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加添信心(1- 8):
「過了六天,耶穌帶著彼得、雅各,和雅各的兄弟約翰,暗暗的上了高山,」(1)儘管耶穌行了許多神蹟,也事先告訴他們即將臨到的考驗,無奈人很軟弱,尤其聽見耶穌說,進天國要經歷許多苦難,門徒一方面半信半疑,一方面想到,為了不可捉摸的未來,需付出這麼大的代價,到底值不值得,有些人不禁想打退堂鼓。不要說他們,就算今天,如果真的要付出很大代價,有勇氣走下去的,大概也沒多少人。一般人是道理聽聽就好,真的要付出,還是先溜為妙。
耶穌知道他們的擔憂,為了加添他們信心,特別選出三個比較優秀的使徒,讓他們對祂有更深的認識,以後好安慰、帶領其他的門徒,免得當祂犧牲後,整個救贖的工作就垮台。這邊暗暗的上了高山,暗示著人只有當靈性長進,爬到山頂,神才將某些隱藏的秘密讓他知道,一般人神不輕易透露。
「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,臉面明亮如日頭,衣裳潔白如光。」(2)耶穌一般只讓人看見祂肉體的面貌,這邊耶穌讓他們看見祂屬靈的面目,「臉面明亮如日頭,衣裳潔白如光」,在屬靈世界,一個人靈性的好壞,與祂臉上及衣服的明亮程度成正比。在天堂的人,衣服都是潔白的,但亮度有差別,人如果像獻上兩個小錢的那個窮寡婦(可十二42- 44),他的衣服當然會很亮,當初在世上是很吃虧,但在那裡不會後悔,反過來說,有許多人到時會很後悔。
世上有太陽,是沒生命的火球,會繞地球移動,有昇有降,天上也有太陽,耶穌以太陽的形象向眾天使顯現,祂高掛在天上,不會移動,照亮所有的天使,天使不管在何處,抬頭六十度就可看到祂,祂很亮比太陽還亮,但不會刺眼。地獄沒太陽,那裡的人衣服髒兮兮,那裡有火把在照亮,整體來說是黑暗的。當然耶穌也能以人的形象向人顯現,與人交談,在天上看不見神跟聖靈,祂們是沒形象的,人可以感受到祂們的來臨。
在世上人的內在與外在常有很大的差距,許多人一表人才,但內心非常醜陋,有美麗外表的非常占便宜,外表不好看的非常吃虧,因此人用盡辦法去整型。在屬靈世界事情不再如此,人的內在會完全表現在外表,心地善良的自然就很美,充滿陰謀詭計的會面目全非,猙獰可怕,別人看了就遠遠躲開,牠也不敢出現在明亮的地方,只能躲在暗處,永遠後悔。
「忽然,有摩西、以利亞向他們顯現,同耶穌說話。」(3)摩西象徵律法,以利亞象徵先知,暗示著神在律法與先知上,向人所做的承諾,要靠耶穌來完成,如果耶穌沒完成祂的任務,神的承諾就要落空。神的承諾關係到人類永遠的救贖,這正是耶穌要完成的事,否則人們儘管遵守律法,也不能得救。
「彼得對耶穌說:主啊,我們在這裡真好!你若願意,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,一座為你,一座為摩西,一座為以利亞。」(4)在天堂人們心情愉快、無憂無慮,不像在世上心情沉重、許多煩惱,彼得感受到那種喜樂,覺得很不錯,就想搭帳篷永遠待在那裡。
「說話之間,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,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,說: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。你們要聽他!」(5)神用雲彩的形象向門徒顯現,因為對人來說,祂就像一朵雲、一團迷霧,人們對祂幾乎完全看不清楚,很模糊,若有若無。那朵雲非常亮,暗示著神非常聖潔。神向門徒證實耶穌的身分,祂的所做所為,法利賽人認為不對,但神說那都是對的,都合祂的心意,要門徒順從耶穌的帶領。
「門徒聽見﹐就俯伏在地,極其害怕。」(6)神聖潔榮耀,掌管人的審判大權,鐵面無私,人所做的一切壞事,神都非常清楚,因此人看到神就全身發抖,就像亞當犯罪後不敢見神,都要躲起來(創三8- 10)。在猶太人心目中神非常威嚴,「你們是硬著頸項的百姓,我若一霎時臨到你們中間,必滅絕你們。」(出三十三5)摩西要求見神的面,神不允許「你不能看見我的面,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。」就算摩西也只能見神的背(出三十三5, 8)
