,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,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,」(26)他是甚麼料子,神早就知道,他是又懶惰,又會說話,就靠一張嘴巴混飯吃。
        「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,到我來的時候,可以連本帶利收回。」(27)既然把神說得那麼壞,就要早點做好準備,怎樣交帳,懶得作工,至少放銀行也可生點利息,連這麼簡單的事都懶得做,可見有多懶。
        「奪過他這一千來,給那有一萬的。因為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;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。」(28, 29)人把神賜的恩典,越發使用,神給的就越多;越隱藏起來,越不用,神就收回,人體的很多器官,都有這現象,久不用,就會老化、萎縮。因此人要多做些對眾人有貢獻的事,這樣對別人與自己都有好處;太自私只顧自己,對別人固然沒幫助,最後自己也會受傷。
        「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;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。」(30)既然是寄生蟲,對群體無益,白佔位子,浪費飼料,感染無知的人,對群體造成傷害,只好把牠驅逐出境。

三、要有愛心31- 46):
        「當人子在他榮耀裡、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,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。」(31)雖然很多人信耶穌,但大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,如果真的相信神會來審判,生活會很謹慎,為將來做好準備,不會整天就只想賺大錢,追求享樂。
        「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。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,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,」(32)平常在教會大家都混在一起,分不出真假好壞,實際上有不少不良份子混在裡面。
        「把綿羊安置在右邊,山羊在左邊。」(33)人隱約的知道,但不敢確定,有時會誤判:神清楚的知道,但不明說,給人回頭的機會,當人不把握機會,等他到神面前,那就再也沒機會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: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,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;」(34)神造人,是要人來享福,不是來受苦的,只是他需先把人的缺點除掉,把好人壞人分開,這樣福氣才能持久,不是幾千年、幾萬年,而是永永遠遠。好人壞人混在一起,是很不公平的事,好人誠實、守信、奉公守法、不佔人便宜;壞人虛偽、奸詐狡猾,喜歡詐騙別人,把好人耍好玩的,處處佔人便宜。善惡不分開,世界永遠不太平,善惡需分開,才能得到各自應得的回報。
        「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,渴了,你們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留我住;我赤身露體,你們給我穿;我病了、你們看顧我;我在監裡,你們來看我。」(35, 36)能得到這福氣的,是那些有愛心,能體諒人,身體力行的人,而不是那些理論家,愛作秀的人。真的要服事人是很累的事,大部分需幫忙的人,是處在骯髒、卑微、不衛生的環境,對養尊處優的人來說,那是很累的事。
        「義人就回答說:主啊,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,給你吃,渴了,給你喝﹖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,留你住,或是赤身露體,給你穿﹖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,或是在監裡,來看你呢﹖」(37- 39)真的行善的人,不會計算自己做過多少好事,也不願讓人知道,也不願受表揚,只等神最後公平的判斷。
        「王要回答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」(40)每個人都希望來服事耶穌,那樣一本萬利,很合算,實際上祂不需要你的服事,需要你服事的,是那些屬於他的軟弱信徒,這種人非常多,只是一般人都勢利眼,看不起卑微的人,不會去做這種傻事,因為沒半點好處,人只會服事大人物,比較有利可圖。
        有些人是有愛心、樂意幫助人,要幫助人,自己需注意,有些人好吃懶做,厚臉皮裝可憐,甚至忘恩負義,恩將仇報,幫助他,反而害了自己。要看他有沒有良善,越是遵守真理、善良的人,越應幫助;越不遵守真理、缺少良善,越要有所保留;如果善惡不明,那只能有限度的幫助,要有所提防。
        「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:你們這被咒詛的人,離開我!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!」(41)雖然神是慈愛,但也是公義的,祂不喜歡懲罰人,既然已清楚說明,也給了那麼多時間去改進,人卻不當一回事,最後神只好公事公辦,人需為自己的惡行,付出代價。
        「因為我餓了,你們不給我吃,渴了,你們不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不留我住;我赤身露體,你們不給我穿;我病了,我在監裡,你們不來看顧我。」(42, 43)同樣是遵守真理的,就像一家人,應當有福同享,有難同當,在應該幫助時,卻袖手旁觀,只顧自己,這種事,神不允許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也要回答說:主啊,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,或渴了,或作客旅,或赤身露體,或病了,或在監裡,不伺候你呢﹖」(44)許多人都自認為對神很尊敬,哪曾怠慢過神。
        「王要回答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。」(45)這種不應有的事,信徒常常在做,自己卻不知道,我遇過許多信徒,都私下跟我說,教會裡許多人很勢利眼,看不起卑微貧窮的人,欺負弱小,讓他們有口難言,都不想再來教會了。我也不知該怎麼回答,聖經寫那麼清楚,人卻說的是一套,做的是另一套,大概人都不自我反省,以至於只會指責別人,卻不要求自己。
        「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;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去。」(46)辛苦半天以為會豐收,沒想到卻是可怕的懲罰,這是很悲哀的事,要常常自我省察,免得死得不明不白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這也表示他的生命並沒真正改變,依然是那個醜陋老的自我,他以為已經去舊換新了,實際上並沒有,目前許多信徒正是這樣。

