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

馬太第廿六章 最後一夜-1



        這章主要描述,耶穌在人間的最後一晚,被叛徒出賣,被黑暗勢力圍攻,被眾人離棄,被暴徒虐待,忍受惡人不公義的審判,靠著堅持到底的禱告,獨自戰勝這一切。

一、最後提醒1- 5):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,就對門徒說:你們知道,過兩天是逾越節,人子將要被交給人,釘在十字架上。」(1, 2)耶穌很快就要獻上自己了,怕門徒受不了打擊,失去信心,因此反覆的提醒他們,讓他們預做準備,儘管如此,大部分的門徒到時依然狠狠摔了一跤;我們也一樣,往往把一些事低估了,實際上事情沒那麼簡單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,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稱為該亞法的院裡。大家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,殺他,」(3, 4)耶穌是那群壞蛋的眼中釘,他們恨死祂了,想盡辦法,不擇手段,要置耶穌於死地,儘管他們是神的僕人,卻用污穢的手段在做事,各個時代都有這種事。
        「只是說:當節的日子不可,恐怕民間生亂。」(5)逾越節在猶太人眼中是很重要的節日,許多人都會聚集到耶京,裡面必然有不少擁護耶穌的人,如果公然逮捕耶穌,必會引起動亂,因此他們覺得目前還不是動手的時機。然而人算不如天算,雖然他們不想這樣做,但耶穌是逾越節的羔羊,注定要在這天為人而死。

二、膏抹耶穌6- 13):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,」(6)這一段在(可十四1- 9, 約十二1- 8)也有記載,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,拉撒路就住在這裡,耶穌常到他家休息,這回到西門的家,他的病是耶穌醫好的。
        「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,趁耶穌坐席的時候,澆在他的頭上。」(7)這個婦女是抹大拉的馬利亞,以後我們簡稱她為抹大拉,(可十六9, 路八2)說曾有七個鬼從他身上被趕出來,這是隱喻的說法,暗示著她曾犯第七誡。她是拉撒路跟馬大的妹妹(約十一1, 2),拉撒路跟馬大比較虔誠,她則美麗、聰明、虛榮、愛撒謊,不喜歡她的兄姐,覺得他們很古板。七歲時父母就死了,抽籤分到一部分遺產,九歲就開始談戀愛,十一歲時離開兄姊,與僕人搬到繼承的地方Magdala,因此被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。那地方風景很美,有軍人駐紮,她與他們打得火熱,過著荒淫浪漫的生活,她的兄姐替她很擔心,可是拿她沒辦法。
        她的生活越來越糜爛,心情越來越憂悶,所同居的男人越來越低俗,有一次耶穌到那附近傳道,在馬大的邀請下,她勉強參加,聽後生活有改變,可是過不多久,又回到以前的樣式,而且更墮落。後來在適當機會,馬大又邀她參加耶穌的佈道聚會,在聚會時耶穌從她身上趕出許多鬼,當她恢復正常後,對過去糜爛的生活感到很可恥,也很感謝耶穌救她脫離罪的綑綁,及將來永遠的患難。當她知道耶穌即將為人類的罪而死,她覺得無法報答耶穌,只能用這種方法聊表心意,一方面也報答耶穌讓她哥哥拉撒路復活。
        「門徒看見就很不喜悅,說:何用這樣的枉費呢!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,賙濟窮人。」(8, 9)這是猶大「他說這話,並不是掛念窮人,乃因他是個賊,又帶著錢囊,常取其中所存的。」(約十二4- 6)常看到一些人,講話似乎很有道理,其實別有用心,猶大想說,這些錢沒進到我口袋,實在太浪費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,就說:為什麼難為這女人呢﹖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。」(10)雖然耶穌為人而死,但很少人感謝祂,一切都當成理所當然,抹大拉懂得感恩,因此蒙主稱讚,恩典是給那懂得感恩的人,忘恩的人會失去恩典。猶大刁難抹大拉,因為他是個忘恩的人,馬利亞這樣做,刺激到他。
        「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;只是你們不常有我。」(11)要向窮人行善,常有機會,要報答耶穌,卻不常有機會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。」(12)雖然看起來有點浪費,但耶穌很快就要死了,她預先膏抹祂。
        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普天之下,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,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,作個記念。」(13)耶穌告訴我們要把握機會,做有意義的事,不要等到機會消失了,才在嘆息。許多人年輕力壯時,忙得一蹋糊塗,沒時間來服事神,關心家人,等到年老有空時,卻已經沒機會了,對世間不要過度投入,要適可而止,要回想是否有許多該盡的義務與責任沒做到。感覺上,現代人對長輩很少關心,就把他們丟在那裡,偶而問候一下,就覺得自己已經很盡責了。