「耶穌進前來,摸他們,說:起來,不要害怕!」(7)人有罪不能見神,耶穌是神與人間的中保,替人到神面前,為人祈求。當人歸入耶穌,經歷許多試煉,將老的自我除掉後,才能坦然無懼的見神。
「他們舉目不見一人,只見耶穌在那裡。」(8)耶穌知道再過一兩年,門徒就要面對很大的信仰考驗,事先給他們一些體驗,以後在患難中可仔細思考,盼望更美的家鄉。
二、前仆後繼(9- 13):
「下山的時候,耶穌吩咐他們說: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,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。」(9)耶穌有很多事沒向人透露,因為人靈性幼稚,沒資格知道,告訴他們,他們未必信得來,有時反而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,因此只讓少數信徒知道,也不要他們隨便告訴人。同樣的,真理也需要適當的保留,不是知道甚麼就說甚麼,有時別人未必消化得了,有些事隨便說,會影響神的工作。
「門徒問耶穌說:文士為什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﹖」(10)門徒剛才看到以利亞,想到有時聽到文士說,以利亞會再來,他們不明白,請耶穌說清楚。文士會那樣講,因為舊約聖經最後面有提到「看哪,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,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。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,兒女的心轉向父親,免得我來咒詛遍地。」(瑪四5, 6)
「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」指的是神審判的日子,不一定是整個世界的末日,有時是對某地區的審判。「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」舊約北部的以色列國拜偶像很嚴重,神曾差遣以利亞去復興他們的信仰,無奈一段時間後,他們又墮落了,因此神就把以色列毀了,讓他們流落到巴比倫做奴隸。神差遣以利亞,可說是在施行毀滅前,給有心向善的人,最後一次悔改的機會。
「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,兒女的心轉向父親。」人是神的兒女,但人不聽話,厭棄神的帶領,神也對叛逆的選民感到不耐煩,以利亞的到來,指責百性錯誤的地方,督促他們悔改,這樣神的恩典才有辦法臨到,人不改過向善,任憑奉獻多少禮物,痛哭流涕,神都不接納。神的工人要像以利亞一樣,指出信徒錯誤的地方,帶領他們回歸正路,不要只說些討好人,不痛不癢的話。
「耶穌回答說:以利亞固然先來,並要復興萬事;」(11)耶穌說,神說的話沒落空,已經實現了。耶穌的來臨,是神在毀滅以色列之前,給他們最後一次的機會,約翰是祂的開路先鋒,督促人悔改,為祂打好基礎。
「只是我告訴你們,以利亞已經來了,人卻不認識他,竟任意待他。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。」(12)雖然有不少人到約翰那裡受洗,無奈在整個以色列國中,那只是少數的人,許多宗教領袖、政治領袖,不把他當成一回事,只覺得他是個不學無術的小人物,那有資格稱做神的先知,最後把他抓去關、處死,省得他在那裡製造噪音,影響他們的統治。約翰死後,人們很快的就把他忘乾淨,好像花謝了,沒留下半點痕跡。耶穌說,不只他是這樣,將來我也會走上同樣的路。
「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。」(13)人們對約翰沒認識,只把他當成平凡人,不知道這是神對他們最後的提醒,不把握機會,接下來就死無葬身之地了。很多時候人對身邊發生的事茫然無知,已經快大禍臨頭了,還放心睡大覺,從前是這樣,現在依然如此。
