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兩章提到猶太人的一些問題,信徒沒好行為,往往是領導者出了問題,把信徒帶錯路,在宗教上文士、法利賽人是百姓的指導者,常被捧得高高的,容易因此而驕傲自大,結果失去謹慎,偏離正路,我們在這方面要注意。
一、光說不做(1- 4):
「那時﹐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,」(1)耶穌是對眾人講道,但祂受到當權者的打壓,他們說祂有問題,禁止群眾接近他,再加上祂沒甚麼身分地位,沒上過學校,一些知識份子不來親近他。
「說: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,」(2)領導者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,然而人如果不謹慎自己的行為,只聽好話,不接受別人的勸告,久了會失去謙卑的心。
「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,你們都要謹守遵行;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;因為他們能說,不能行。」(3)說得到,做不到,處處要求別人,卻不要求自己,這是常有的事,可說是人不良的本性,除非人常自我反省,懇求聖靈的幫助,將這缺點除掉,否則難免都有這毛病。要求別人之前,要先要求自己,因此我們一再強調,禱告的重要性,當信徒、領導者都疏懶禱告時,結果必然如此。
「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,擱在人的肩上,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。」(4)嘴巴說很容易,真的去做就很難,審判時不是你說了甚麼精彩的道理,而是你是否真的把真理行出來。許多人講道沒能力,因為他們所說的,自己都做不到,這種人聖靈不會與他同工,自然講道沒力,要進天國必須在攻克己身上下功夫,日子輕鬆好過的,很難進天堂。以色列人進迦南地,是四十年的時間,白天曬太陽,晚上吹冷風,過枯燥的曠野生活,所煉出來的。
二、貪慕虛榮(5- 12):
「他們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,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,衣裳的繸子做長了,」(5)不只是他們,其實絕大部分的人,做事都是做給人看,要得人的稱讚,就算做聖工也一樣,搶著要做領袖,當有人稱讚,就拼命做,似乎很熱心,沒人稱讚,就提不起勁了。「你們要小心,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,故意叫他們看見,若是這樣,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。」(太六1)行善要默默的做,不叫人知道。
「所以,你施捨的時候,不可在你前面吹號,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,故意要得人的榮耀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。」(太六2)不論古今,總有不少人喜歡到處宣傳,做了多少公益活動,有些是出於愛心,也有不少是別有用心,只是人們一時看不出來而已。有不少作惡的人,用這種方式在漂白,人不知道,但神看得很清楚,到頭來是白費工夫。
「你施捨的時候,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,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。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」(太六3, 4)因此不管行善、做聖工、禱告、為真理的緣故受苦(背十字架),都要默默的做,不要到處宣傳,只從神那裡得回報,不從人這邊得稱讚。
「喜愛筵席上的首座,會堂裡的高位,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,稱呼他拉比(拉比就是夫子)。」(6, 7)許多人有貪慕虛榮的壞習慣,都要別人把他捧得高高的,你不奉承他,只要有機會,就儘量打壓你。有些人在安排聖工,選立組長,就趁機動手腳,結果安排一些不適任的人,擔任重要職務,真的熱心作工的,卻被擺在一邊,他到底在為神做工,還是為自己,這種教會還有希望嗎?