三、猶大陰謀14- 16):
        「當下,十二門徒裡有一個稱為加略人猶大的,去見祭司長,」(14)猶大看耶穌有點浪費,心裡很不滿,他跟隨耶穌,原本希望耶穌成為君王,他做大官,有權有勢,後來發現這個盼望不可能實現,由於掌管錢囊,幾個月前就開始挪用公款,儘管看過許多神蹟,聽過許多道理,但信心軟弱,終於出了大錯。猶大是個積極、負責的人,甚至曾行過神跡,但滿腦子貪婪、野心與妒忌,這些不良個性,沒努力去改進,最後一切歸於虛空。
        信心是很奇妙的東西,人如果規矩的遵守誡命,自然會有信心,如果明知故犯,就會消失。今天許多信徒跟猶大差不多,跟隨耶穌只為了世間的福氣,當神沒賜給他,就離神遠去;更多的人是隨意犯罪,以為認罪悔改就沒事,結果信心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        「說:我把他交給你們,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﹖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。」(15)猶大厭惡了使徒所度的奔波、流蕩、受迫害的生涯,幾個月前就開始墮落的計劃,累積錢財,他看到困難和迫害正在增長,想在事情不可收拾之前,在耶穌的仇人中,討好幾個有權勢的人。雖然這邊寫給了三十塊,其實猶大這時還沒拿到錢,他們對他信不來,認為他只是個沒信用的小人而已,萬一錢到手就跑掉,那還得了,因此要一手交錢,一手交貨。
        「從那時候,他就找機會要把耶穌交給他們。」(16)他暗中與敵人的爪牙勾結,要找適當機會將耶穌出賣,只是對方覺得目前不是時候。

四、逾越節筵席17- 25):
        「除酵節的第一天,門徒來問耶穌說:你吃逾越節的筵席,要我們在哪裡給你預備﹖」(17)除酵節的第一天,也是逾越節當天,耶穌所過的逾越節比傳統的提前一天,因為旅程上的關係,有些加利利人守這一天,這是可接受的習俗,並沒違法。逾越節筵席在可十四17- 21, 路二十二14- 22, 約十三21- 30)也有記載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:你們進城去,到某人那裡,對他說:夫子說:我的時候快到了,我與門徒要在你家裡守逾越節。」(18)那是個利未人認識耶穌,每年帶領自己的僕人到耶路撒冷過節,他租下一個房間,為自己及那些在城裡沒親戚的人,準備逾越節晚餐。這回他租下一處尼哥底母,和約瑟亞利馬太的寬闊房舍作餐廳,他們兩個是成功的商人,經營礦石的開採及雕刻,在社會上有身分地位,是耶穌未公開的信徒。
        「門徒遵著耶穌所吩咐的就去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。」(19)當門徒告訴那利未人,耶穌將在他那裡守逾越節,他覺得很榮幸。
        「到了晚上,耶穌和十二個門徒坐席。」(20)餐桌是狹長的,人站在旁邊只能達到膝上半尺(兩尺)那麼高,其形狀像馬蹄鐵(U),在耶穌對面,半圓的內部留有餘地,可以自由地侍奉菜肴。在耶穌的右邊有約翰、大雅各、小雅各、巴多羅買,內側彎角的地方有多馬,挨近他的便是猶大。在耶穌左邊有彼得、安得烈、太,繼而在對面有西門,在內側彎角處是馬太和腓力。
        「正吃的時候,耶穌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。」(21)他們照傳統習俗吃烤的羔羊肉、苦菜、無酵餅、喝葡萄汁、唱詩篇,主那時正在分一道菜,把菜由一邊傳下去,吩咐猶大在另一邊分發,那時猶大與主坐在斜對面,耶穌一提到有人要出賣祂,使徒們非常震驚,那時主重複說,那人的手同我一起在桌子上,或是他的手同我一起蘸在盤子裡,這話的意思是,同我一起吃喝的十二人之一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就甚憂愁,一個一個的問他說:主,是我嗎﹖」(22)使徒很擔心自己會做錯事,因此雖然沒做甚麼,也詢問耶穌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回答說: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,就是他要賣我。」(23)耶穌說這話,不是向人告發猶大,因為蘸在同一盤子,是普通的用語,表示很親切的友誼,耶穌是想藉此警告猶大。
        「人子必要去世,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;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!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。」(24)耶穌注定要在極大的痛苦中死去,就算猶大沒出賣祂,這場苦難依然逃不掉,猶大會做錯事,因為太在乎屬世福氣,不追求靈性長進。今天不少信徒跟他差不多,哪天面對外在壓力,也會做出違背真理的事,這種人不要活在世上還比較好,辛苦一輩子,犯了大錯,最後掉進痛苦的深淵。
        「賣耶穌的猶大問他說:拉比,是我嗎﹖耶穌說:你說的是。」(25)事實與馬太寫的有點出入,彼得那時坐在耶穌後邊,面向約翰,示意他問主。約翰斜倚在耶穌右邊,把頭緊靠耶穌胸膛上,問主是誰。耶穌把一塊麵包裹著萵苣,遞給猶大,約翰就懂了,賜給蘸好的麵包一般表示愛與信任。(約十三22- 26)猶大也問,主是我嗎?耶穌溫和地看著他,以空泛的言詞答覆。耶穌這樣做是出於善意,為提醒猶大,並避免人們的懷疑。