四、結論:
        這章是耶穌結束傳道工作之前,對眾人最後的提醒,因為這是人常出錯的地方。首先對將臨的考驗,要做好充分準備,看現今世界,處處充滿罪惡,動盪不安,一大堆天災人禍,儘管人想盡辦法,想躲到最安全的地方,事情卻沒那麼容易,人算不如天算,真的神要讓患難臨到,人怎麼躲都躲不掉,跑得最快的,最早掉進陷阱。
        現代信徒都很大意,低估耶穌來臨前的考驗,以為耶穌說了兩千年,都還沒來,所以不用太擔心。其實耶穌說的話,對當時的人來說,不到三四十年,就已經完全實現了,是人聽不懂祂的話,不知道祂是用比喻在講,會錯祂的意思。要多禱告做好準備,現在的信徒這方面幾乎都不及格,我已經重複很多次了,無法再說甚麼。
        其次,人活著不能好吃懶做,要多做些對人群有貢獻的事,儘管神也許沒給你太多的恩賜,就你所有的,依然能對身邊的某些人,提供一些幫助,不用求回報,默默的付出,多年後會看到收成,就算世上沒有,天上也必然有。做事的秘訣就是要專心、恆心、不灰心,要多禱告,求神帶領你做有意義的事,然後就照原則去做,必然不會徒勞無功。
        最大的聖工就是禱告、背十字架,十字架是神加在你身上的,看過不少信徒,雖然規矩的遵守誡命,也沒犯明顯過錯,無奈在生活上、經濟上,各方面都遭遇許多阻礙挫折,身上也帶有不少病痛。比較軟弱,不明白真理的,免不了會發怨言,以為神都沒照顧他;但對明白真理,有信心的人來說,凡事都有神的美意,這不表示神離開你,有時是有些缺點需改進,有時是與耶穌同擔苦難,正在從事艱苦的屬靈爭戰,在短暫的苦難後,神的安慰就會臨到,也能看見努力的成果。
        因此不用煩惱要做甚麼工,只要努力禱告,靠聖靈的幫助,把十字架背好就夠了,那比做任何的工都累。
        進天國的條件是成為聖潔,但光是聖潔還不夠,還要有愛心,真理的根本精神是愛,不要學了一堆東西,卻把最基本的忘了(啟二1- 7)。愛是辛苦付出,照顧貧窮卑微的人,尤其是主內,規矩遵守真理的,更不應忽視,幫助他們可說是義務,要主動去幫助,勢利眼的人進不了天堂。行善要有智慧,不是把東西隨便亂送,自認為很有愛心,對不守真理,善於偽裝的,要小心,不要讓他們越變越詭詐,越來越不要臉。

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

馬太第廿四章 耶穌再臨



        這章提到末日災難,及信仰迫害,目前大部分信徒,所經歷的神蹟不多,信心有限,要他們去面對這些,會把許多人嚇跑。因此這章我們就跳過去,以後如果有必要,再說。
        但有些地方還是要提一下,許多人對這章的認識,根本上是錯的,很多地方耶穌是用比喻,不是明說,人們以為祂在講整個世界的結束,實際上祂在講,當神在一個地區作工,當祂撒下種子後,如何收割莊稼,將他們帶回天上,同時對該地區進行審判。這些事在當時已經完成,許多不信的人,已接受了應得的懲罰。
        「這世代還沒有過去,這些事都要成就。」(太廿四34)許多人以為耶穌說話不算話,已經過了兩千年,末日都還沒來到,因此對神的許多提醒,不放在心上,其實這句話早就實現了,只是不像人所想的那樣。
        有些人會想,為甚麼耶穌要用比喻,而不明說,「門徒進前來,問耶穌說:對眾人講話,為什麼用比喻呢?耶穌回答說: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,不叫他們知道。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;凡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,也要奪去。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,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,聽也聽不見,也不明白。」(太十三10- 13)很多人對真理沒甚麼興趣,只是聽聽好玩,這種人耶穌沒打算讓他們知道。
        在天國的比喻中,有些地方耶穌還有做解釋,這章幾乎完全沒解釋,許多名詞如冬天、安息日、日頭、月亮、星星、世界末日、閃電、鷹、屍首…,都有它象徵性的涵義,不像字面上所看到的那樣,因此這章很難懂,常被誤解。聖經是屬靈的,不受時間限制,在其他神作工的地方,事情依然會再出現,因此對有心人士來說,它仍然值得注意,說不定當你還活著,它們就忽然臨到。
        許多人對這章有興趣,因他們想知道末日會怎樣,該往哪裡逃。就像挪亞時代,當洪水臨到時,不管往哪裡逃,都是死路一條,方舟是惟一的活路。同樣的現今世界,罪惡滔天,處處動盪,不管往哪裡逃都不安全,耶穌是惟一的方舟。有些人雖然信耶穌,但只是掛名信徒,沒真正的屬靈生命,因此得不到庇護,要趁早努力,越深入主內,所得的庇護越大;越在外圍,所受的保護越有限。