「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,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;你們都是弟兄。」(8)「拉比」是猶太教中教師階級的尊稱,一般猶太人以此稱呼文士。有些人喜歡高人一等,處處教導別人,好像自己很有學問、有經驗、很了不起的樣子。教會是一個大團體,為了保持它的秩序,難免有尊卑大小,否則會亂成一團,然而每個人神都珍惜,都有他應得到的尊重,不因身分不一樣,就藐視卑微的人,耶穌是我們共同的主人,我們都是祂的肢體。耶穌會這樣提起,因為在猶太人中,一些無學小民常被文士看輕,實際上一些單純的老百姓,他們謙卑誠實有愛心,雖然沒甚麼學問,但在神眼中,他們的靈性比那些有學問的人好多了。
「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,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,就是在天上的父。」(9)在世上我們有肉身的父母,但那只是今生暫時的,當我們脫離肉體後,這層關係就不存在了,雖然你認得他,他認得你,但彼此的緣分已盡,依據各人的善惡,各有不同的歸宿,神才是我們靈魂的父親。
「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,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,就是基督。」(10)當我們還在世上,都還在學習的階段,還有該改進的地方,不要處處要指導別人,要效法耶穌,祂才是我們該學習的榜樣。
「你們中間誰為大,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。」(11)總而言之,就是不要高高在上,作威作福,喜歡出風頭,要謙卑一點,以服事人的心,與別人和睦相處。
「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;自卑的,必升為高。」(12)自古以來無數的個人、家族與國家的興衰,幾乎都可用這句話來做總結,剛開始卑微落魄,就發憤圖強,等到強大後,就忘了自己原來的面貌,驕傲自大,任意妄為,過不多久,就凋謝枯萎了。看這二三十年來,歐美國家與中國的關係,也正是如此,許多事說變就變,完全出乎人的預料。如果不想太早凋謝,那就學好謙卑,遵行真理,用愛心來幫助別人,才能永遠住在神的恩典中,否則累積再多的財富,再堅強的國力,也遲早會崩潰,只是這句話很少人聽得下去。
「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」,這句話沒錯,「自卑的,必升為高」,未必像人所想的,窮久了,就一定會富有,而是要謙卑自省,改過向善,追求長進,這樣神會給你高升的機會;如果好吃懶做,無恥耍賴,恐怕會永遠窮下去。
三、抵擋真理(13, 14):
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正當人前,把天國的門關了,自己不進去,正要進去的人,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。」(13)雖然許多人在傳耶穌,各有一套理論,把外行人弄得頭昏腦脹,實際上對真理有深刻認識的並不多,大都是人云亦云,把前人所教的,死記活吞,原封不動的灌輸給別人。要明白真理,一方面知道的地方要認真遵行;另外要常禱告親近神,才不會迷路;最好有熱心的同工互相扶持,過於自信,有時會被邪靈欺騙。
有些人是很熱心,只是受到錯誤的教導,先入為主,再來就一路錯下去,沒仔細想想,自己所信的到底對不對,只要跟他所認知的不一樣,就一概否認,自己不信就算了,別人想參考也一律阻止。
是與非,耶穌告訴我們兩個原則,首先天國路門小、路窄、不好走,找到的人不多,如果別人告訴你,進天國的門檻很容易,日子輕鬆好過,恐怕你是走錯路了,大部分的人正走在這條路上(太七13, 14)。
其次要知道,帶領你的人是真牧人,還是假的,真牧人過的是聖潔的生活,在錢財、色情上清清白白,不與人爭權奪利,不出風頭。假牧人在人前很清白,人後是另一套,除非你跟他很熟,否則容易受騙。要認清他,需從他所結的果子來看,真牧人所帶出來的信徒,有真正的好行為,假牧人所帶出來的,沒甚麼好品行,只是掛名信徒(太七15- 20)。
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侵吞寡婦的家產,假意做很長的禱告,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罰。」(14)假牧人善於偽裝,專做表面工夫,外表很虔誠,私下做許多不為人知的壞事,從前的寡婦沒受甚麼教育,不明白法律條款,有些財產被假意幫助她的人給私吞了。人假冒偽善,趁機吞吃人,做人沒良心,將來要受更重的刑罰。