五、為人洗腳:
        吃完逾越節筵席後,宴會主人帶僕人進來,把餐桌移開,椅子排成半圓形。主自己退到前廳,把外衣脫掉,束好短上衣,腰間繫上毛巾,有一端垂下,祂吩咐約翰拿著水盆,小雅各拿盛水的皮囊,跟在後面進入大廳。照著吃飯時的秩序,門徒各自赤腳坐在椅子上,約翰把水盆放在他們下面,雅各倒水,耶穌用手舀水來洗,然後用腰間毛巾擦乾。接著同雅各到下一位,約翰在每人洗後,把水倒在大廳中的盆子裡,拿著空盆回來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為門徒洗腳,這段馬太福音沒記載,四福音書只有約翰十三章有記錄,我特別將它加進來,是讓大家對事情先後次序有所了解。在洗腳之前,耶穌講了許多話,要他們反省、認罪、悔改、追求聖潔,因為祂就要離開他們了,可是他們還有許多缺點,還在爭論誰大誰小(路廿二24)。
        洗腳的目的,是要給他們留下榜樣,要大的服事小的,而不是作威作福。另外腳也代表行為,雖然人知道許多道理,很多地方卻仍出差錯,在耶穌離開前,象徵性的幫他們洗腳,意思是在他們離世之前,會幫他們把不良行為都改掉,這樣才能進天堂。另外,洗腳也有赦免的含意,因他們中間,有人出了大問題,這是給他最後的機會,如果不悔改,會被捨棄。
        在耶穌要求大家反省時,所有的人都憂傷地承認自己的罪,只有猶大例外。當耶穌給猶大洗腳時,祂把臉緊貼猶大的腳,用低沉的聲音,吩咐他好好反省,為過去一年的不忠,而且又是出賣者。不過猶大顯得若無其事,還同約翰說了幾句話,激起彼得的憤怒,對他說,猶大,主在對你講話,猶大說了幾句浮泛迴避的話。耶穌對猶大的講話,別的門徒沒注意到,因祂說話小聲,另外他們正忙著穿鞋子。