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

馬太第廿三章 病入膏肓-2



六、忽略內在25, 26):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,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」(25)許多人只注重表面的行為,卻忽略內在的心思意念,心裡充滿不良意圖,想敲詐勒索,搞外遇、劈腿,礙於怕人發現,影響名譽而不敢做,哪天有適當機會,就想辦法把它實現。因此要控制你的心思意念,儘量避免接觸不良資訊,避開不良場所,不良夥伴,有空多禱告親近神,做服事人的工作,讓你的內心充滿良善,這樣污穢才不會入侵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這瞎眼的法利賽人,先洗淨杯盤的裡面,好叫外面也乾淨了。」(26)真理重要的是內在而不是外表,儘管表面看起來很守規矩、很虔誠,但內心怎樣,別人不知道,神才知道,也難怪各個宗教都有許多騙子,藉宗教騙財騙色。這正是為什麼我們反覆強調,要多禱告,忍耐經歷試煉,把老舊人去掉,換上新生命,因為只有這樣,你的裡面才能洗乾淨,裡面乾淨,外面自然就乾淨了,否則外面再怎麼洗,裡面依然是髒的,這正是羅馬書所要表達的重點,可惜大部分的人看不懂。

七、外好內爛(27, 28):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,外面好看,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。」(27)外面裝飾得很美,裡面卻充免污穢,不只假冒為善的政客、宗教領袖是這樣,一般人士也是如此。越到末日越是這樣,人利用科技的進步,各種化妝品,整形美容,把外表打扮得很漂亮,可是內在的心思、性情,卻越來越污濁。當你對他沒認識,常以為他很好,接觸越久,了解越多,越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,因此有句話說,因誤會而結合,因了解而分開。
        人常把問題怪到對方,卻很少自我檢討,道德的退化是普遍現象,現在已經沒人再提倫理道德了,你講這些,別人就說你虛偽,現代人都講究,想做甚麼就做甚麼,想說甚麼就說甚麼,不要壓抑、限制自己,要讓自我充分發揮。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,讓它充分發揮,結果就是天下大亂,人要學習克制自己的邪情惡慾,讓自己受真理的約束,一切才會上軌道。「禮義廉恥,國之四維,四維不彰,國乃滅亡。」
        自己先學好真理,明白是非對錯的準則,才有辦法教好你的後輩,他才不會走錯路,最後一輩子都毀了,看過許多人,家庭教育沒教好,最後下場很不好。你不把他教好,他會遭殃,你自己會首當其衝,他會替你惹來許多麻煩,希望他以後來奉養你,那是不可能,他只顧自己,不會管到你,當他來找你時,都是找你要錢,幾次沒給,態度就越來越差,甚至使用暴力,現在社會上已有不少「啃老族」,只知道吸毒、嫖妓、打電玩,不像人而像禽獸。
        要用真理來教導孩子,不要相信現代的心理學,人類的理論變來變去,可信度很低,常出錯,你用真理教導孩子,出了問題,神會替你負責;用人的理論教孩子,出問題,自己負責。教導孩子要把握時機,三四歲就要教導,常告訴他一些基本做人的道理,要他學習敬畏神,有空跟你一起禱告,讓他養成好習慣,小時不教,等青春期以後才教,那時為時已晚,只有自食苦果了。就像要改變樹枝的方向,早期容易,晚期就不可能了。
        小孩子所接觸的環境、刊物、卡通、遊戲、朋友都要留意一下,時代變化很快,環境污染厲害,許多色情、妖魔鬼怪的東西,都已滲透到裡面,一些不該發生的事,偏偏就是會發生,要提高警覺,魔鬼比你聰明多了,你想不到的地方,牠都想得到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也是如此,在人前,外面顯出公義來,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。」(28)一般人對宗教領袖都抱著很大的期望,希望藉著他們的帶領,找到正確方向,脫離人生這團迷霧。然而真正好的宗教領袖不多,有些人剛開始不錯,逐漸有名氣後,擋不住名利色情的誘惑,最後自己迷失了方向,不但自己受傷,也給許多對他有期望的人,帶來很大傷害。畢竟人只是人,不能對人有太高的期望,他只是告訴你一個方向,其他的路要自己走,要多禱告,倚靠聖靈的帶領,信心要建立在神身上,不是在人身上。

