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、彼得負主(69- 75):
「彼得在外面院子裡坐著,有一個使女前來,說:你素來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夥的。」(69)彼得目睹耶穌所受的可怕凌辱,感到極大的痛苦,他不能走,他很愛主,無法克制自己的傷心,不過仍儘量隱藏自己的落淚。他不能在法庭裡久待,因為無法隱藏自己的情緒,於是退到前庭,在近火的角落佔一個位置。一群壞人興高采烈的辱罵談論耶穌,彼得默不作聲,顯露出很傷心的表情,引起仇人的注意。看門的女僕走近火旁,盯著彼得說,你也是加利利人的門徒。
「彼得在眾人面前卻不承認,說: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!」(70)彼得大吃一驚,害怕受到暴徒的虐待,於是答覆說,我不認識他,不知道妳說的是什麼,然後起身離開前庭。
「既出去,到了門口,又有一個使女看見他,就對那裡的人說:這個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。」(71)當彼得走出時,另一侍女瞧見他,對旁人說,這人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起的,他們立刻問彼得,你不也是他的門徒嗎?
「彼得又不承認,並且起誓說:我不認得那個人。」(72)彼得非常恐慌,發誓說,我不是,我甚而不認識這個人。之後匆忙地由內庭走到外庭,去警告幾個熟人,看到他們從牆上探望,因為不能進到法庭,因此爬上了圍牆。彼得建議他們離開,因為氣氛很不好,不論到哪裡,都有危險。
「過了不多的時候,旁邊站著的人前來,對彼得說:你真是他們一黨的,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。」(73)彼得到任何地方都不能靜下來,他對耶穌的愛,驅使他回法院後面大廳,在這裡耶穌正被暴民虐待,耶穌向彼得看了一眼警告他,他傷心的隨處走,之後又回到前庭,在火旁坐下待了相當久,有幾個人看到他心神不寧的樣子,就說你是他們中的一個,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,馬勒古的弟弟說,你沒有削下我哥哥的耳朵嗎?
「彼得就發咒起誓的說:我不認得那個人。立時,雞就叫了。」(74)彼得嚇得發慌,衝動地詛咒發誓,立刻雞就叫了。
「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:雞叫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他就出去痛哭。」(75)正在這時,耶穌從圓形大廳被牽出來,經過這庭院,要被關入地下監牢,耶穌轉身向彼得,看了他一眼既憐憫又傷感,他想起耶穌說過的話,又內疚又憂傷,把外套蒙在頭上,匆忙跑到內院,悽慘地哭起來。任何人如果像他處於這種狀況下,充滿痛苦、悲傷、恐懼和煩亂,睡眠不足,心力交瘁,大概都免不了精神瀕臨崩潰。
雞鳴時耶穌被解出法庭,進入地下牢獄,最後門打開彼得悽慘地哭著,衝向前去,遇到前來的民眾,裡面有主母與約翰,主母問他,我的兒子怎麼樣了?彼得說不出話,也禁不住主母的注視,絞扭著雙手轉過臉去。可是馬利亞還不住口,走近彼得,很關心的說,約拿的兒子-西門,你不回答我嗎?在極深的悲痛中彼得喊說,請不要對我說話,妳的兒子受苦慘重,他們已定他死罪,我曾三次背棄祂,實感羞愧。當約翰走近要對彼得談話時,他好像一個因憂傷而發狂的人,逃往城外,到橄欖山的山洞。
十七、結論:
四福音書的形成,應該是早期跟隨耶穌的人不多,聖靈降臨後,有許多新加入的信徒,他們希望知道耶穌的教訓及生平,彼得責無旁貸,但學識有限,因此他口述,馬可幫他記下來。後來人們發現它比較簡略,許多地方沒交代清楚,路加是個醫生,比較有研究精神,因此四處去詢問,盡可能把事情說詳細點。
路加第一、二章之所以能那麼詳細的紀錄,當初以利沙伯怎樣生下施洗約翰,乃因約翰殉道時,主母和一些虔誠的信徒,去安慰他的親屬,那時主母回憶往事,把當初只有她們兩人知道的事,告訴大家。遺憾的是,路加是耶穌釘死不久前才信的,對道理認識有限,在敘述真理及事蹟時,顯得比較凌亂。
迫不得已,馬太只好出來,把他所知道的寫出來,因此跟其他三卷比起來,它顯得比較有條理次序,使徒大都沒讀甚麼書,因此這個重任只好交給他,他是稅吏多少有讀點書。遺憾的是,他是最晚跟隨耶穌的使徒,許多比較早期的事,沒記錄到,因此最後約翰把這部分補上,他漏掉的一些重要事蹟與教訓,也同時補上去,約翰當時年紀已相當大,靈性也很成熟,因此一些重要真理敘述得相當清楚。
由於這些因素,因此我們看福音書有點無奈,每一卷都要看,有些小細節、時間、地點有點出入,最主要是時間先後次序有點亂,還有耶穌受難那夜,寫得比較簡略,幸好我手邊有些資料,就把它們補上去,讓有興趣的人做參考,是否值得採納,自己再做判斷。約翰福音因為已經寫得很詳細了,我就沒再重複,耶穌早期傳道的許多事蹟,我也沒列入,要寫那些太花時間,而且一般人也信不來,就像曠野禁食四十天,走海面,平靜風浪,幾個餅餵飽五千人,死人復活,就算聖經有記載,許多人依然信不來,既然如此,寫再多也沒意義。
第一段提到,耶穌最後一次提醒門徒,祂將遇害,祂知道門徒禁不起這種打擊,因此反覆提醒他們,讓他們預做準備,可惜他們沒特別注意,結果敗得很慘。同樣的,我們也反覆提醒信徒,進天國不是那麼容易,要小心應付;可惜一般信徒不當一回事,只是看看好玩,到時會很後悔。
第二段提起,馬利亞把極貴重的香膏,拿來膏抹耶穌,許多人會覺得似乎太浪費了,不過如果跟耶穌為人類所做,極大的付出比起來,這點東西算不得甚麼。我們要把握時機,將我們生命中最好的,拿來奉獻給神,錯過機會,以後想奉獻也沒機會。奉獻甚麼,得到甚麼,一時很吃虧,卻永遠得著,不願奉獻的,到時兩手空空,許多人對這句話也信不來,將來同樣會後悔。
第三段談到猶大的失敗,一般人提到猶大就說他很壞,其實我們中間也有不少猶大,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!會變成猶大,大都是動機不純正,信耶穌只為了屬世福氣,對真理沒甚麼興趣,哪天沒得到所期望的,或為真理的緣故須有所付出,很快的就跟神說再見,甚至為了個人利益,做出出賣弟兄的事。因此不要說別人壞,要警醒禱告,求神保守,免得一時糊塗,前功盡棄。
第四段說明逾越節筵席的情形,這一段四福音書都寫得不太詳細,馬太還算比較清楚。神設立逾越節,預表著有一天祂將賜人救主,將人類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,讓人重回樂園,完成當初對亞當夏娃的承諾。當以色列民守逾越節,也正是全埃及遭遇長子之災的時候,埃及象徵世界,長子象徵世上的大人物,耶穌正是那隻無罪羔羊,祂的死讓選民得以脫離黑暗統治,重回光明國度;相對的,世上的許多大人物,因為壞事做太多,而面臨死亡。
要得到神的救恩,有許多地方需注意,否則會得不到,今天許多信徒得不到神的恩典,都是有原因的,詳細的地方我們在(出十二)已講過,不再重複。猶大要賣主,耶穌早已知道,其他門徒都不知道,在吃筵席時,耶穌特別提起,讓其他門徒提高警覺,一方面也是警告猶大,不要以為他在做甚麼,別人不知道,督促他悔改。今天教會裡依然有不少猶大,在那裡演戲演得很快樂,占了許多便宜,有一天需為自己的邪惡付出代價。