六、立聖餐禮(26- 30):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吃的時候,耶穌拿起餅來,祝福,就擘開,遞給門徒,說:你們拿著吃,這是我的身體;」(26)這邊提到耶穌設立聖餐禮,在教會裡這是非常重要的典禮,奇怪的是,聖經似乎沒特別描述,固然(太廿六26- 30, 可十四22- 25, 路廿二19, 20, 林前十一23- 26)都有提到,可是都幾節經節就簡單帶過,跟它的重要性,完全不成比例。
        在耶穌的吩咐下,宴會主人把桌子搬進來,放在大廳中央,鋪上桌布,上面再鋪一層紅的及一層白色的布。他們把聖餐杯由箱子裡拿出來,它附帶有六個小杯子,耶穌前面有薄而白的盤子,裡面裝有無酵餅。在歡迎和送別的宴會中,擘餅、分餅和由同一杯中飲酒,是自古就有的習俗,用來表示兄弟之愛或友情,現在耶穌把這習俗,提高到聖典的地位。
        聖餐禮可說是基督徒追求真理的總結,一個人要成為聖潔的人,第一要能分辨是非對錯,就是明白真理,這裡用無酵餅來代表,耶穌說這是祂的身體。人要看聖經仔細思考,才不會是非不清,像現代人不講倫理道德,感情錯亂,為所欲為,自私自利,自我中心,以為會很幸福,結果是生不如死。
        「又拿起杯來,祝謝了,遞給他們,說:你們都喝這個;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,為多人流出來,使罪得赦。」(27, 28)光明白真理還不夠,許多人知道卻做不到,因為人帶有罪性,那些罪性讓人難以遵行真理,惟一的方法就是換上新的、純潔的生命。新生命不是平白有的,是耶穌犧牲自己,將生命分給眾人,眾人才有辦法,將知道的真理行出來。因此耶穌的死,一方面為人付出贖價,讓人脫離黑暗國度;另一方面賜人新生命,讓人過得勝的生活。
        許多人會想,如果耶穌在世間活久一點,多行一些神蹟,多講一些道理,會有更多人來信。其實耶穌所講的道理已經夠多了,如果連簡單的都做不到,那麼講再多也沒用;耶穌所行的神蹟也很多,如果連這些都不信,那行再多也沒用。就像埃及人不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,儘管神行了許多可怕的神蹟,他們依然不在乎,只有行了滅長子之災後,才願意讓以色列人離開。人只有面對死亡,才會害怕,死的威脅一過,又故態復萌了。
        會信的早就信了,不信的,看再多,聽再多也是不信,因此我對興趣不大的讀者,就沒再寄文章給他們了。如果他們想看,自己來找,都找得到,如果不想看,我的文章也不會出現在他們眼前。
        耶穌在逾越節晚餐後設立聖餐禮,可以說舊約信徒是守逾越節,新約信徒不再守逾越節,而是以領聖餐禮來代替,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。逾越節的根本涵義,就象徵以後救世主,會以無罪羔羊的身分來拯救世人,它要吃無酵餅、羔羊肉、苦菜,象徵靈性長進,需領受真理、聖靈,經歷試煉,新約將它簡化為,領受主的肉與血,實質上並沒改變。逾越節的許多禮儀,正是走天路該注意的地方,舊約講得比新約更詳細,只是一般人看不懂。有興趣的人可自己參考 http://cysung123c.blogspot.tw/2015/05/10-12.html
        不管守逾越節或領聖餐禮,都只是一個儀式,並非多領幾次,靈性就會迅速長進,靈性的成長是日積月累,要常看聖經遵守誡命,多禱告,忍耐經歷試煉,一分努力,一分收穫,除此以外,別無捷徑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(約十四6)人是神所造,需再回到神裡面,就像一滴水,須回到大海,自從人被趕出伊甸園後,就再也回不去了,耶穌為人打開重回樂園的路,人要順從祂的帶領,效法祂的榜樣,這樣就能明白真理,得到豐盛的生命。今天許多人包括基督徒在內,不跟隨祂的腳步,過敬虔的生活,而是貪愛世界,縱慾狂歡;不學習真理,而是學些稀奇古怪的東西,或是扭曲真理;結果是生命枯乾,心情憂鬱,沒有希望,沒有未來,活在孤獨、冰冷的世界。神造人,沒要人過這種生活,是人自己找的。
        「但我告訴你們,從今以後,我不再喝這葡萄汁,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。」(29)這是耶穌在人間的最後一餐,活再久,對人也幫助有限,惟一能做的,就是把生命獻上,讓渴慕的人得著新生命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唱了詩,就出來往橄欖山去。」(30)這邊跳得太快,猶大也有領受餅跟葡萄汁,一領完立刻離開,去進行他出賣耶穌的計畫。接著耶穌對使徒講了許多重要道理,就是約翰福音十三30- 十七26所記載的,同時教他們如何主持聖餐禮,及用油祝聖信徒或膏抹病人,晚間八點45耶穌同使徒離開晚餐廳,經一條不常走的路,穿過約沙法山谷,往橄欖山。