八、叛逆到底(29- 36):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建造先知的墳,修飾義人的墓,說:若是我們在我們祖宗的時候,必不和他們同流先知的血。」(29, 30)外表上看,他們很虔誠,認同先知的作為,懺悔自己的祖先所做的錯事。先知為何被殺呢?因為有眼無珠,不識時務,嚴厲指責百姓與領導者的錯誤,讓他們忍無可忍,需要殺他們才能洩憤,才能警告那些烏鴉,不再亂叫。他們有改正這些罪行嗎?沒有,依然不斷的重覆犯錯。
        「這就是你們自己證明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了。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!」(31, 32)大體上並非百姓反對耶穌,而是宗教領袖反對耶穌,他們認為是他們拿著真理的鑰匙,憑甚麼一個無學小民出來指導他們,人們可以訓練宗教領袖,但先知不是人所能訓練,那是神自己帶領的。舊約有四大先知書十二小先知書,先知的身分,各種階層都有,許多是無學小民,神的話臨到,他們就成了神的代言人。
        你們這些蛇類、毒蛇之種啊,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﹖」(33)當宗教逐漸墮落,那時宗教界就跟一般世界一樣,用各種手段、陰謀詭計爭權奪利,許多人的作為,就像兇殘的豺狼、毒蛇,表面上在傳揚真理,背地裡卻做許多污穢的事,偏偏又不知反省,自認為是神國裡的大人物,他們誤解神的公義,完全不知道,嚴厲的審判正在前頭等著他們。
        「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裡來,有的你們要殺害,要釘十字架;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裡鞭打,從這城追逼到那城,」(34)人犯罪作惡,罪有罪的代價,就像城牆有破口,不把破口堵起來,敵人就從那裡攻進來。先知警告人,哪些地方有破口,如果不堵起來就很危險,偏偏領導者認為,已經內憂外患了,不好好的為人民打氣,專說些威脅恐嚇的話,讓百姓灰心氣餒,不給你一點教訓,那還得了。不是百姓反對耶穌、先知,而是受到領導者的挑撥、誤導,把氣都出在神的工人身上。
        「叫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,從義人亞伯的血起,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。」(35)自古以來多少神的工人都壯烈犧牲,不只舊約時代,新約時代依然如此,直到世界末日,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下去,人無法從前人所犯的錯中,得到教訓,人只聽好話,聽不下逆耳之言,總認為自己沒問題,都是別人亂講。
        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一切的罪都要歸到這世代了。」(36)耶穌說完這句話,過不了多久,整個猶太地大亂,死的死,逃的逃,苟延殘喘的,流落他鄉任人欺壓。對他們那一代的人,這句話是實現了。神是公義的,我們要思考,現代人的罪孽遠超過他們,已經數十年沒世界大戰了,就像地裡累積了許多能量,當能量釋放出來,後果會不堪設想。

九、公義審判(37- 40):
        「耶路撒冷啊,耶路撒冷啊,你常殺害先知,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。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,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,只是你們不願意。」(37)神愛選民,也愛一切祂所創造的人,想盡辦法告訴他們,做人應守規矩,不要犯罪,這樣祂才有辦法施恩給人。無奈人目中無神,把真理踩在腳下,犯罪作惡,任意對待神差來的工人。罪有罪的苦果,犯罪總需付出代價,自從亞當犯罪後,神為人預備救恩,要拯救一切有心悔改的人,可惜許多人不聽祂的呼喚,在世界追歡尋樂,結局是一片黑暗。世人固然如此,選民如果不認真追求真理,處處跟神唱反調,像猶太民族一樣,前途也會很淒涼。
        「看哪,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。」(38)人都希望有一處安定美麗的家園,可以來享受人生,只是「順天則昌,逆天則亡。」當人任意叛逆神,目中無神,就注定成為無家可歸的遊民,四處流浪,任人驅趕。
        「我告訴你們,從今以後,你們不得再見我,直等到你們說: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。」(39)從耶穌說這句話到現在,兩千年來猶太人中,似乎再也沒出現先知型的人物,先知奉神的名,提醒人該改進的事,人等閒視之,不當一回事,甚至嘲笑虐待,最後神就不再給機會了。同樣的,基督徒如果對神反覆提醒的事,置之不理,自認為一切都很好,最後也會被拋棄,唯有等候公義的審判。