三、人心悖謬(14- 18):
「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裡,有一個人來見耶穌,跪下,說:」(14)人沒事都是離神離得遠遠的,會虔誠的到神面前,大概都是有所求。
「主啊,憐憫我的兒子。他害癲癇的病很苦,屢次跌在火裡,屢次跌在水裡。」(15)邪靈附身跟癲癇病是兩回事,兩者原因不同,一個是惡魔作怪,一個是腦部有病變,兩者外在的表現變化很大,厲害時都能讓人失去意識,全身抽動,跌倒、受傷、發生意外,甚至斃命。從前醫學不發達,把兩者混在一起,實際上它們是不同的原因,不管怎樣,對耶穌來說都是小事。
「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裡,他們卻不能醫治他。」(16)患者的父親沒得到他所期望的醫治,覺得門徒能力不夠,因此來找耶穌。
「耶穌說:噯!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,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﹖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﹖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!」(17)病情能不能得醫治,要看三方面,病患和他家人,做聖工的人,還有聖靈,病患就像乾旱的田地,工人就像水管,聖靈就像水的泉源,田地能否得到水的灌溉,跟這三者有關。
如果田地是鹽鹼地,表面有一層厚厚的痂皮,雖然水流過來了,但痂皮阻礙水分的吸收,水退去後,依然是鹽鹼地。人對真理要有渴慕的心,如果對真理沒興趣,只期望病得醫治,恐怕希望會落空,恩典是給那謙虛、善良、誠實的人,驕傲自大、任性殘忍、虛偽狡猾的人,不容易蒙神的恩典,除非他痛改前非。病人如果年幼或神智不清,那時就看他的家屬是否有信心。
工人就像水管,如果水管是暢通的,可將水帶給許多乾旱的田地,世上乾旱的土地非常多,雖然有不少的水管,但大都是阻塞的,只能勉強擠出幾滴水,根本不夠用,真正暢通的水管非常少。水管會阻塞因為充滿了自我,一個人越是自我中心,自高自大,求自己的榮耀,一切為自己,這樣的人無法將神的恩典帶給別人。
聖靈願不願動工,跟人有沒有認真禱告,工人是否努力背十字架有關,就像我們在「做一個有用的人」那篇文章所說的,
http://cysung123b.blogspot.tw/2016/10/blog-post.html 。另外某些時候神有祂特別的考慮,工人只要盡自己的本分就好,病人會不會康復,那是神在決定,不要逞強好勝,別人禱告不會好,你禱告就會好,就很得意,這樣遲早會給自己惹來麻煩。
「耶穌斥責那鬼,鬼就出來;從此孩子就痊癒了。」(18)在第四章第一段我們有提到,耶穌做聖工是過著完全捨己的生活,祂是暢通的管道,因此趕鬼不是甚麼大事。
四、信心不足(19- 21):
「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,說: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﹖」(19)門徒鬼趕不出去,覺得有點漏氣,他們想耶穌是否留一手壓箱本領沒傳給他們,因此就跟耶穌問清楚。
「耶穌說:是因你們的信心小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你們若有信心,像一粒芥菜種,就是對這座山說:你從這邊挪到那邊。他也必挪去;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。」(20)耶穌的回答是,他們的信心太小,每個信徒聽到這種回答,都會不服氣,我很熱心啊,我奉獻那麼多,如果我沒信心,怎麼可能做這種奉獻。人如果真的相信神的公義、慈愛、信實、全能,天堂與地獄的存在,那麼當親人或喜愛的人去逝不會那麼傷心,因為知道他們脫離苦海,到快樂的地方去,過不久就可再見面,因此沒甚麼好難過的,會那麼難過,只因信心不夠。