七、血氣之勇31- 35):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,耶穌對他們說:今夜,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。因為經上記著說:我要擊打牧人,羊就分散了。」(31)羊是膽怯的動物,當牧人受攻擊,牠們會趕緊逃開,一般信徒的信心都很有限,當遇到突襲,大都會被嚇破膽,耶穌預先告訴他們,讓他們不至於過度驚慌。
        「但我復活以後,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。」(32)雖然一時看來耶穌的工作徹底失敗,但神有復活大能,會讓他們由失敗中重新站起來,會先他們一步,到平常工作的地方,去重整旗鼓。
        「彼得說: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,我卻永不跌倒。」(33)彼得看過那麼多神蹟,曾在水面上行走,不久前才聽過精采的講道,又領受主的肉與血,內心充滿熱情,很難想像自己會撇下耶穌獨自逃跑,因此堅決的否認。
        「耶穌說:我實在告訴你,今夜雞叫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」(34)耶穌告訴他,他不像自己所想的那麼堅強,就在今晚雞叫以前,他不只要跌倒,而且要連跌三次。這地方馬太、路加、約翰都寫雞叫以先,惟獨馬可寫雞叫兩次以先(可十四30, 31)。據我所知是一次,不是兩次,馬可福音是彼得告訴他的,這事應該彼得最清楚,怎麼反而是他弄錯了,可能的解釋是,他那天壓力太大了,以至於事情有點搞錯。
        「彼得說: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,也總不能不認你。眾門徒都是這樣說。」(35)不只彼得是這樣,很多人包括我們在內,也都自認為,自己不會做出不該做的事,偏偏事情往往出人預料,人是很脆弱的,常常不堪一擊。

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

馬太第廿五章 重點提示



        馬太福音整體來說很有秩序,一開始簡單介紹神所預備的救恩,及耶穌的來臨,接著很快就進入登山寶訓,把耶穌所講的重要真理,簡單的歸納在一起,然後敘述耶穌傳道時,一些比較奇特有特殊意義的事蹟及教導。前一章已提到猶太人即將面對的大災難,這章祂簡單做個總結,把信徒容易出錯的地方,再度提醒,因祂知道有不少信徒信得很迷糊,祂苦口婆心,想幫信徒進天堂,已經講這麼清楚,還考不及格,那就只能怪自己了。

一、充分預備1- 13):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,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。」(1)我們原本是罪人,思想行為很多地方都不乾淨,耶穌揀選我們,努力教導訓練,要把我們各方面都清乾淨,將來才能帶我們到天堂,與祂同住,永遠活在幸福中。祂是新郎,信徒是童女,意思是純潔沒被玷污,如果沾染污穢,那就不再是童女,全體信徒的集合體就是教會,是耶穌預備迎娶的新娘。
        「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,五個是聰明的。」(2)信徒有的聰明,有的愚昧,這裡指的是屬靈方面,不是屬世的,有的有屬靈眼光,知道世間是短暫的,天堂才是永遠的家鄉,他一切的努力,都是為天堂在做準備。有的比較愚昧,過度注重世間得失,時常拿世上成就,與別人做比較,不專心追求永生。
        「愚拙的拿著燈,卻不預備油;」(3)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不錯,沒明顯過失,常參與教會的活動,也有些好行為,就像一盞燈,能照亮週圍的人,但他們的油不太夠,意思是靈性比較軟弱,對真理認識有限,禱告上下的功夫不夠,當經歷比較重、比較久的試煉,就撐不下去,就像燈油耗盡,自動熄滅。
        「聰明的拿著燈,又預備油在器皿裡。」(4)聰明的信徒不貪愛世界,常在屬靈上下功夫,對天國路可能遇到的各種狀況,充分做好準備,時常禱告,忍耐經歷各種操練,在信心與忍耐上,累積不少經驗。
        「新郎遲延的時候,他們都打盹,睡著了。」(5)每個人信耶穌,剛開始有體驗,比較有信心,比較認真學習,期望早日去天堂享福;信久以後,因為對真理認識不夠,求的大都不合神的旨意,以至於得不到,結果信心越來越軟弱,信得迷迷糊糊,若有若無,最後就睡著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半夜有人喊著說:新郎來了,你們出來迎接他!」(6)半夜是最黑暗的時候,娶新娘都在白天,哪有人半夜才來,偏偏耶穌是半夜才來。半夜暗無天日,暗示著道德淪喪,是非顛倒,信仰迫害嚴重,正是耶穌來迎娶新婦的時候,平安順利時,分不出信心的真假,許多假信徒混在真信徒中,信仰迫害時,假信徒注重眼前的安危,會放棄信仰,那時才有辦法將真假分開。
        雖然神希望每個人都能進天堂,為了維持天堂的品質,讓每個在那裡的人都能很快樂,一些虛情假意、詭詐狡猾、勢利現實、骯髒污穢的人,神都會把他們淘汰掉,只讓那些謙卑善良、誠實守信、公義正直的人進入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。」(7)耶穌並非忽然向人顯現,而是當人長期禱告得不到後,忽然顯出祂的能力,讓人知道祂是活的,不是死的,祂沒垂聽,不表示離開我們,只是在考驗我們的真假。
        「愚拙的對聰明的說:請分點油給我們,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。」(8)軟弱信徒平時不努力,雖然別人一直勸他們要認真禱告,大都不當一回事,覺得別人大驚小怪,杞人憂天,自己信了那麼久,不是一向都好好的嗎?真的在患難的考驗下,很快就油枯燈滅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聰明的回答說:恐怕不夠你我用的;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吧。」(9)信心或是屬靈實力是無法轉讓的,而是你有多少,就是多少,就看平時下多少功夫,別人不知道,神卻完全清楚。有時看別人在試煉中,因為信心不足,非常煩惱,雖然拼命勉勵,但沒用,就是沒用,自己不努力,別人也幫不上忙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去買的時候,新郎到了。那預備好了的,同他進去坐席,門就關了。」(10)一棵樹要長大需好幾年的時間,靈性要到一定水準,也需有相當的時間,平時不努力,事到臨頭才拼命禱告,想立刻達到水準,那是不可能的,這就是不聽勸告,粗心懶惰的人應付的代價。
        「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,說:主啊,主啊,給我們開門!」(11)人本質上都有缺點,需花時間努力改進,神給人數十年的時間,好好為將來做準備,只是一般人都浪費時間,只顧吃喝玩樂,等到考試不及格,顯明他的真相,證明他是壞蛋,那時才苦苦哀求神,給他補考的機會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卻回答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我不認識你們。」(12)一個人信了數十年,靈性都沒進步,在考場中污穢的面目無法再隱藏,神也替他覺得可恥,不承認有這種信徒,今天許多信徒自認為必能進天堂,跟事實有明顯差距。就算神勉強給你補考的機會,那也不是件好事,畢竟你的成績,跟別人有一段距離。
        「所以,你們要警醒;因為那日子,那時辰,你們不知道。」(13)因此要趁早醒悟,努力打拼,不要心存僥倖,以為及格就好,以為可算準神甚麼時候來到,神不是那麼容易應付的,祂做事常出乎人的預料,自以為聰明的,常會吃大虧,老實的,比較佔便宜。