十、結論:
        選民的錯常因領導者出了問題,這章講到當時領導者所犯的錯,值得我們做為鑑戒,免得跟他們犯同樣的錯。首先要身體力行,自己做不到的,就不要要求別人,要要求別人,自己需先能做到。要帶領別人走天路,必須自己先走過,打贏那場仗,才有辦法來帶領別人,才不會把別人帶錯路。
        其次不要貪慕虛榮,學習做個沒沒無聞的人,世人都是做給人看,要得人的稱讚,我們不要做這種事,不做給人看,而是做給神看。別人的批評論斷隨他去,人是善變、無知的,所做的判斷常出差錯,且變來變去,今天把你捧到天上,明天就把你踩在腳下。不要因為別人的話而患得患失,做自己當做,走自己當走的路,一切自有神公義的審判。
        第三,人的話常靠不住,許多人講得頭頭是道,其實是胡說八道,扭曲事實,人為了爭權奪利,常昧著良心,表面上正義凜然,實際上在抵擋真理。不用跟別人爭辯,好好親近神,求神賜你眼光,保守你遠離騙子,不要被壞蛋牽著鼻子走。有些人有嫉妒心,當他看見別人有好行為,而自己沒有,就造謠抹黑別人,尤其是一些一向被捧得高高的人,當他發現別人比他出色,就很不是滋味,想辦法打擊別人。
        第四,糊塗熱心是常有的事,許多狂熱份子都由此而來,根本原因是不明白真理,別人怎麼講,就怎麼信,沒經過理智的思考。真理不是空頭理論,不是死的條文,而是跟生命結合,在生活中實際行出來,造福自己與別人。許多人抓不住真理的精神,跟在別人後面,做一堆枝節瑣碎的事,忙了老半天,沒半點進步,反而越來越退步。
        第五,本末倒置是很常犯的錯,每個信徒都知道禱告很重要,但真的認真禱告的卻很少,因為都被抓去做一堆有的沒的。教會舉辦各種活動,看起來很熱鬧,每個都很重要,都需要去捧場,免得太難看,實際上那些活動,常是中看不重用,努力半天,收穫少得可憐。
        佈道會、福音茶會、慕道者聯誼會,似乎熱心傳福音,真正有心的能有幾個,許多只是來吃點心、聊天,浪費大家的時間、金錢。如果你是個牧人,你所照顧的羊,迷失、有病、髒兮兮的一大堆,主人還放心把新的羊讓你照顧嗎?先把現有的照顧好再說吧。
        一天到晚在靈修會,其實所講的早就知道了,講再多次也是一樣,許多東西不是不知道,而是做不到,因為大部分的信徒,包括福音工人,都還沒經歷去舊換新的過程,老的自我還在,就算很努力,老毛病依然去不掉。怎麼知道沒去舊換新,當彼此不能和睦同心,團結合作,那就表示還沒更新,黑的跟白的無法混在一起,當雙方都是白的,卻無法在一起,表示彼此還有缺陷,仍須努力。
        要去舊換新惟一的方法,就是認真禱告,忍耐經歷試煉,不要花那麼多時間,做一堆沒意義的事,好好的到神面前禱告,找幾個熱心服事神的信徒一起禱告,每天花半小時或更久的時間,只要一個教會有三、五個,或一、二十個信徒認真禱告,兩三年後,整個教會就會逐漸上軌道,不再死氣沉沉。讓聖靈帶領你,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。
        第六,另一個常見的錯就是忽略內在,人都注重外表忽略內在,因為外表看得見,內在看不到,實際上有內在才有外表,失去內在,外在遲早會垮。領導者就像船的掌舵,他指引信徒的方向,人的時間有限,當把時間都放在外在,花在內在的時間就很有限,反之亦然。舉例來說,當信徒整天都在練習樂器,唱讚美詩,可唱出優雅的詩歌很感動人,得到許多讚賞,但背後他需下多少的苦功,還剩多少時間禱告。
        目前的信徒大多是有外在沒內在,有許多外在活動,真正在神前禱告的,少得可憐,結果是中看不重用,似乎很熱心做聖工,實際上遇到試煉,三兩下就落荒而逃,惡者對這種信徒,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裡。真正有實力的信徒,是花很多時間在禱告,忍耐經歷各種試煉,再接再厲,不發怨言,一步步過關斬將,他們沒甚麼才華,不受人重視,一般信徒覺得他們沒甚麼,但惡者知道他們不是好惹的,把許多人從黑暗中救出來,真正能開疆闢土的,正是這種信徒,其他的只是湊熱鬧而已,但這樣的信徒,少之又少。
        第七,最糟的是外好內爛,裡面有許多污穢,不知反省改進,外表還裝做很虔誠、很內行的樣子,藉此奪權、騙財、騙色,在短暫的得意後,下場都很淒涼,這種人實際上是不少,每個人都需儆醒,求神保守,免得自己變成這種壞蛋。
        第八,有些人很叛逆,不管對錯,想怎樣就怎樣,你越說,他越故意,不只對人如此,對神也一樣。他以為別人拿他沒辦法,了不起就是一死了之,其實對神來說是簡單的要死,祂隨便一出手,人就求生不能,求死不得了。就像保羅未信主之前,到處迫害信徒,非常威風,神讓他忽然眼睛看不到,他就甚麼都沒了(徒九1- 9)。屬靈世界沒有死,人無法用死來逃避神的懲罰,如果故意要跟神作對,注定要永遠活在極大的痛苦中。
        第九,神是公義的,不管是非對錯,最後都有公平的審判,在世上常有是非顛倒,惡人耀武揚威,好人被踩在腳下的事,這是神對人的考驗,看他是否因此而改變,還是能繼續堅持做人的原則,有不少人在這考驗下被淘汰,天堂只讓真正善良的人進入,神不會過分考驗人的信心,當祂證明你是有原則的人後,就讓你離開考場了。