第五段講到耶穌為門徒洗腳,耶穌這樣做,主要是給猶大最後一次悔改的機會,但他不當一回事,神的恩典就向他關閉了。另外耶穌也是為我們留下榜樣,不要爭著做大人物,高高在上,而是要以謙卑的態度來服事眾人;不要記恨別人,要彼此互相饒恕。另外也是告訴我們,如果想進天堂,就須注意自己的行為,不要沾染污穢,要保守聖潔。
第六段提到聖餐禮,這是真理的總結,人如果多多領受主的肉、主的血,靈性就會長進,有基督長成的身量(弗四13)。換句話說,如果常常思想真理、禱告、忍耐背十字架,這就是實際領受耶穌,這樣才會進步,可惜現在的信徒很少做這些,而是無關緊要的做一堆,結果永遠都很幼稚、無知、惹神生氣。
第七段讓我們知道,走天國路不能靠血氣之勇,要靠聖靈大能,血氣之勇一時慷慨激昂,可以拋頭顱、灑熱血,可是大多撐不了多久,在內憂外患,威脅恐嚇下,無形中就消失得無影無蹤。越是自認為很行的,常常是第一個跌倒,越知道自己的軟弱,不靠自己,而倚靠聖靈,越不容易失敗,畢竟人的能力跟聖靈大能,完全不能相提並論。
第八段提醒我們要注意隱形的戰場,一般人常忽略它,疏忽禱告,只靠血氣行事,因此常敗得很慘,不管日常生活,普通聖工,處處都充滿誘惑與欺騙,如果不警醒禱告,常會走迷路,目前的信徒正是如此,在花花世界閒逛。如果你認真奔跑天路,努力服事神,一生中必然會經歷許多場爭戰,有大有小,幾場大戰是免不了的,非常辛苦,各種壓力同時來到,孤立無援,心情低落,灰心喪膽,幾乎想放棄。
第九段耶穌給我們留下榜樣,雖然面對極大壓力,冤枉指控,內外交迫,而自己只能孤軍奮戰,但耶穌不怨天尤人,不對別人做過份的要求,靠著不屈不撓,堅持到底的禱告,幾次走路都搖搖晃晃,整個人變了樣,最後終於蒙神垂聽,加添祂力量,讓祂有辦法承擔這艱鉅的任務。許多人是有禱告,可惜下的功夫太少,沒達到神的標準,結果半途而廢。
第十段提到猶大財迷心竅,不顧耶穌一再提醒,硬下心來執行他既定的計畫,不管錢財、色情、權力都是很可怕的東西,它會讓人失去人性,做出人人唾棄的事,只是當事人當時已失去理智,只看到眼前美麗的幻影,沒看到以後可怕的真相。猶大拿到那點錢,那些錢在他手中停留不到幾小時,得不到絲毫享受,很快的,生命就結束了,而且將面對永遠的懲罰,實在是很虧本。一切作惡的人也跟他差不多,儘管可以有暫時的享受,卻逃不開永遠的懲罰,頭腦清楚的人不會做這種事。
第十一段記載耶穌被逮捕,敵人認為這是他們的重大勝利,擒賊先擒王,把首腦抓住,其他的就好辦,其實耶穌如果不想被逮,他們對祂根本沒辦法,在傳道中耶穌曾有幾次被暴徒包圍,要置祂於死地,耶穌往往莫名其妙突然消失(路四30)。猶大實在很悲哀,又要做壞事,又要假裝清白,裝模作樣,虛情假意,可惜演技太差,到頭來敵人看輕他,朋友厭惡他,裡外不是人,人生走到這種地步,是徹底失敗。很不幸的,世上到處都有猶大,教會裡也不例外,要趁早回頭,免得自絕生路。
第十二段讓我們知道,人是軟弱的,儘管事先已有心理準備,也口口聲聲自認為可堅持下去,當事情真的臨到,本想用武力反抗,其實那是以卵擊石,自尋死路。當他們看到耶穌不做任何抵抗,很出乎他們的預料,於是一哄而散,之前說的話都忘了。同樣的,當我們面對嚴重攻擊,剛開始我們會努力禱告,可是卻發現,越禱告,問題卻越來越嚴重,似乎神都不理我們,接下來我們的信心就消失了,許多信徒包括希西家王,都有過同樣的經驗(王下十八13- 37)。
事情未必像我們所預期的,往往出乎預料,讓我們信心崩潰、拔腿就跑。彼得所遇到的試探,其實是很可怕,當你面對一群失去理性的暴徒,稍微答錯一句話,就可能被活活打死,每個人都會被嚇破膽。
第十三段告訴我們,耶穌所受的虐待,聖經這方面所寫的不多,只是一語帶過,光看這些已經讓人覺得很可怕,其實這只是剛開始,後面可怕的還多得很。常聽到許多信徒,埋怨他們受了多少委屈,吃了多少苦,耶穌都不醫治他們,一堆怨言。跟耶穌比起來,我們所受的都算不得甚麼,忍耐的與祂同擔苦難,比做甚麼聖工都累,比各種歌功頌德,默想、紀念都有意義,努力學習忍耐吧。