二、認真工作14- 30):
        「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,就叫了僕人來,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,」(14)神造活人,不是機器人,他要人自己思考,做有意義的事,因此在告訴人基本的原則後,就離開人,讓他獨立自主,善用理智。
        「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:一個給了五千,一個給了二千,一個給了一千,就往外國去了。」(15)神創造的是大千世界,各個生物都不一樣,免得太單調,他給每個人不同的才華,要他們妥善使用,造福人群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,另外賺了五千。」(16)有的人才能比較大,善加利用,做了不少造福人群的事,不過這是特例,大部分的人只造福自己,不會造福眾人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。」(17)有的才能比較小,但也認真工作,也有收穫,雖然少了些。
        「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,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。」(18)有些人覺得自己沒甚麼才能,就不努力,消極的態度,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,心想,反正到時我銀子能還你,沒遺失就好。同樣的,不少信徒不認真工作,自以為雖然沒立甚麼功勞,只要沒犯大毛病,神也不會對他怎樣。
        「過了許久,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,和他們算帳。」(19)神給人充分的時間,一轉眼幾十年就過去了,人都忘了要跟神交帳,神卻沒忘記。今天大部分的信徒,都迷失在世界中,都忘了要跟神交帳,得了絕症,都拼命求神讓他再活久一點,他還有某些事,還沒做完。神會懷疑,那麼長的時間,該做的事都沒做,只做些無關緊要的事,就算再給你時間,你真的會去做嗎?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,說:主啊,你交給我五千銀子。請看,我又賺了五千。」(20)賺五千的,很高興帶著辛勞的成果來交帳。
        「主人說:好,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;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。」(21)人生只有幾十年,這裡不是享福,而是考驗的地方,神要考驗一個人老實不老實,靠得住靠不住,才能決定是否能將重要的任務交給他。神創造幾十億的人,還有無數的動植物,這些並不是要毀滅,將來進入屬靈世界後,都需有人管理,神必須揀選適當的人,來做這些事。
        看世上的官員,認真的不多,摸魚的倒是不少,當官當個三五年,就學會貪污舞弊,至於在政界或商場打滾二三十年的,幾乎都弄得全身漆黑,少有例外。神不希望在天堂還發生這種事,因此把世間當考場,來篩選祂要的人,祂所要的就是善良不做壞事,能忠心執行任務,不瞞上欺下,欺世盜名。人生只是走馬看花,就算當了總統,也只是三五年就得下台,還要處處受批評。在天上神將幾十萬、幾百萬的人交你處理,你有極大的權力,沒人可隨意批評,否則會受嚴厲懲罰;不是數千年、數萬年,而是永永遠遠,除非犯了嚴重的錯;也不用選舉、拜託、欠人人情,那樣才像當官,有點尊嚴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二千的也來,說:主啊,你交給我二千銀子。請看,我又賺了二千。主人說:好,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;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。」(22, 23)賺兩千的,雖然比較少,但已盡了本分,也有應得的賞賜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領一千的也來,說:主啊,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,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,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,」(24)有些人是社會的寄生蟲,只知道吃喝玩樂,其他甚麼事都不做,只會批評別人,卻不知道自己一無是處。
        「我就害怕,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。請看,你的原銀子在這裡。」(25)自己懶惰不說,花言巧語,找堆理由,說得頭頭是道,都是別人的錯,自己理由正當。
        「主人回答說: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,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,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,」(26)他是甚麼料子,神早就知道,他是又懶惰,又會說話,就靠一張嘴巴混飯吃。
        「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,到我來的時候,可以連本帶利收回。」(27)既然把神說得那麼壞,就要早點做好準備,怎樣交帳,懶得作工,至少放銀行也可生點利息,連這麼簡單的事都懶得做,可見有多懶。
        「奪過他這一千來,給那有一萬的。因為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;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。」(28, 29)人把神賜的恩典,越發使用,神給的就越多;越隱藏起來,越不用,神就收回,人體的很多器官,都有這現象,久不用,就會老化、萎縮。因此人要多做些對眾人有貢獻的事,這樣對別人與自己都有好處;太自私只顧自己,對別人固然沒幫助,最後自己也會受傷。
        「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;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。」(30)既然是寄生蟲,對群體無益,白佔位子,浪費飼料,感染無知的人,對群體造成傷害,只好把牠驅逐出境。