馬太第廿三章 病入膏肓-1



        前面兩章提到猶太人的一些問題,信徒沒好行為,往往是領導者出了問題,把信徒帶錯路,在宗教上文士、法利賽人是百姓的指導者,常被捧得高高的,容易因此而驕傲自大,結果失去謹慎,偏離正路,我們在這方面要注意。

一、光說不做1- 4):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﹐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,」(1)耶穌是對眾人講道,但祂受到當權者的打壓,他們說祂有問題,禁止群眾接近他,再加上祂沒甚麼身分地位,沒上過學校,一些知識份子不來親近他。
        「說: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,」(2)領導者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,然而人如果不謹慎自己的行為,只聽好話,不接受別人的勸告,久了會失去謙卑的心。
        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,你們都要謹守遵行;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;因為他們能說,不能行。」(3)說得到,做不到,處處要求別人,卻不要求自己,這是常有的事,可說是人不良的本性,除非人常自我反省,懇求聖靈的幫助,將這缺點除掉,否則難免都有這毛病。要求別人之前,要先要求自己,因此我們一再強調,禱告的重要性,當信徒、領導者都疏懶禱告時,結果必然如此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,擱在人的肩上,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。」(4)嘴巴說很容易,真的去做就很難,審判時不是你說了甚麼精彩的道理,而是你是否真的把真理行出來。許多人講道沒能力,因為他們所說的,自己都做不到,這種人聖靈不會與他同工,自然講道沒力,要進天國必須在攻克己身上下功夫,日子輕鬆好過的,很難進天堂。以色列人進迦南地,是四十年的時間,白天曬太陽,晚上吹冷風,過枯燥的曠野生活,所煉出來的。