第十四段亞拿的預審,四福音中只有約翰福音提到,而且跟該亞法的審判混在一起,仔細看它時間、地點、人物有不合理的跳躍(約十八13- 24),同樣的,在(約十三21- 30)那裡,有些敘述也有類似的情形。聖經是神所默示,但不是整本都逐字聽寫,有時參雜一些人意在裡面,尤其是新約的部分,要抓住它的精神,不要拘泥於一字一句,否則會出錯。
儘管耶穌是聖中之聖,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祂卻也有許多敵人,當你樣樣照真理而行,見義勇為,不看情面,許多人會覺得你不近人情,不給面子,驕傲自大,久了就會為自己累積許多敵人。因此如果你照真理而行,卻遇到許多排擠、厭惡,不要以為一定是你錯了,因為你所處的是黑暗世界,是非顛倒是常有的事,不應因此而心灰意冷。
當耶穌行神蹟,顯現神大能時,無數的人稱讚祂、跟隨祂;當耶穌做階下囚,一副很落魄的樣子時,許多人就離開祂了,有的反過來攻擊祂,有的懷疑祂,有的看到善有惡報,就灰心的離開,真的能相信祂的,沒幾個。同樣的,當聖工興旺,神蹟明顯時,許多人來信耶穌;當遇到信仰迫害,那時就有許多不同的反應,這道題目,是大部分想進天堂的人,都須面對的考題,自己先想好,到時該如何作答。
另一方面,當你熱心傳福音,神與你同工,那時有許多人讚揚你;然而最好事先做好準備,有一天當你遇到不白之冤,無數的攻擊,那時該如何應付。人生不是一帆風順,而是千變萬化,世事如棋局局新,人情似紙張張薄,神是你惟一永遠的倚靠。
有些人做聖工,被誤解抹黑就氣得要死,想說善有惡報,就下決心再也不做聖工,這是常有的事。看看耶穌在亞那面前,受到何等的歧視、侮辱、虐待,我們所受的委屈,跟祂完全不能相比。想一想自己還是忍耐一點,默默的往前走吧,不要嘟著嘴、四肢癱瘓躺在地上,那樣有點難看。
第十五段告訴我們,理論上法庭應該是公平公義的地方,然而很諷刺的是,自古至今,它常是不公不義的地方,高高在上的審判官,常比被審判的人更污穢,許多證詞是假的,許多條例是不公平的。人的聰明才智被濫用,用各種狡辯來扭曲事實,造福惡人,踐踏好人,有錢能使鬼推磨。
可笑的是,神的大祭司卻變成魔鬼的大祭司,當神的國度墮落,當選民走迷路時,就會出現這種怪事,難怪有無數的先知為此殉道,歷史一再重覆,因此不要看外表的身分地位,要看內在的真與善,否則會錯得很離譜,被批著羊皮的狼吞吃,要禱告求聖靈保守,賜你眼光,能看清真相。
第十六段讓我們知道,為何彼得會狠狠的摔一跤,儘管他自認為很堅強,寧死也不願違背真理,可是在惡者的步步進逼下,一躲再躲,總無法逃避敵人的追殺,等徹底失敗後才幡然醒悟。彼得的失敗,也是許多信徒共同的經驗,儘管有過許多屬靈體驗,也預先被提醒過,可是眼看著是非顛倒,惡勢力以排山倒海的氣勢迎面而來,誰能不棄甲脫逃。
我們要記住他慘痛的教訓,不要高估自己,要知道自己的軟弱,在大自然的海嘯、龍捲風下根本不堪一擊。惟有耶穌是方舟,是堅固的山寨,我們只有躲在祂裡面,才能逃過災難,靈性越長進,越深入裡面,祂保守的能力就越大,越在外圍,所受的保護就越有限。
因此平時就要努力學習真理,明白神的旨意;多禱告,讓聖靈充滿;確實遵守真理,讓房子建在盤石上,不在沙土上,才禁得起風吹雨淋(太七24- 27)。目前許多信徒對真理認識很膚淺,甚至是錯誤的,無形中做出許多得罪神的事;又不禱告,就算是禱告,也大多是錯誤的祈求,不合神旨意,以至於得不到,結果信心全失;道理聽而不行,整天就想賺大錢,趕時髦,追求享樂,又不聽勸告,自認為一定進天堂,這種信徒不用考驗也會倒。
耶穌在世間的最後一晚,實在非常可怕,在短暫時間內完成很多重要的事:被叛徒出賣,洗門徒的腳,設立聖餐禮,講述重要真理,與整個黑暗國度,進行堅苦的生死決戰,忍受各式各樣的嘲笑凌虐、造謠抹黑,眾叛親離。祂身體力行,留下好榜樣,讓我們來效法,我們看得膽戰心驚,不忍卒讀。