三、要有愛心31- 46):
        「當人子在他榮耀裡、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,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。」(31)雖然很多人信耶穌,但大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,如果真的相信神會來審判,生活會很謹慎,為將來做好準備,不會整天就只想賺大錢,追求享樂。
        「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。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,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,」(32)平常在教會大家都混在一起,分不出真假好壞,實際上有不少不良份子混在裡面。
        「把綿羊安置在右邊,山羊在左邊。」(33)人隱約的知道,但不敢確定,有時會誤判:神清楚的知道,但不明說,給人回頭的機會,當人不把握機會,等他到神面前,那就再也沒機會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: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,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;」(34)神造人,是要人來享福,不是來受苦的,只是他需先把人的缺點除掉,把好人壞人分開,這樣福氣才能持久,不是幾千年、幾萬年,而是永永遠遠。好人壞人混在一起,是很不公平的事,好人誠實、守信、奉公守法、不佔人便宜;壞人虛偽、奸詐狡猾,喜歡詐騙別人,把好人耍好玩的,處處佔人便宜。善惡不分開,世界永遠不太平,善惡需分開,才能得到各自應得的回報。
        「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,渴了,你們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留我住;我赤身露體,你們給我穿;我病了、你們看顧我;我在監裡,你們來看我。」(35, 36)能得到這福氣的,是那些有愛心,能體諒人,身體力行的人,而不是那些理論家,愛作秀的人。真的要服事人是很累的事,大部分需幫忙的人,是處在骯髒、卑微、不衛生的環境,對養尊處優的人來說,那是很累的事。
        「義人就回答說:主啊,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,給你吃,渴了,給你喝﹖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,留你住,或是赤身露體,給你穿﹖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,或是在監裡,來看你呢﹖」(37- 39)真的行善的人,不會計算自己做過多少好事,也不願讓人知道,也不願受表揚,只等神最後公平的判斷。
        「王要回答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」(40)每個人都希望來服事耶穌,那樣一本萬利,很合算,實際上祂不需要你的服事,需要你服事的,是那些屬於他的軟弱信徒,這種人非常多,只是一般人都勢利眼,看不起卑微的人,不會去做這種傻事,因為沒半點好處,人只會服事大人物,比較有利可圖。
        有些人是有愛心、樂意幫助人,要幫助人,自己需注意,有些人好吃懶做,厚臉皮裝可憐,甚至忘恩負義,恩將仇報,幫助他,反而害了自己。要看他有沒有良善,越是遵守真理、善良的人,越應幫助;越不遵守真理、缺少良善,越要有所保留;如果善惡不明,那只能有限度的幫助,要有所提防。
        「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:你們這被咒詛的人,離開我!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!」(41)雖然神是慈愛,但也是公義的,祂不喜歡懲罰人,既然已清楚說明,也給了那麼多時間去改進,人卻不當一回事,最後神只好公事公辦,人需為自己的惡行,付出代價。
        「因為我餓了,你們不給我吃,渴了,你們不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不留我住;我赤身露體,你們不給我穿;我病了,我在監裡,你們不來看顧我。」(42, 43)同樣是遵守真理的,就像一家人,應當有福同享,有難同當,在應該幫助時,卻袖手旁觀,只顧自己,這種事,神不允許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們也要回答說:主啊,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,或渴了,或作客旅,或赤身露體,或病了,或在監裡,不伺候你呢﹖」(44)許多人都自認為對神很尊敬,哪曾怠慢過神。
        「王要回答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。」(45)這種不應有的事,信徒常常在做,自己卻不知道,我遇過許多信徒,都私下跟我說,教會裡許多人很勢利眼,看不起卑微貧窮的人,欺負弱小,讓他們有口難言,都不想再來教會了。我也不知該怎麼回答,聖經寫那麼清楚,人卻說的是一套,做的是另一套,大概人都不自我反省,以至於只會指責別人,卻不要求自己。
        「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;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去。」(46)辛苦半天以為會豐收,沒想到卻是可怕的懲罰,這是很悲哀的事,要常常自我省察,免得死得不明不白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這也表示他的生命並沒真正改變,依然是那個醜陋老的自我,他以為已經去舊換新了,實際上並沒有,目前許多信徒正是這樣。