四、糊塗熱心(15):
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,勾引一個人入教,既入了教,卻使他作地獄之子,比你們還加倍。」(15)自己是甚麼樣的人,所帶出來的信徒,就是甚麼樣子。世上有許多宗教狂熱份子,蠻橫不講理,用殘暴的手段殺人,卻自認為在服事神,就像耶穌說的「時候將到,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。他們這樣行,是因未曾認識父,也未曾認識我。」(約十六2, 3)
熱心服事神是好事,但需加上屬靈智慧,能分辨是非對錯,否則成事不足,敗事有餘,許多人對宗教反感,因為有些狂熱分子,做出違反理性的事,給世界帶來嚴重動盪,干擾平靜的生活。他們不明白甚麼叫做真理,真理就是「行公義,好憐憫,存謙卑的心,與神同行。」(彌六8)幫助人脫離黑暗,走向光明就是與神同行。
如果人做事,都照真理的原則在做,他會給自己與所處的環境帶來秩序,而不會亂成一團,因為神就是秩序,祂從空虛混沌,造出這美麗的世界。當人在世上越來越多,目中無神,自己做王,結果到處都是一片混亂,互相殘殺,造出核子彈準備自我毀滅,這就是所謂的人定勝天。
因此人應該努力學習真理,遵行真理,不要糊塗熱心,這樣對自己與別人才有好處,才不至於傷到自己與別人。明白真理沒那麼容易,尤其是如果帶領的人把人帶錯了,那時許多人都會受傷。
五、本末倒置(16- 24):
「你們這瞎眼領路的有禍了!你們說:凡指著殿起誓的,這算不得什麼;只是凡指著殿中金子起誓的,他就該謹守。」(16)說謊本身就不應該,何況指著聖殿起誓,又違背誓言,更是不可原諒,他們卻認為沒關係,實在很奇怪。
「你們這無知瞎眼的人哪,什麼是大的﹖是金子呢﹖還是叫金子成聖的殿呢﹖」(17)大概他們認為聖殿主要是石頭所構成,石頭比較不值錢,金子比較值錢,因此指著石頭所發的誓,可以不算,指著金子才算。實際上是聖殿使金子成聖,如果沒聖殿,金子就算不得甚麼。
「你們又說:凡指著壇起誓的,這算不得什麼;只是凡指著壇上禮物起誓的,他就該謹守。」(18)同樣的事發生在祭壇上,他們把重要的,跟次要的,次序弄顛倒。
「你們這瞎眼的人哪,什麼是大的﹖是禮物呢﹖還是叫禮物成聖的壇呢﹖」(19)輕重不分,捨本逐末,是常見的事,不只他們這樣,今天依然如此。無數的人追求短暫的世間福氣,卻不下功夫追求永生;小孩子成績不理想就很擔心,遠離真神,與世俗同流合污,卻半點也不著急,將來如何向神交帳?
「所以,人指著壇起誓,就是指著壇和壇上一切所有的起誓;人指著殿起誓,就是指著殿和那住在殿裡的起誓;人指著天起誓,就是指著神的寶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。」(20- 22)做人講究信用,不能隨便欺騙人,別人可以一時被騙,但遲早會發現,到時信用破產,從此對他再也不相信,發甚麼誓都沒用。撒謊的人無法進天堂(啟廿一8),能進天堂的都是誠實人,想進天堂的要把這壞習慣改掉,人沒做甚麼壞事就不須撒謊,需要撒謊,常因有某些壞事,怕別人知道。
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將薄荷、茴香、芹菜,獻上十分之一,那律法上更重的事,就是公義、憐憫、信實,反倒不行了。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;那也是不可不行的。」(23)猶太人注重表面、物質上的奉獻,卻忽略更重要內在的奉獻,也就是要敬神愛人,因此神才說「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心卻遠離我」(太十五8)「那真正拜父的,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,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。」(約四23)
今天許多信徒注重聚會,參加教會活動,覺得自己很熱心,是標準信徒,實際上家中禱告靈修的時間卻很少,信徒間有不少詐騙、搶奪別人財物的事,嫉妒分爭、批評論斷更是常見,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問題,自己卻不知道。
「你們這瞎眼領路的,蠓蟲你們就濾出來,駱駝你們倒吞下去。」(24)事情有輕重大小,哪些比較重要,哪些是其次,重要的先做好,再做次要的。先校正自己的缺失,不要傷害人,亂搞男女關係,詐騙、偷竊、搶奪,再來作工服事神,先有好品行,財物上的奉獻是其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