二、貪慕虛榮5- 12):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,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,衣裳的繸子做長了」(5)不只是他們,其實絕大部分的人,做事都是做給人看,要得人的稱讚,就算做聖工也一樣,搶著要做領袖,當有人稱讚,就拼命做,似乎很熱心,沒人稱讚,就提不起勁了。「你們要小心,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,故意叫他們看見,若是這樣,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。」(太六1)行善要默默的做,不叫人知道。
        「所以,你施捨的時候,不可在你前面吹號,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,故意要得人的榮耀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。」(太六2)不論古今,總有不少人喜歡到處宣傳,做了多少公益活動,有些是出於愛心,也有不少是別有用心,只是人們一時看不出來而已。有不少作惡的人,用這種方式在漂白,人不知道,但神看得很清楚,到頭來是白費工夫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施捨的時候,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,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。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」(太六3, 4)因此不管行善、做聖工、禱告、為真理的緣故受苦(背十字架),都要默默的做,不要到處宣傳,只從神那裡得回報,不從人這邊得稱讚。
        「喜愛筵席上的首座,會堂裡的高位,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,稱呼他拉比(拉比就是夫子)。」(6, 7)許多人有貪慕虛榮的壞習慣,都要別人把他捧得高高的,你不奉承他,只要有機會,就儘量打壓你。有些人在安排聖工,選立組長,就趁機動手腳,結果安排一些不適任的人,擔任重要職務,真的熱心作工的,卻被擺在一邊,他到底在為神做工,還是為自己,這種教會還有希望嗎?
        「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,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;你們都是弟兄。」(8「拉比」是猶太教中教師階級的尊稱,一般猶太人以此稱呼文士。有些人喜歡高人一等,處處教導別人,好像自己很有學問、有經驗、很了不起的樣子。教會是一個大團體,為了保持它的秩序,難免有尊卑大小,否則會亂成一團,然而每個人神都珍惜,都有他應得到的尊重,不因身分不一樣,就藐視卑微的人,耶穌是我們共同的主人,我們都是祂的肢體。耶穌會這樣提起,因為在猶太人中,一些無學小民常被文士看輕,實際上一些單純的老百姓,他們謙卑誠實有愛心,雖然沒甚麼學問,但在神眼中,他們的靈性比那些有學問的人好多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,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,就是在天上的父。」(9)在世上我們有肉身的父母,但那只是今生暫時的,當我們脫離肉體後,這層關係就不存在了,雖然你認得他,他認得你,但彼此的緣分已盡,依據各人的善惡,各有不同的歸宿,神才是我們靈魂的父親。
        「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,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,就是基督。」(10)當我們還在世上,都還在學習的階段,還有該改進的地方,不要處處要指導別人,要效法耶穌,祂才是我們該學習的榜樣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中間誰為大,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。」(11)總而言之,就是不要高高在上,作威作福,喜歡出風頭,要謙卑一點,以服事人的心,與別人和睦相處。
        「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;自卑的,必升為高。」(12)自古以來無數的個人、家族與國家的興衰,幾乎都可用這句話來做總結,剛開始卑微落魄,就發憤圖強,等到強大後,就忘了自己原來的面貌,驕傲自大,任意妄為,過不多久,就凋謝枯萎了。看這二三十年來,歐美國家與中國的關係,也正是如此,許多事說變就變,完全出乎人的預料。如果不想太早凋謝,那就學好謙卑,遵行真理,用愛心來幫助別人,才能永遠住在神的恩典中,否則累積再多的財富,再堅強的國力,也遲早會崩潰,只是這句話很少人聽得下去。
        「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」,這句話沒錯,「自卑的,必升為高」,未必像人所想的,窮久了,就一定會富有,而是要謙卑自省,改過向善,追求長進,這樣神會給你高升的機會;如果好吃懶做,無恥耍賴,恐怕會永遠窮下去。

三、抵擋真理(13, 14):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正當人前,把天國的門關了,自己不進去,正要進去的人,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。」(13)雖然許多人在傳耶穌,各有一套理論,把外行人弄得頭昏腦脹,實際上對真理有深刻認識的並不多,大都是人云亦云,把前人所教的,死記活吞,原封不動的灌輸給別人。要明白真理,一方面知道的地方要認真遵行;另外要常禱告親近神,才不會迷路;最好有熱心的同工互相扶持,過於自信,有時會被邪靈欺騙。
        有些人是很熱心,只是受到錯誤的教導,先入為主,再來就一路錯下去,沒仔細想想,自己所信的到底對不對,只要跟他所認知的不一樣,就一概否認,自己不信就算了,別人想參考也一律阻止。
        是與非,耶穌告訴我們兩個原則,首先天國路門小、路窄、不好走,找到的人不多,如果別人告訴你,進天國的門檻很容易,日子輕鬆好過,恐怕你是走錯路了,大部分的人正走在這條路上(太七13, 14)。
        其次要知道,帶領你的人是真牧人,還是假的,真牧人過的是聖潔的生活,在錢財、色情上清清白白,不與人爭權奪利,不出風頭。假牧人在人前很清白,人後是另一套,除非你跟他很熟,否則容易受騙。要認清他,需從他所結的果子來看,真牧人所帶出來的信徒,有真正的好行為,假牧人所帶出來的,沒甚麼好品行,只是掛名信徒(太七15- 20)。
       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侵吞寡婦的家產,假意做很長的禱告,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罰。」(14)假牧人善於偽裝,專做表面工夫,外表很虔誠,私下做許多不為人知的壞事,從前的寡婦沒受甚麼教育,不明白法律條款,有些財產被假意幫助她的人給私吞了。人假冒偽善,趁機吞吃人,做人沒良心,將來要受更重的刑罰。