四、結論:
        這章是耶穌結束傳道工作之前,對眾人最後的提醒,因為這是人常出錯的地方。首先對將臨的考驗,要做好充分準備,看現今世界,處處充滿罪惡,動盪不安,一大堆天災人禍,儘管人想盡辦法,想躲到最安全的地方,事情卻沒那麼容易,人算不如天算,真的神要讓患難臨到,人怎麼躲都躲不掉,跑得最快的,最早掉進陷阱。
        現代信徒都很大意,低估耶穌來臨前的考驗,以為耶穌說了兩千年,都還沒來,所以不用太擔心。其實耶穌說的話,對當時的人來說,不到三四十年,就已經完全實現了,是人聽不懂祂的話,不知道祂是用比喻在講,會錯祂的意思。要多禱告做好準備,現在的信徒這方面幾乎都不及格,我已經重複很多次了,無法再說甚麼。
        其次,人活著不能好吃懶做,要多做些對人群有貢獻的事,儘管神也許沒給你太多的恩賜,就你所有的,依然能對身邊的某些人,提供一些幫助,不用求回報,默默的付出,多年後會看到收成,就算世上沒有,天上也必然有。做事的秘訣就是要專心、恆心、不灰心,要多禱告,求神帶領你做有意義的事,然後就照原則去做,必然不會徒勞無功。
        最大的聖工就是禱告、背十字架,十字架是神加在你身上的,看過不少信徒,雖然規矩的遵守誡命,也沒犯明顯過錯,無奈在生活上、經濟上,各方面都遭遇許多阻礙挫折,身上也帶有不少病痛。比較軟弱,不明白真理的,免不了會發怨言,以為神都沒照顧他;但對明白真理,有信心的人來說,凡事都有神的美意,這不表示神離開你,有時是有些缺點需改進,有時是與耶穌同擔苦難,正在從事艱苦的屬靈爭戰,在短暫的苦難後,神的安慰就會臨到,也能看見努力的成果。
        因此不用煩惱要做甚麼工,只要努力禱告,靠聖靈的幫助,把十字架背好就夠了,那比做任何的工都累。
        進天國的條件是成為聖潔,但光是聖潔還不夠,還要有愛心,真理的根本精神是愛,不要學了一堆東西,卻把最基本的忘了(啟二1- 7)。愛是辛苦付出,照顧貧窮卑微的人,尤其是主內,規矩遵守真理的,更不應忽視,幫助他們可說是義務,要主動去幫助,勢利眼的人進不了天堂。行善要有智慧,不是把東西隨便亂送,自認為很有愛心,對不守真理,善於偽裝的,要小心,不要讓他們越變越詭詐,越來越不要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