如果真的有信心,就不至於煩惱憂愁,因為只要遵守誡命,盡應盡的義務,一切都在神的看顧中,越沒信心,越會煩惱。回想耶穌所說的:「愛父母過於愛我的,不配作我的門徒;愛兒女過於愛我的,不配作我的門徒;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,也不配作我的門徒。得著生命的,將要失喪生命;為我失喪生命的,將要得著生命。」(太十37- 39)
這種話能有幾個人聽得下去,能有幾個人像施洗約翰那樣的付出,大部分的人聽到拔腿就跑,人如果真的有信心,要做這種付出並不困難,無法這樣付出,只因為信心太小,不敢確定。有的人會說,我有家人,有該盡的義務,不能辜負他們。你所擔心的事,神都能替你辦到,神對他們的照顧,會比你對他們的照顧更周到,你辦不到的事,神都能辦到,因此你的理由不是理由,唯一的原因是信心太小,耶穌並沒冤枉你。
「你們若有信心,像一粒芥菜種,就是對這座山說:你從這邊挪到那邊。他也必挪去;」耶穌說話多少帶有象徵性的涵意,山指的是阻擋,一個無法克服的困難,讓人無法繼續前進,一切停頓,默默等死。不管多大的困難,只要能相信祂,持續禱告,最後祂都會把阻擋挪開,讓你繼續前進,就像我在馬太十六章結尾所做的見證。
「至於這一類的鬼,若不禱告、禁食,他就不出來。」(21)門徒跟隨耶穌才兩年左右的時間,他們能行神蹟,並不是他們的靈性特別好,而是耶穌一時所給的恩賜,來幫助傳楊福音,就像我們在「上行的詩」中所說的,走過第二道門洞,自我除掉、聖靈充滿後,自然就會帶有神所賜的權柄。屬靈的世界是共享的,你與祂同擔苦難,祂就與你同享一切,包括美德、權柄、榮耀、喜樂、生命、屬靈的知識。靈性越長進,同享的就越多;靈性越軟弱,同享的就越少,許多人拼命逃避十字架,因此得不到甚麼。
門徒當時靈性還軟弱,因此耶穌告訴他們要禱告、禁食,這兩者是除掉自我,讓水管不堵塞的方法,如此神的恩典才能臨到他們想幫助的人,除此之外忍耐背十字架也是一個方法,但這是個漫長的功課。
五、再三提醒(22, 23):
「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,耶穌對門徒說: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。」(22)耶穌與門徒相處還剩將近一年左右的時間,接下來他們將面臨嚴酷的考驗,任何人都受不了這種打擊,儘管他們很不想聽,但耶穌還是先提醒他們,讓他們有點心理準備。
「他們要殺害他,第三日他要復活。門徒就大大的憂愁。」(23)每個人跟隨耶穌都是希望跟耶穌一同做王、享福,福氣還沒享受,就先受一堆苦難,每個人聽了都不是滋味。不要說他們,我們也一樣,傳道者有勇氣談論,走天路需面對的苦難的並不多,信徒也不想聽,講太多,很多信徒會神秘失蹤。
追根究柢就像上面所說的──門徒信心太小,如果真的明白天堂的美好,與神的大能,人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憂慮。如果人常有各種屬靈體驗,即將發生的事,神也多少讓我們知道,那我們的信心會很好,可惜沒那麼好命,為了不影響人的自由意志,神只讓我們隱隱約約的認識祂,許多地方祂顯得若有若無。人如果知道身邊有人,就不敢做壞事,只有身邊沒人時,才敢做壞事,如果人對屬靈世界太了解,許多人會隱藏自己的真面目,那樣神讓人來到世間的目的──分出人的善惡,就無法達成。
六、神必預備(24- 27):
「到了迦百農,有收丁稅的人來見彼得,說: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嗎﹖」(24)『丁稅』是『半舍客勒銀子』,賦稅的專有名詞,源於立會幕時,二十歲以上的男丁,都需收半舍客勒銀子,做為生命的贖價 (出卅12~16)。它真正的涵義是,人原本是罪的奴隸,無法白白得赦免,是耶穌為人付出代價,才能脫離罪的轄治,進入光明國度,但他還不是義人,只是義的奴僕(羅六18),還需經許多磨鍊,把老我的罪性除乾淨,才成為義人,一個真正自由的選民,才能進入第二層天。
猶太人不明白它真正的涵義,但以此為理由,要求二十歲以上的男人,須每年奉上半舍客勒銀子,作為贖生命的禮物,供維修聖殿之用,故又稱『聖殿稅』。