四、糊塗熱心15):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,勾引一個人入教,既入了教,卻使他作地獄之子,比你們還加倍。」(15)自己是甚麼樣的人,所帶出來的信徒,就是甚麼樣子。世上有許多宗教狂熱份子,蠻橫不講理,用殘暴的手段殺人,卻自認為在服事神,就像耶穌說的「時候將到,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。他們這樣行,是因未曾認識父,也未曾認識我。」(約十六2, 3
        熱心服事神是好事,但需加上屬靈智慧,能分辨是非對錯,否則成事不足,敗事有餘,許多人對宗教反感,因為有些狂熱分子,做出違反理性的事,給世界帶來嚴重動盪,干擾平靜的生活。他們不明白甚麼叫做真理,真理就是「行公義,好憐憫,存謙卑的心,與神同行。」(彌六8)幫助人脫離黑暗,走向光明就是與神同行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人做事,都照真理的原則在做,他會給自己與所處的環境帶來秩序,而不會亂成一團,因為神就是秩序,祂從空虛混沌,造出這美麗的世界。當人在世上越來越多,目中無神,自己做王,結果到處都是一片混亂,互相殘殺,造出核子彈準備自我毀滅,這就是所謂的人定勝天。
        因此人應該努力學習真理,遵行真理,不要糊塗熱心,這樣對自己與別人才有好處,才不至於傷到自己與別人。明白真理沒那麼容易,尤其是如果帶領的人把人帶錯了,那時許多人都會受傷。

五、本末倒置16- 24):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瞎眼領路的有禍了!你們說:凡指著殿起誓的,這算不得什麼;只是凡指著殿中金子起誓的,他就該謹守。」(16)說謊本身就不應該,何況指著聖殿起誓,又違背誓言,更是不可原諒,他們卻認為沒關係,實在很奇怪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無知瞎眼的人哪,什麼是大的﹖是金子呢﹖還是叫金子成聖的殿呢﹖」(17)大概他們認為聖殿主要是石頭所構成,石頭比較不值錢,金子比較值錢,因此指著石頭所發的誓,可以不算,指著金子才算。實際上是聖殿使金子成聖,如果沒聖殿,金子就算不得甚麼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又說:凡指著壇起誓的,這算不得什麼;只是凡指著壇上禮物起誓的,他就該謹守。」(18)同樣的事發生在祭壇上,他們把重要的,跟次要的,次序弄顛倒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瞎眼的人哪,什麼是大的﹖是禮物呢﹖還是叫禮物成聖的壇呢﹖」(19)輕重不分,捨本逐末,是常見的事,不只他們這樣,今天依然如此。無數的人追求短暫的世間福氣,卻不下功夫追求永生;小孩子成績不理想就很擔心,遠離真神,與世俗同流合污,卻半點也不著急,將來如何向神交帳?
        「所以,人指著壇起誓,就是指著壇和壇上一切所有的起誓;人指著殿起誓,就是指著殿和那住在殿裡的起誓人指著天起誓,就是指著神的寶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。」(20- 22)做人講究信用,不能隨便欺騙人,別人可以一時被騙,但遲早會發現,到時信用破產,從此對他再也不相信,發甚麼誓都沒用。撒謊的人無法進天堂(啟廿一8),能進天堂的都是誠實人,想進天堂的要把這壞習慣改掉,人沒做甚麼壞事就不須撒謊,需要撒謊,常因有某些壞事,怕別人知道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將薄荷、茴香、芹菜,獻上十分之一,那律法上更重的事,就是公義、憐憫、信實,反倒不行了。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;那也是不可不行的。」(23)猶太人注重表面、物質上的奉獻,卻忽略更重要內在的奉獻,也就是要敬神愛人,因此神才說「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心卻遠離我」(太十五8)「那真正拜父的,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,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。」(約四23
        今天許多信徒注重聚會,參加教會活動,覺得自己很熱心,是標準信徒,實際上家中禱告靈修的時間卻很少,信徒間有不少詐騙、搶奪別人財物的事,嫉妒分爭、批評論斷更是常見,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問題,自己卻不知道。
        「你們這瞎眼領路的,蠓蟲你們就濾出來,駱駝你們倒吞下去。」(24)事情有輕重大小,哪些比較重要,哪些是其次,重要的先做好,再做次要的。先校正自己的缺失,不要傷害人,亂搞男女關係,詐騙、偷竊、搶奪,再來作工服事神,先有好品行,財物上的奉獻是其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