「彼得說:納。他進了屋子,耶穌先向他說:西門﹐你的意思如何﹖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、丁稅﹖是向自己的兒子呢﹖是向外人呢﹖」(25)耶穌是神的兒子,是無罪的,也是屬靈的聖殿(約二18- 21),因祂的付出,才有這殿的成立,祂不需繳贖罪銀,我們是罪人,才需繳贖罪銀。
「彼得說:是向外人。耶穌說:既然如此,兒子就可以免稅了。」(26)從屬靈上來說,祂不需繳丁稅,祂是為我們繳丁稅,讓無數的罪人出死入生。
「但恐怕觸犯他們,你且往海邊去釣魚,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,開了他的口,必得一塊錢,可以拿去給他們,作你我的稅銀。」(27)耶穌講這些話,誰能聽得懂,從屬世的角度看,祂甚麼都不是,倒是很會講一堆莫名其妙的理由,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。耶穌也不跟他們爭論,也不推卸責任,就叫彼得去釣魚,就有錢可付丁稅了,聽起來像在說故事,實際上有它暗示性的涵義,耶穌傳道有愛神的信徒供應他們生活所需,不缺這點小錢,耶穌這樣做,暗示著祂就是這條魚,祂是初熟的果子(林前十五23),為我們付了丁稅。
七、結論:
俗語說: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」在患難中,人需時刻儆醒,因為稍微不留意,就可能惹來殺身之禍;平安順利時,人傾向追求享樂,以至於越來越懶散,沒半點鬥志,遇到一點打擊,很快就投降。事實也證明這句話沒錯,有些人雖然經歷許多苦難,看來奄奄一息,偏偏總能撐下去,有時反而讓他越來越堅強;反過來說,常看到許多富二代,日子很平順,無形中奢靡腐化,最後傾家蕩產,枉費他的前輩,為他打下一片江山。
沒人喜歡過苦日子,每個人都希望日子輕鬆好過,及時行樂,人生才不至於白來一場,對不相信有靈魂的人來說,這是很正常的想法;對有永生盼望的人來說,這是很無知的事,會毀掉永遠的幸福。為了訓練出優秀選民,神讓天國路充滿各種考驗,要淘汰懶惰、素質不好、混水摸魚的基督徒。
第一段讓我們知道,雖然曠野路難走,但耶穌能體諒我們的軟弱,多少會給一些提醒,加添我們信心,很多人粗心大意,不注意神的提醒,以至於事情臨到時,手忙腳亂。第二段告訴我們,耶穌對即將臨到的患難早有心理準備,神國的建設尚未完成,我們前輩刻苦耐勞,留下美好榜樣,我們要跟隨他們腳蹤,努力奮戰,現在的信徒都不走曠野路,卻想進迦南地,不知是誰教出來的。
神要的不是不堪一擊的弱者,而是能面對困難,勇敢奮戰的勇士,我們要越戰越勇、百折不回,靠自己的血氣之勇必然失敗,要多禱告,聖靈的大能必能讓你得勝。勝利都是經過許多次失敗換來的,每次失敗都是學習的機會,須反省錯在哪裡,從中汲取教訓,不要期望未曾失敗的成功,那沒甚麼好高興,遲早總需面對失敗。
失敗了不用心灰意冷,趴在地上痛哭,以為人生已結束,那就錯了,人生只是一場夢,是學習的機會,真正的生命是死後才開始。有些人一場失戀就自殺,那是錯得太離譜,不該遊戲人生、玩弄感情,活著要有正確的目標,各式各樣的經歷,可能讓你越來越墮落,也可能讓你越來越堅強,要倚靠聖靈認真去學習。
第三段提醒我們,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好,人心不信、悖謬、邪惡、淫亂,自己要警醒,不要與人同流合污,以至於被污染,死得不明不白,目前很多的信徒,正沉淪在其中。第四段告訴我們,我們的信心很小,不要高估自己,以為自己很堅強,其實往往是不堪一擊。要常常向神求,謹守誡命,完成祂要我們做的工,這樣信心才會逐漸成長,才有辦法克服障礙。
第五段再次提醒我們,不要低估即將面臨的挑戰,要事先做好最壞打算,天國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走完。第六段安慰我們,儘管許多時候,似乎山窮水盡疑無路,然而神都會為我們預做準備,讓我們柳暗花明又一村。所以不用過度擔心,只要盡當盡的本分,當碰到牆壁時,那扇看不見的門就會打開,它不會自動打開,等候你進去,需要碰到,它才會打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